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兩會問答·總書記的牽掛|“‘饅頭辦’沒有了吧?”
更新時間:2024-3-1 16:21:35    來源:學習小組微信公號

“‘饅頭辦’沒有了吧?”

2019年3月8日,在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總書記這麼一問,全場都笑了,大家紛紛答道:“沒有了!”

“饅頭辦”,年輕代表聽著名字有趣,上了年紀的代表對此記憶猶新。民以食為天,曾經,為了取締不衛生的饅頭小作坊,加強對饅頭市場的管理,鄭州市成立了“饅頭辦”,引發過不少討論,是當時的熱點新聞。

河南是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把關注點落在了“三農”上:“你們耕地麵積多少?”“耕地紅線多少?”“小麥畝產量多少?”……習近平告誡大家,千萬不要在吃飯問題上得健忘症。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中國是人口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經過艱苦努力,如今,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連年豐收,大國糧倉是不是高枕無憂?2022年3月,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聯組會時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他指出:“像我們這樣的大國絕對要靠自己。”

14億多人口要吃飯,是中國最大的國情。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從糧食安全說到耕地保護:“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崽賣爺田心不疼’。”

中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人地關係十分緊張。這個嚴峻現實決定了我們必須把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兩會會場之外,習近平經常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耕地保護情況——

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4。2020年7月,在吉林梨樹,習近平步入玉米地深處,近距離察看黑土保護情況:“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後代。”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2022年6月,在四川眉山,他來到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23年5月11日上午,習近平在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考察時,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護和改良的重要方麵。2023年5月,在河北滄州,他走進旱堿地麥田:“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適宜種植糧食的5億畝,如果能開發利用,對於擴大我國耕地麵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當年,擔任福州市領導時,習近平就把抓“菜籃子”作為第一要務。2023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談起這段往事:

“當地叫‘三日不見綠,兩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現在我們有一些在基層的幹部,特別是一些年輕幹部,忽視了這方麵的問題,這是不行的。耕地紅線是終身追究的,退休了也得追究。這都是‘國之大者’。”

隨著農田水利骨幹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耕地土壤汙染治理和修複工程等先後實施,這些年全國耕地總量持續下降態勢得到初步遏製,2023年全國耕地總量連續第三年淨增加。

從“加大農業麵源汙染治理力度”到“保證農田不能非農化”,從“樹立大食物觀”到“糧食飯碗中國必須端牢”……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就保障糧食安全提出一係列明確要求。實踐證明,立足糧食基本自給,一個國家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

誰來養活中國?習近平說得斬釘截鐵:“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兩會問答·總書記的牽掛|“‘饅頭辦’沒有了吧?”
    2024-3-1 16:21:35    來源:學習小組微信公號

    “‘饅頭辦’沒有了吧?”

    2019年3月8日,在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總書記這麼一問,全場都笑了,大家紛紛答道:“沒有了!”

    “饅頭辦”,年輕代表聽著名字有趣,上了年紀的代表對此記憶猶新。民以食為天,曾經,為了取締不衛生的饅頭小作坊,加強對饅頭市場的管理,鄭州市成立了“饅頭辦”,引發過不少討論,是當時的熱點新聞。

    河南是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把關注點落在了“三農”上:“你們耕地麵積多少?”“耕地紅線多少?”“小麥畝產量多少?”……習近平告誡大家,千萬不要在吃飯問題上得健忘症。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中國是人口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經過艱苦努力,如今,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連年豐收,大國糧倉是不是高枕無憂?2022年3月,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聯組會時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他指出:“像我們這樣的大國絕對要靠自己。”

    14億多人口要吃飯,是中國最大的國情。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從糧食安全說到耕地保護:“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崽賣爺田心不疼’。”

    中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人地關係十分緊張。這個嚴峻現實決定了我們必須把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兩會會場之外,習近平經常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耕地保護情況——

    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4。2020年7月,在吉林梨樹,習近平步入玉米地深處,近距離察看黑土保護情況:“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後代。”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2022年6月,在四川眉山,他來到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2023年5月11日上午,習近平在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考察時,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護和改良的重要方麵。2023年5月,在河北滄州,他走進旱堿地麥田:“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適宜種植糧食的5億畝,如果能開發利用,對於擴大我國耕地麵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當年,擔任福州市領導時,習近平就把抓“菜籃子”作為第一要務。2023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談起這段往事:

    “當地叫‘三日不見綠,兩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現在我們有一些在基層的幹部,特別是一些年輕幹部,忽視了這方麵的問題,這是不行的。耕地紅線是終身追究的,退休了也得追究。這都是‘國之大者’。”

    隨著農田水利骨幹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耕地土壤汙染治理和修複工程等先後實施,這些年全國耕地總量持續下降態勢得到初步遏製,2023年全國耕地總量連續第三年淨增加。

    從“加大農業麵源汙染治理力度”到“保證農田不能非農化”,從“樹立大食物觀”到“糧食飯碗中國必須端牢”……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就保障糧食安全提出一係列明確要求。實踐證明,立足糧食基本自給,一個國家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

    誰來養活中國?習近平說得斬釘截鐵:“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