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第一視點丨一步一步往前走 一項一項往前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綜述
更新時間:2024/6/6 20:12:50    來源:藍新聞



長三角三省一市,以4%的國土麵積,集聚全國17%的人口,創造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寧波舟山港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浙江海港供圖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長三角學習考察期間提出倡議:建立長三角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層的定期會晤機製。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一體化加速推進。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指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更囑咐大家“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項一項往前推”。

一次次關鍵指引,一聲聲親切關懷。承載殷切期望,擔當重大使命,長三角正在新征程上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6月5日至6日,2024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浙江溫州舉行。今年的主題是“譜寫長三角一體化新篇章 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

一次出行

——著眼於“主動接軌、全麵融入、發揮優勢、實現共贏”


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內企業忙生產,加快融入長三角步伐。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要不要“走出去”?要不要接軌上海?如今看來毋庸置疑的問題,在20年前的浙江,曾引起一番爭議。

“習近平同誌剛到浙江工作時,浙江經濟正經曆陣痛。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先發優勢不再,資源約束加劇,陸域小省的發展局限開始凸現。”時任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劉亭回憶,當時一些民營企業家麵對資源瓶頸,選擇到外省投資,但省內有不同看法,認為這是資本外流、企業外遷。

對於接軌上海,省內不少幹部也心存疑慮,有“無需接軌”的狹隘觀念,有“無法接軌”的消極態度,也有“無從接軌”的畏難情緒。

在毗鄰上海的嘉興,思想的交鋒更為激烈。

嘉湖地區曆來就是“江南糧倉”、魚米之鄉,老百姓的小日子很富足,自我感覺良好。“當時不少人說‘大樹底下不長草’,認為和上海接軌,反而會受虹吸效應的影響。”嘉興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強回憶。

浙江還處於思想博弈時,北麵的江蘇已經行動起來。一些縣(市、區)政府人員和企業老板常常蹲守在上海,抓住機會就把客商和項目往回帶。為了加速接軌上海,江蘇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連接上海的“滬寧高速公路”。

“主動接軌,就是要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借上海之力發展。”習近平同誌看得透徹。

當時我國加入WTO不久,正值開放發展機遇期,上海地處開放前沿,集聚了各國資本、人才、技術,浙江亟須接軌上海補上吸引外資的這塊“短板”。同時,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其全球眼光、戰略思維和高標準定位都是浙江邁向現代化發展的學習樣板。

2003年1月,習近平同誌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首次提出“主動接軌上海”。在廳局和地方調研中,他一次又一次強調,如果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一大亮點,那麼長三角的發展則是中國的最亮點;特別要注重“北接上海、東引台資”……

要改變接軌上海“北重南輕”的局麵,首先要從思想上破冰。

2003年3月21日,習近平同誌帶領60多人組成的黨政代表團出發前往長三角主要城市“走親”,各廳局、各市一把手齊齊出動。

在綠樹環抱的上海西郊賓館翠園廳,習近平同誌用16個字表明來意: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真誠合作、實現共贏。正是在那次會麵中,他首次提出倡議:在現有基礎上,建立滬蘇浙三省市黨政主要領導的定期會晤機製。

考察結束後,在《浙江日報》連續推出的《關注長三角》專版上,十餘位“一把手”積極撰文談感想、談發展——

“接軌上海戰略是新世紀浙江提前實現現代化所必須采取的一大戰略舉措……杭州已經提出了‘接軌上海、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新的工作要求、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標。”

“嘉興作為我省接軌上海的前沿陣地,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搶抓新機遇……”

人心一齊,長三角“這壺水”在浙江越燒越熱。

順勢而為,再添一把柴!


長三角智慧交通示範項目杭紹甬高速杭紹段。潮新聞記者 董旭明 拍友 梅青 攝

2003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的若幹意見》。2003年7月,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同誌親自擘畫實施“八八戰略”,其中第二條明確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浙江的主動接軌也點燃了長三角的熱情。2003年12月中旬和下旬,上海市、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先後訪問考察浙江省。三省市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共同提出共建“3小時都市圈”設想,浙江首條通往省外的高速公路滬杭高速公路拓寬工程加速開工;在滬金融機構開始向江蘇、浙江的一些大企業直接大規模發放貸款,提供金融服務;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杭州分所正式創立,為長三角經濟實質性一體化提供了創新範例……

