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焦點訪談丨牢記總書記囑托 種業振興食物豐
更新時間:2024-2-17 8:47:16    來源:人民日報


過年了,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擺滿了美食。這些年,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不僅品種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好。這些都和我們國家種植、養殖技術的日益提高密不可分。南美白對蝦來自廣東湛江,這裏為解決全國人民吃蝦問題功不可沒。來自廣西來賓的甘蔗,讓我們的生活更甜美,在當地,這也是一份甜蜜的事業。農業關乎民生福祉。首先讓我們去湛江看看那裏的對蝦。

陳奕彬是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水產種苗與養殖研究所所長,進車間、魚蝦保種、配種、育苗、做實驗是他每天的工作。

雖臨近春節,但實驗室裏,陳奕彬和同事忙個不停,他們正對南美白對蝦新品種進行抗病性狀測試肌肉注射實驗,也就是給蝦打針。南美白對蝦的新品種從2015年開始研發培育,至今已經八年。

奕彬“我們第二個高抗病南美白對蝦新品種選育工作,取得了關鍵性突破,讓人很振奮。2023年,還有一件令我更振奮的事情,就是習總書記來我們基地,我見到了總書記。”

2023年4月10日上午,習近平首先考察了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習近平聽取了廣東省海洋漁業發展情況介紹,察看漁業良種展示,向現場科研和養殖人員詢問選育技術、種苗長勢、市場價格等。

習近平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魚,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陳奕彬的成就感源自於他和同事們多年投入所取得的成果,說起這個成果,可能很多人也都曾親口品嚐過。這就是如今市麵上常見的南美白對蝦。在過去,南美白對蝦的種質資源長期依賴國外進口,限製了蝦類養殖產業的發展。為此,我國成立了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開展對南美白對蝦等水產動物的育種研發工作。

奕彬“基地聯合中山大學,從多個區域引進多個種群,組成一個選育的基礎群體,又開始經過一代群體選育,加上五代的家係選育,曆經大概八代、十年的時間,終於在2011年的時候選出國內第一個抗病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中興1號。”

“中興1號”成為國內首個獲得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

如何通過發展水產養殖,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吃得更好?這也是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一環。讓陳奕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總書記對這一點的關注,心裏無時無刻不惦記著民生福祉。

奕彬“總書記非常關注,基本每一個品種他都問養出來之後市場價格是多少,關注的是老百姓是否可以吃得起,能夠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

十幾年來,陳奕彬和同事們培育的對蝦品種一代一代不斷提升,除了抗病性,作為大規模人工養殖的種質資源,更要考慮到經濟性,讓更多人享受到對蝦的美味和營養。 隨著海水養殖不斷發展,如今,湛江的對蝦產量已經達到了年產20多萬噸,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對蝦之都”。全國每5隻對蝦,就有3隻來自湛江。

海洋漁業養殖是大食物觀的重要環節,為了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陳奕彬和同事們不斷拓展著種質資源的研究領域。

大黃魚目前是中國海水養殖魚產量最高的一種魚,全國的養殖產量達到每年25.4萬噸。全國有三大種群,生長在粵西海域的硇洲族大黃魚就是其一。硇洲族大黃魚對環境要求高,馴化難。2023年,湛江組建了硇洲族大黃魚研究院,聯合攻關硇洲族大黃魚的種質開發。

隨著不斷研究探索,2023年,研究院對於推動硇洲族大黃魚馴化養殖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工廠化的室內養殖技術已經逐步成型,為後期的種質研發以及繁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除了水產養殖育種,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育種創新攻關力度,品種選育數量大幅增加,類型不斷豐富,一批高產穩產、優質綠色新品種加快推出。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和海洋漁業資源庫已建成運行,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新收集資源52萬份。“米袋子”“油瓶子”“菜籃子”裏裝滿“中國種”。

2023年這一年,從南海之濱到山東平原、從東北平原到八桂大地,從種子、種苗到甘蔗、石榴,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共同富裕,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重點。

廣西來賓鳳凰鎮大許村蔗農 霍佳麗:“我是廣西來賓鳳凰鎮的蔗農,我們家的甘蔗今天開始收了。我們種的這種甘蔗不是吃的果蔗,而是專門用來生產糖的糖料蔗。這個時候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春節前,廣西甘蔗進入收獲期,甘蔗一砍下來,就要剝葉、捆紮,等待著送到糖廠製糖。霍佳麗家種了10畝甘蔗,每畝可以產甘蔗將近8噸。更讓她高興的是今年甘蔗的收購價格也比去年高。

2023年12月14日下午,習近平到來賓市考察調研,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習近平察看萬畝甘蔗林和機械化作業收割場景,聽取基地情況介紹,他走進甘蔗林,詳細了解甘蔗良種繁育技術要領,同蔗農、農機手和農技人員親切交流。

