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習語品讀|“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
更新時間:2024-3-27 11:31:46    來源:央視網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係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每一種文明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製度所組成的世界裏,多元文明共存,構成了世界秩序的基礎。

十年前的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全麵深刻闡述了關於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他指出,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

在全球化進程中,文明間的交流、融合與碰撞構成了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征。

天空無邊無際,能夠容納萬千氣象。要擁有“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意味著我們需要以包容之心,去接納、理解世界各國文明的差異與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國人口約14億;瑙魯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人口約1.3萬,且國土麵積隻有21平方公裏。

2024年3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瑙魯總統阿迪昂會談時強調,平等待人是中國外交的鮮明品格。中方始終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

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

中瑙關係,既是中國踐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外交理念的縮影,也是大小不同、曆史文化不同、社會製度不同國家之間友好交往的又一生動實踐。

2019年5月,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隻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隻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不論是在代表古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還是在帶有濃厚伊斯蘭文明色彩的撒馬爾罕古城,抑或是在象征古埃及文明的盧克索神廟和見證古希臘文明的雅典衛城,習近平主席始終以開放的眼光、開闊的胸懷理解並珍視世界各國人民的文明創造。

他強調,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待不同文明的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開放程度和國際視野的重要標誌。

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中方提出加強文化、教育、旅遊、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方提出共同實施人文交流等“九項工程”;在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上,中方提出推動500家中阿文化和旅遊企業開展合作……

中國以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積極擁抱世界各國文明,不僅展現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開放姿態,也為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主席曾深刻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

對待不同文明,擁有寬闊的胸懷意味著能夠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觀念,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理解他人,從而推動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在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老撾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非洲大陸有了第一所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的疾控中心,中歐班列在動蕩世界中構築起一條安全暢通的產供鏈生命線……

各國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彙聚起了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文明之力。

2023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議中再次強調要“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

巴基斯坦塔克西拉亞洲文明研究所所長加尼·烏爾·拉赫曼評價:“要解決人類麵臨的共同挑戰,從文明視角入手,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無疑是一項著眼長遠的治本之策。”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麵對少數國家炮製的“文明衝突論”“文明優越論”等論調,“全球文明倡議”無疑為世界和平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3月26日,博鼇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拉開帷幕,中國以寬闊的胸懷迎接全球各界人士,共謀全球治理之策、共商合作共贏之道,再次開啟文明交流互鑒新篇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孫曉媛

視 覺丨郝鳳林

校 對丨孫潔 宋春燕 婁郝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習語品讀|“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
2024-3-27 11:31:46    來源:央視網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係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每一種文明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製度所組成的世界裏,多元文明共存,構成了世界秩序的基礎。

十年前的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全麵深刻闡述了關於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他指出,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

在全球化進程中,文明間的交流、融合與碰撞構成了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征。

天空無邊無際,能夠容納萬千氣象。要擁有“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意味著我們需要以包容之心,去接納、理解世界各國文明的差異與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國人口約14億;瑙魯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人口約1.3萬,且國土麵積隻有21平方公裏。

2024年3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瑙魯總統阿迪昂會談時強調,平等待人是中國外交的鮮明品格。中方始終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

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

中瑙關係,既是中國踐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外交理念的縮影,也是大小不同、曆史文化不同、社會製度不同國家之間友好交往的又一生動實踐。

2019年5月,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隻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隻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不論是在代表古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還是在帶有濃厚伊斯蘭文明色彩的撒馬爾罕古城,抑或是在象征古埃及文明的盧克索神廟和見證古希臘文明的雅典衛城,習近平主席始終以開放的眼光、開闊的胸懷理解並珍視世界各國人民的文明創造。

他強調,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待不同文明的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開放程度和國際視野的重要標誌。

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中方提出加強文化、教育、旅遊、體育等領域交流合作;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方提出共同實施人文交流等“九項工程”;在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上,中方提出推動500家中阿文化和旅遊企業開展合作……

中國以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積極擁抱世界各國文明,不僅展現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開放姿態,也為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主席曾深刻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

對待不同文明,擁有寬闊的胸懷意味著能夠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觀念,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理解他人,從而推動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在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老撾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非洲大陸有了第一所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的疾控中心,中歐班列在動蕩世界中構築起一條安全暢通的產供鏈生命線……

各國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彙聚起了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文明之力。

2023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議中再次強調要“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

巴基斯坦塔克西拉亞洲文明研究所所長加尼·烏爾·拉赫曼評價:“要解決人類麵臨的共同挑戰,從文明視角入手,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無疑是一項著眼長遠的治本之策。”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麵對少數國家炮製的“文明衝突論”“文明優越論”等論調,“全球文明倡議”無疑為世界和平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3月26日,博鼇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拉開帷幕,中國以寬闊的胸懷迎接全球各界人士,共謀全球治理之策、共商合作共贏之道,再次開啟文明交流互鑒新篇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孫曉媛

視 覺丨郝鳳林

校 對丨孫潔 宋春燕 婁郝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