2005年12月,在杭州西湖,第一次滬蘇浙三省市主要領導座談會舉行,由此長三角地區開始進入省級最高決策層麵推動的長期性、全麵性合作的新階段。

“正是有了高層決策層的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速度和層次都不斷提升,合作機製不斷完善。”作為時任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長三角合作辦公室)處長(主任),張善坤是這項工作的具體執行者。

他回憶,那個時期,國家層麵對推進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日漸重視。2008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一個合力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同年12月在浙江寧波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正式明確建立“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務實高效”的區域合作機製,安徽受邀加入,長三角三省市變為三省一市;此後,全國首個跨省區重要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出爐……

就這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把火越燃越旺。

一次跨越

——使長三角真正成為區域發展共同體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南岸施工棧橋和工作碼頭。中交二航局供圖

杭州灣南岸,千根樁基正朝海麵深處進發。這裏是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也是世界上在建長度最長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這條線路,將串起寧波、嘉興、蘇州、南通等城市,大幅拉近長三角主要城市間的時空距離。

項目東側,曾經的“世界第一”杭州灣跨海大橋,長虹臥波。

上海與寧波,直線距離不到150公裏,曾因杭州灣“喇叭口”的阻隔,需從陸上繞行400公裏。“早上5點起床,繞道杭州,晚上8點才到上海。”往返兩地做生意的慈溪人陳元遠,仍記得當年的不易。

跨過海,接軌大上海,寧波人迫切想從海上打開一條通路,從1993年就開始針對大橋建設做論證。

這個北接上海的大工程,習近平同誌第一次去寧波調研時就十分關注,提出要千方百計爭取早日把大橋建成。

“不誇張地講,這座橋是幾代寧波人的夢想。”方太廚具名譽董事長茅理翔當時是慈溪市人大代表,一連五屆都在為建橋呼籲。

2003年1月,習近平同誌作的省政府工作報告讓茅理翔精神一振。“省裏把建設杭州灣跨海大橋,以杭州灣地區為先導,接軌上海,融入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思路寫進了報告。”很快,方太將總部遷到大橋南岸正在開發的慈溪經濟開發區。

習近平同誌對這個長三角互聯互通工程的關注,時任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王勇記憶猶新。

2005年,正處於建設高潮的大橋工程因為個別貸款銀行“變卦”,一度遭遇資金難題。海上有300多條船、將近1萬人在施工,問題再不解決,後續影響難以估量……

困難重重之際,習近平同誌親自過問,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問題。同年4月14日,在全省重點建設暨“五大百億”工程工作會議上,他還專門表態省委省政府積極支持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希望民營企業各個股東積極配合支持大橋投資建設。

“這之後,大橋建設再也沒因為資金原因卡過殼。”王勇說。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試運營通車。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 攝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通車,一虹飛架,兩岸煥發新機。因橋而興的慈溪經濟開發區,長成了能級更強的前灣新區,累計吸引40餘個“滬”字頭項目和平台落戶,正進一步強化區域資源的互補整合,建設前灣滬浙合作發展區。

未來,兩條跨杭州灣交通大動脈將聯動寧波都市圈與上海都市圈、蘇錫都市圈,引領新區邁入“雙橋時代”。

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現場,習近平主席向全世界講述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故事,他說:“這一工程不僅促進了當地從交通末梢到交通樞紐的飛躍,更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彙聚和擴散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促進了蘇浙滬經濟圈發展。”

誠然,要實現一體化發展,互聯互通是先手棋。

2018年,第一張長三角地鐵“通票”在上海、杭州、寧波三地誕生,一年後,溫州、合肥、南京、蘇州、無錫、徐州、常州相繼加入陣營;

2020年12月28日,浙江姚楊公路—上海金山葉新公路正式開通。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兩地通車的首條省際斷頭路。

“原先縣裏要打通這樣一條路,涉及到兩地的協調,得經由嘉興市交通局彙報到浙江省交通廳、再聯係到上海市交通委。”嘉善縣交通局規劃科副科長陳曉棟說,而今,互聯互通體製機製更順暢,兩省一市交通部門定期會商省際對接道路進展及計劃,道路規劃升級到標準跨區域銜接,浙江嘉善、上海金山和青浦同步編製路網規劃,一條公路是兩車道還是四車道、什麼等級,大家“商量著來”。


2024年4月7日,滬蘇湖鐵路鋪軌進入湖州吳興段。拍友 閔峰 攝

截至目前,長三角鐵路營業裏程已超1.4萬公裏,杭州與上海、南京、合肥之間基本實現高頻次“1小時交通圈”,通蘇嘉甬、如通蘇湖、滬蘇嘉等一批“軌道上的長三角”項目加快建設。即將建成通車的滬蘇湖鐵路、杭溫鐵路,將為沿線城市帶去新的發展機遇。

一場遷徙

——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G60科創雲廊。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2003年,正泰集團邁出了接軌長三角的重要一步。這一步,與一次辦公室長談息息相關。

“當年我們確實有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有發展國際業務的實際需求,想到更開放更前沿的上海進一步發展。”南存輝回憶,但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企業,提出要向外發展,會獲得省裏的支持嗎?他心裏沒底。

正在此時,一則省裏要求主動接軌上海、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電視新聞觸動了他的神經。試一試!

不久後,南存輝拿著實施國際化戰略、打造先進電器製造企業方案趕到杭州,走進了習近平同誌的辦公室。

技術如何創新、市場如何布局、金融怎麼配套、項目如何落地……習近平同誌耐心聽完南存輝的彙報後,說:“正泰很積極,響應速度非常快,是省裏最早響應號召並拿出實際舉措的企業之一。”隨後,正泰正式選址上海鬆江,正泰電氣鬆江工業園建起來了。

地方政府領導為何支持企業到外地發展?2004年初的全省知名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同誌這樣說: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提高外向發展水平,敢於打到省外去,敢於打到國際市場去。

之後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製定發布《關於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的若幹意見》。敏銳的浙商觀海聽濤、迅速響應,引進上海項目、趕赴上海投資,一時風起。

在上海發展幾年後,南存輝真正體會到了習近平同誌的戰略意圖。“長三角科技資源多、創新能力強,企業得以擁抱更廣闊的市場,整合優勢資源承接更大的發展紅利。”他說。

及至今日,超60萬浙商活躍在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中。借“海”出海的正泰,在溫州、杭州、嘉興、上海實現多元化產業布局,業務版圖拓展至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泰鬆江園區依托G60科創走廊建設,開展科創中心、高端製造和智慧能源的探索,還建起科創孵化園區。

置身於中國經濟最發達、產業體係最完備、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三省一市產業發展如何形成更強合力?

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給出了清晰的方向:“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有利於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沿著這一方向,長三角產業協同、科技協同加快一體化步伐——

一輛新能源汽車,上海提供芯片、軟件,江蘇提供動力電池,浙江提供車身,4小時車程內,周身零部件全部配齊;

一顆升空的衛星,研發團隊來自浙江,太陽能電池、能源係統來自蘇州,衛星總裝、總測及火箭發射等配套在上海完成。

生機勃勃的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據全國五分之三,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占比近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占比超四成,但這位“優等生”仍不滿足。

跨區域的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還能不能更緊密?

2021年,第三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四個產業鏈聯盟成立。而今,三省一市共建產業鏈聯盟已發展至9個,浙江關鍵核心技術(產品)斷鏈斷供風險點三分之二左右可在長三角實現備份。

以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為牽引,滬蘇浙皖高起點運行合肥國家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今年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三省一市還將聯合設立長三角跨區域創新聯合體。


位於嘉興市南湖區的正泰智慧能源華東科創產業園。嘉興市南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鬆江工業園的壯大,正泰又在嘉興落地了一片配套產業園。正泰智慧能源華東科創產業園一期建設2021年底完成,二期建設熱火朝天。每天,這裏都要接待許多來自上海的意向客戶。“上海是高端業務和銷售對接的大腦,嘉興則是我們華東區域製造業的引擎,這就是長三角產業協作的魅力。”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持續深化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將讓一體化發展的勢能迅速轉化為發展動能,推動區域一體化邁向更深層次。

一場改革

——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正在建設中的方廳水院項目效果圖。長三角管委會供圖

勇於改革才能享受時代機遇帶來的紅利。嘉善,正是抓住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改革機遇,實現了後來居上。

2004年2月5日,習近平同誌到嘉善考察,希望嘉善“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努力建設成為我省開放型經濟的前沿陣地。”

那一天,時任嘉善縣委書記高玲慧深受觸動:緊鄰上海,就是嘉善最大的優勢,這裏正是浙江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率先接軌的是產業。當時,嘉善的招商人員,隔三岔五去上海招商。但那時的嘉善沒什麼名氣,他們所到之處多受冷遇。

“要把名片上的區號021變成0573,我們才不來。”“嘉善的資源配套,能和上海比嗎?”……

許多人至今仍記得,“閉門羹”吃了不少,招來的也大多為產業鏈下遊企業,甚至還有企業看中這裏便宜的地價,隻建倉儲基地。

失落的同時,大家不禁擔憂起來:兩地間愈發便利的交通,會不會反而加速虹吸效應?

2005年4月,習近平同誌再次來到嘉善調研視察。他特別談到,嘉善不僅要抓住產業接軌這一重點錯位發展,更要圍繞“上海需要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能給什麼”設計工作和活動載體。

“是啊,隻有公共服務、民生等全領域實現同城化,兩地才算真正融合。”回想起洽談項目時上海客戶的顧慮,高玲慧明白了。

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一場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的改革,開始了。但融合,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生態改革就是一例。


整治後的太浦河。嘉善市委宣傳部供圖

行走嘉善,太浦河的故事讓人口口相傳。這條河,將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嘉善三地緊密串聯。

但也正因為此,這裏曾“一河三標準,各有各的理”。上世紀90年代起,上遊吳江就把太浦河定位為泄洪通道,最多時,在河周邊分布了上萬家紡織企業。而下遊青浦和嘉善,卻將其定位為飲用水水源。

“各種水生植物泛濫,三地交界處,還總有人偷倒渣土。”嘉善姚莊鎮銀水廟村村民潘根龍的家就在太浦河旁,眼看著母親河一天天變髒,他和村民們很是發愁。

治也治不好,管也管不到位。怎麼辦?

轉機出現在2018年11月5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體化”逐漸從沒有約束力的概念和協議,成為切切實實的製度。2019年8月,青吳嘉簽署協同治水協議;兩個月後,三地建立聯合河長製。

潘根龍和幾位村民自發成立了聯合護水隊,現在他們每周都會一起巡河,這些村民有吳江的,也有青浦的。“一家人不幹兩家事,護水也一樣。”潘根龍說。

如今,太浦河水質已從五年前的Ⅳ類提升至Ⅱ類標準。

2019年11月1日,又一個屬於嘉善的閃光時刻——嘉善與上海青浦、江蘇吳江一起,被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嘉善牢牢抓住這一契機,體製機製創新不斷提速。


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便民服務中心的“跨域通辦·雲綜窗”窗口。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老百姓最關注的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成效尤為顯著:嘉善公交卡可用來乘坐上海地鐵;與滬浙名校合作共建12所附屬學校;嘉善人可在上海各大醫院實現刷卡結算,也能在本地醫院預約上海專家……

體製機製創新帶給嘉善的變化,同樣發生在長三角大地上。

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體製機製的突破更為有力——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標誌著這一國家戰略進入了全麵實施階段;當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掛牌,一批批製度創新成果從這裏誕生;通過建立區域協調合作機製,長三角區域內的居民,憑借手中的一張社保卡就可以辦理長三角人社、公安、民政、醫保等多領域政務事項,長三角地區跨省醫保關係轉移接續也已實現全麵覆蓋……

“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20年來,改革始終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變的主旨,2023年底那場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發展的這番新要求,更是充滿了破浪前行的改革意味。

今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會上再次傳來對長三角一體化的殷殷期待——

上海市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揚所長,凝聚強大工作合力,不斷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

字裏行間,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初心如磐,“取得更大突破”厚望如山。

心懷總書記殷殷囑托,6月5日至6日,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會聚浙江溫州,共商落實之計,共謀發展新局。“譜寫長三角一體化新篇章 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的主題,定將化為新招實舉,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項一項往前推。

 

 

(中國藍新聞記者 金亮 李琳 黃利偉 朱賢勇 陳旺 潮新聞記者 陳佳瑩 祝梅 王雨 嘉善台 嘉興台 舟山台 溫州台 湖州台 慈溪台 海寧台)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第一視點丨一步一步往前走 一項一項往前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綜述
    2024/6/6 20:12:50    來源:藍新聞



    長三角三省一市,以4%的國土麵積,集聚全國17%的人口,創造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寧波舟山港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浙江海港供圖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長三角學習考察期間提出倡議:建立長三角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層的定期會晤機製。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一體化加速推進。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指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更囑咐大家“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項一項往前推”。

    一次次關鍵指引,一聲聲親切關懷。承載殷切期望,擔當重大使命,長三角正在新征程上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6月5日至6日,2024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浙江溫州舉行。今年的主題是“譜寫長三角一體化新篇章 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

    一次出行

    ——著眼於“主動接軌、全麵融入、發揮優勢、實現共贏”


    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內企業忙生產,加快融入長三角步伐。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要不要“走出去”?要不要接軌上海?如今看來毋庸置疑的問題,在20年前的浙江,曾引起一番爭議。

    “習近平同誌剛到浙江工作時,浙江經濟正經曆陣痛。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先發優勢不再,資源約束加劇,陸域小省的發展局限開始凸現。”時任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劉亭回憶,當時一些民營企業家麵對資源瓶頸,選擇到外省投資,但省內有不同看法,認為這是資本外流、企業外遷。

    對於接軌上海,省內不少幹部也心存疑慮,有“無需接軌”的狹隘觀念,有“無法接軌”的消極態度,也有“無從接軌”的畏難情緒。

    在毗鄰上海的嘉興,思想的交鋒更為激烈。

    嘉湖地區曆來就是“江南糧倉”、魚米之鄉,老百姓的小日子很富足,自我感覺良好。“當時不少人說‘大樹底下不長草’,認為和上海接軌,反而會受虹吸效應的影響。”嘉興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強回憶。

    浙江還處於思想博弈時,北麵的江蘇已經行動起來。一些縣(市、區)政府人員和企業老板常常蹲守在上海,抓住機會就把客商和項目往回帶。為了加速接軌上海,江蘇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連接上海的“滬寧高速公路”。

    “主動接軌,就是要乘上海之船出海,攀上海之梯登高,借上海之力發展。”習近平同誌看得透徹。

    當時我國加入WTO不久,正值開放發展機遇期,上海地處開放前沿,集聚了各國資本、人才、技術,浙江亟須接軌上海補上吸引外資的這塊“短板”。同時,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其全球眼光、戰略思維和高標準定位都是浙江邁向現代化發展的學習樣板。

    2003年1月,習近平同誌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首次提出“主動接軌上海”。在廳局和地方調研中,他一次又一次強調,如果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一大亮點,那麼長三角的發展則是中國的最亮點;特別要注重“北接上海、東引台資”……

    要改變接軌上海“北重南輕”的局麵,首先要從思想上破冰。

    2003年3月21日,習近平同誌帶領60多人組成的黨政代表團出發前往長三角主要城市“走親”,各廳局、各市一把手齊齊出動。

    在綠樹環抱的上海西郊賓館翠園廳,習近平同誌用16個字表明來意: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真誠合作、實現共贏。正是在那次會麵中,他首次提出倡議:在現有基礎上,建立滬蘇浙三省市黨政主要領導的定期會晤機製。

    考察結束後,在《浙江日報》連續推出的《關注長三角》專版上,十餘位“一把手”積極撰文談感想、談發展——

    “接軌上海戰略是新世紀浙江提前實現現代化所必須采取的一大戰略舉措……杭州已經提出了‘接軌上海、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新的工作要求、新的理念和新的目標。”

    “嘉興作為我省接軌上海的前沿陣地,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搶抓新機遇……”

    人心一齊,長三角“這壺水”在浙江越燒越熱。

    順勢而為,再添一把柴!


    長三角智慧交通示範項目杭紹甬高速杭紹段。潮新聞記者 董旭明 拍友 梅青 攝

    2003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的若幹意見》。2003年7月,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同誌親自擘畫實施“八八戰略”,其中第二條明確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浙江的主動接軌也點燃了長三角的熱情。2003年12月中旬和下旬,上海市、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先後訪問考察浙江省。三省市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共同提出共建“3小時都市圈”設想,浙江首條通往省外的高速公路滬杭高速公路拓寬工程加速開工;在滬金融機構開始向江蘇、浙江的一些大企業直接大規模發放貸款,提供金融服務;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杭州分所正式創立,為長三角經濟實質性一體化提供了創新範例……

    2005年12月,在杭州西湖,第一次滬蘇浙三省市主要領導座談會舉行,由此長三角地區開始進入省級最高決策層麵推動的長期性、全麵性合作的新階段。

    “正是有了高層決策層的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速度和層次都不斷提升,合作機製不斷完善。”作為時任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長三角合作辦公室)處長(主任),張善坤是這項工作的具體執行者。

    他回憶,那個時期,國家層麵對推進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日漸重視。2008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一個合力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同年12月在浙江寧波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正式明確建立“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務實高效”的區域合作機製,安徽受邀加入,長三角三省市變為三省一市;此後,全國首個跨省區重要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出爐……

    就這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把火越燃越旺。

    一次跨越

    ——使長三角真正成為區域發展共同體


    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南岸施工棧橋和工作碼頭。中交二航局供圖

    杭州灣南岸,千根樁基正朝海麵深處進發。這裏是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也是世界上在建長度最長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這條線路,將串起寧波、嘉興、蘇州、南通等城市,大幅拉近長三角主要城市間的時空距離。

    項目東側,曾經的“世界第一”杭州灣跨海大橋,長虹臥波。

    上海與寧波,直線距離不到150公裏,曾因杭州灣“喇叭口”的阻隔,需從陸上繞行400公裏。“早上5點起床,繞道杭州,晚上8點才到上海。”往返兩地做生意的慈溪人陳元遠,仍記得當年的不易。

    跨過海,接軌大上海,寧波人迫切想從海上打開一條通路,從1993年就開始針對大橋建設做論證。

    這個北接上海的大工程,習近平同誌第一次去寧波調研時就十分關注,提出要千方百計爭取早日把大橋建成。

    “不誇張地講,這座橋是幾代寧波人的夢想。”方太廚具名譽董事長茅理翔當時是慈溪市人大代表,一連五屆都在為建橋呼籲。

    2003年1月,習近平同誌作的省政府工作報告讓茅理翔精神一振。“省裏把建設杭州灣跨海大橋,以杭州灣地區為先導,接軌上海,融入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思路寫進了報告。”很快,方太將總部遷到大橋南岸正在開發的慈溪經濟開發區。

    習近平同誌對這個長三角互聯互通工程的關注,時任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王勇記憶猶新。

    2005年,正處於建設高潮的大橋工程因為個別貸款銀行“變卦”,一度遭遇資金難題。海上有300多條船、將近1萬人在施工,問題再不解決,後續影響難以估量……

    困難重重之際,習近平同誌親自過問,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問題。同年4月14日,在全省重點建設暨“五大百億”工程工作會議上,他還專門表態省委省政府積極支持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希望民營企業各個股東積極配合支持大橋投資建設。

    “這之後,大橋建設再也沒因為資金原因卡過殼。”王勇說。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試運營通車。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 攝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通車,一虹飛架,兩岸煥發新機。因橋而興的慈溪經濟開發區,長成了能級更強的前灣新區,累計吸引40餘個“滬”字頭項目和平台落戶,正進一步強化區域資源的互補整合,建設前灣滬浙合作發展區。

    未來,兩條跨杭州灣交通大動脈將聯動寧波都市圈與上海都市圈、蘇錫都市圈,引領新區邁入“雙橋時代”。

    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現場,習近平主席向全世界講述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故事,他說:“這一工程不僅促進了當地從交通末梢到交通樞紐的飛躍,更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彙聚和擴散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促進了蘇浙滬經濟圈發展。”

    誠然,要實現一體化發展,互聯互通是先手棋。

    2018年,第一張長三角地鐵“通票”在上海、杭州、寧波三地誕生,一年後,溫州、合肥、南京、蘇州、無錫、徐州、常州相繼加入陣營;

    2020年12月28日,浙江姚楊公路—上海金山葉新公路正式開通。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兩地通車的首條省際斷頭路。

    “原先縣裏要打通這樣一條路,涉及到兩地的協調,得經由嘉興市交通局彙報到浙江省交通廳、再聯係到上海市交通委。”嘉善縣交通局規劃科副科長陳曉棟說,而今,互聯互通體製機製更順暢,兩省一市交通部門定期會商省際對接道路進展及計劃,道路規劃升級到標準跨區域銜接,浙江嘉善、上海金山和青浦同步編製路網規劃,一條公路是兩車道還是四車道、什麼等級,大家“商量著來”。


    2024年4月7日,滬蘇湖鐵路鋪軌進入湖州吳興段。拍友 閔峰 攝

    截至目前,長三角鐵路營業裏程已超1.4萬公裏,杭州與上海、南京、合肥之間基本實現高頻次“1小時交通圈”,通蘇嘉甬、如通蘇湖、滬蘇嘉等一批“軌道上的長三角”項目加快建設。即將建成通車的滬蘇湖鐵路、杭溫鐵路,將為沿線城市帶去新的發展機遇。

    一場遷徙

    ——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G60科創雲廊。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2003年,正泰集團邁出了接軌長三角的重要一步。這一步,與一次辦公室長談息息相關。

    “當年我們確實有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有發展國際業務的實際需求,想到更開放更前沿的上海進一步發展。”南存輝回憶,但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企業,提出要向外發展,會獲得省裏的支持嗎?他心裏沒底。

    正在此時,一則省裏要求主動接軌上海、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電視新聞觸動了他的神經。試一試!

    不久後,南存輝拿著實施國際化戰略、打造先進電器製造企業方案趕到杭州,走進了習近平同誌的辦公室。

    技術如何創新、市場如何布局、金融怎麼配套、項目如何落地……習近平同誌耐心聽完南存輝的彙報後,說:“正泰很積極,響應速度非常快,是省裏最早響應號召並拿出實際舉措的企業之一。”隨後,正泰正式選址上海鬆江,正泰電氣鬆江工業園建起來了。

    地方政府領導為何支持企業到外地發展?2004年初的全省知名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同誌這樣說: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提高外向發展水平,敢於打到省外去,敢於打到國際市場去。

    之後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製定發布《關於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的若幹意見》。敏銳的浙商觀海聽濤、迅速響應,引進上海項目、趕赴上海投資,一時風起。

    在上海發展幾年後,南存輝真正體會到了習近平同誌的戰略意圖。“長三角科技資源多、創新能力強,企業得以擁抱更廣闊的市場,整合優勢資源承接更大的發展紅利。”他說。

    及至今日,超60萬浙商活躍在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中。借“海”出海的正泰,在溫州、杭州、嘉興、上海實現多元化產業布局,業務版圖拓展至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泰鬆江園區依托G60科創走廊建設,開展科創中心、高端製造和智慧能源的探索,還建起科創孵化園區。

    置身於中國經濟最發達、產業體係最完備、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三省一市產業發展如何形成更強合力?

    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給出了清晰的方向:“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有利於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沿著這一方向,長三角產業協同、科技協同加快一體化步伐——

    一輛新能源汽車,上海提供芯片、軟件,江蘇提供動力電池,浙江提供車身,4小時車程內,周身零部件全部配齊;

    一顆升空的衛星,研發團隊來自浙江,太陽能電池、能源係統來自蘇州,衛星總裝、總測及火箭發射等配套在上海完成。

    生機勃勃的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據全國五分之三,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占比近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占比超四成,但這位“優等生”仍不滿足。

    跨區域的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還能不能更緊密?

    2021年,第三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四個產業鏈聯盟成立。而今,三省一市共建產業鏈聯盟已發展至9個,浙江關鍵核心技術(產品)斷鏈斷供風險點三分之二左右可在長三角實現備份。

    以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為牽引,滬蘇浙皖高起點運行合肥國家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今年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三省一市還將聯合設立長三角跨區域創新聯合體。


    位於嘉興市南湖區的正泰智慧能源華東科創產業園。嘉興市南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鬆江工業園的壯大,正泰又在嘉興落地了一片配套產業園。正泰智慧能源華東科創產業園一期建設2021年底完成,二期建設熱火朝天。每天,這裏都要接待許多來自上海的意向客戶。“上海是高端業務和銷售對接的大腦,嘉興則是我們華東區域製造業的引擎,這就是長三角產業協作的魅力。”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持續深化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將讓一體化發展的勢能迅速轉化為發展動能,推動區域一體化邁向更深層次。

    一場改革

    ——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正在建設中的方廳水院項目效果圖。長三角管委會供圖

    勇於改革才能享受時代機遇帶來的紅利。嘉善,正是抓住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改革機遇,實現了後來居上。

    2004年2月5日,習近平同誌到嘉善考察,希望嘉善“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努力建設成為我省開放型經濟的前沿陣地。”

    那一天,時任嘉善縣委書記高玲慧深受觸動:緊鄰上海,就是嘉善最大的優勢,這裏正是浙江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率先接軌的是產業。當時,嘉善的招商人員,隔三岔五去上海招商。但那時的嘉善沒什麼名氣,他們所到之處多受冷遇。

    “要把名片上的區號021變成0573,我們才不來。”“嘉善的資源配套,能和上海比嗎?”……

    許多人至今仍記得,“閉門羹”吃了不少,招來的也大多為產業鏈下遊企業,甚至還有企業看中這裏便宜的地價,隻建倉儲基地。

    失落的同時,大家不禁擔憂起來:兩地間愈發便利的交通,會不會反而加速虹吸效應?

    2005年4月,習近平同誌再次來到嘉善調研視察。他特別談到,嘉善不僅要抓住產業接軌這一重點錯位發展,更要圍繞“上海需要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能給什麼”設計工作和活動載體。

    “是啊,隻有公共服務、民生等全領域實現同城化,兩地才算真正融合。”回想起洽談項目時上海客戶的顧慮,高玲慧明白了。

    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一場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的改革,開始了。但融合,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生態改革就是一例。


    整治後的太浦河。嘉善市委宣傳部供圖

    行走嘉善,太浦河的故事讓人口口相傳。這條河,將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嘉善三地緊密串聯。

    但也正因為此,這裏曾“一河三標準,各有各的理”。上世紀90年代起,上遊吳江就把太浦河定位為泄洪通道,最多時,在河周邊分布了上萬家紡織企業。而下遊青浦和嘉善,卻將其定位為飲用水水源。

    “各種水生植物泛濫,三地交界處,還總有人偷倒渣土。”嘉善姚莊鎮銀水廟村村民潘根龍的家就在太浦河旁,眼看著母親河一天天變髒,他和村民們很是發愁。

    治也治不好,管也管不到位。怎麼辦?

    轉機出現在2018年11月5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體化”逐漸從沒有約束力的概念和協議,成為切切實實的製度。2019年8月,青吳嘉簽署協同治水協議;兩個月後,三地建立聯合河長製。

    潘根龍和幾位村民自發成立了聯合護水隊,現在他們每周都會一起巡河,這些村民有吳江的,也有青浦的。“一家人不幹兩家事,護水也一樣。”潘根龍說。

    如今,太浦河水質已從五年前的Ⅳ類提升至Ⅱ類標準。

    2019年11月1日,又一個屬於嘉善的閃光時刻——嘉善與上海青浦、江蘇吳江一起,被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嘉善牢牢抓住這一契機,體製機製創新不斷提速。


    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便民服務中心的“跨域通辦·雲綜窗”窗口。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老百姓最關注的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成效尤為顯著:嘉善公交卡可用來乘坐上海地鐵;與滬浙名校合作共建12所附屬學校;嘉善人可在上海各大醫院實現刷卡結算,也能在本地醫院預約上海專家……

    體製機製創新帶給嘉善的變化,同樣發生在長三角大地上。

    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體製機製的突破更為有力——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標誌著這一國家戰略進入了全麵實施階段;當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掛牌,一批批製度創新成果從這裏誕生;通過建立區域協調合作機製,長三角區域內的居民,憑借手中的一張社保卡就可以辦理長三角人社、公安、民政、醫保等多領域政務事項,長三角地區跨省醫保關係轉移接續也已實現全麵覆蓋……

    “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20年來,改革始終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變的主旨,2023年底那場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發展的這番新要求,更是充滿了破浪前行的改革意味。

    今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會上再次傳來對長三角一體化的殷殷期待——

    上海市要更好發揮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揚所長,凝聚強大工作合力,不斷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

    字裏行間,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初心如磐,“取得更大突破”厚望如山。

    心懷總書記殷殷囑托,6月5日至6日,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會聚浙江溫州,共商落實之計,共謀發展新局。“譜寫長三角一體化新篇章 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的主題,定將化為新招實舉,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項一項往前推。

     

     

    (中國藍新聞記者 金亮 李琳 黃利偉 朱賢勇 陳旺 潮新聞記者 陳佳瑩 祝梅 王雨 嘉善台 嘉興台 舟山台 溫州台 湖州台 慈溪台 海寧台)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