習近平指出,廣西是我國蔗糖主產區,要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發揮更大作用。要積極培育和推廣良種,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建設好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製,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他祝願鄉親們的生活像甘蔗一樣甜蜜。

霍佳麗說,除了甘蔗的收入,總書記還詢問了她家的務工情況,一筆一筆給她算了個收入總賬。霍佳麗說,收入的增高,除了務工和種植甘蔗,還離不開國家的補貼。

霍佳麗:“國家在(種植)甘蔗上麵每年都有補貼,有甘蔗種苗的補貼,整地的機耕費也有補貼。”

廣西是我國最主要的蔗糖產區,糖料蔗種植麵積持續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糖產量占全國的60%左右。近年來,廣西大規模規劃建設高產、高糖的糖料蔗生產基地,同時,也在積極培育和推廣良種,進一步提高產量和質量。

收完甘蔗,就要翻地,準備種甘蔗。這天,來賓市的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推廣脫毒甘蔗苗,並介紹了國家的補貼政策,用脫毒苗種的國家補貼600塊錢一畝。種子好,還有補助,這讓霍佳麗動了心。不僅如此,還有專人跟蹤指導,這讓霍佳麗定了心,準備流轉一些閑置的土地,擴大甘蔗的種植麵積。

如今,黃安糖料蔗基地不斷發展,成為當地首個萬畝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輻射帶動2.5萬蔗農增收致富。截至2023年,廣西已經建成“雙高”糖料蔗生產基地500萬畝,種植麵積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食糖產量穩定在600萬噸左右,農民種蔗收入穩定在260億元左右。2023/2024年榨季,廣西全區預計糖料蔗產量4900萬噸,同比增加780萬噸。

編輯丨李靜 張卉 張浩攝像丨劉文 尹智磊 陳傑雄 黃海峻 李陽陽剪輯丨邢永躍 苗佳亮

責任編輯:鞏麗慧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焦點訪談丨牢記總書記囑托 種業振興食物豐
    2024-2-17 8:47:16    來源:人民日報


    過年了,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擺滿了美食。這些年,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不僅品種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好。這些都和我們國家種植、養殖技術的日益提高密不可分。南美白對蝦來自廣東湛江,這裏為解決全國人民吃蝦問題功不可沒。來自廣西來賓的甘蔗,讓我們的生活更甜美,在當地,這也是一份甜蜜的事業。農業關乎民生福祉。首先讓我們去湛江看看那裏的對蝦。

    陳奕彬是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水產種苗與養殖研究所所長,進車間、魚蝦保種、配種、育苗、做實驗是他每天的工作。

    雖臨近春節,但實驗室裏,陳奕彬和同事忙個不停,他們正對南美白對蝦新品種進行抗病性狀測試肌肉注射實驗,也就是給蝦打針。南美白對蝦的新品種從2015年開始研發培育,至今已經八年。

    奕彬“我們第二個高抗病南美白對蝦新品種選育工作,取得了關鍵性突破,讓人很振奮。2023年,還有一件令我更振奮的事情,就是習總書記來我們基地,我見到了總書記。”

    2023年4月10日上午,習近平首先考察了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習近平聽取了廣東省海洋漁業發展情況介紹,察看漁業良種展示,向現場科研和養殖人員詢問選育技術、種苗長勢、市場價格等。

    習近平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魚,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陳奕彬的成就感源自於他和同事們多年投入所取得的成果,說起這個成果,可能很多人也都曾親口品嚐過。這就是如今市麵上常見的南美白對蝦。在過去,南美白對蝦的種質資源長期依賴國外進口,限製了蝦類養殖產業的發展。為此,我國成立了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開展對南美白對蝦等水產動物的育種研發工作。

    奕彬“基地聯合中山大學,從多個區域引進多個種群,組成一個選育的基礎群體,又開始經過一代群體選育,加上五代的家係選育,曆經大概八代、十年的時間,終於在2011年的時候選出國內第一個抗病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中興1號。”

    “中興1號”成為國內首個獲得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

    如何通過發展水產養殖,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吃得更好?這也是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一環。讓陳奕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總書記對這一點的關注,心裏無時無刻不惦記著民生福祉。

    奕彬“總書記非常關注,基本每一個品種他都問養出來之後市場價格是多少,關注的是老百姓是否可以吃得起,能夠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

    十幾年來,陳奕彬和同事們培育的對蝦品種一代一代不斷提升,除了抗病性,作為大規模人工養殖的種質資源,更要考慮到經濟性,讓更多人享受到對蝦的美味和營養。 隨著海水養殖不斷發展,如今,湛江的對蝦產量已經達到了年產20多萬噸,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對蝦之都”。全國每5隻對蝦,就有3隻來自湛江。

    海洋漁業養殖是大食物觀的重要環節,為了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陳奕彬和同事們不斷拓展著種質資源的研究領域。

    大黃魚目前是中國海水養殖魚產量最高的一種魚,全國的養殖產量達到每年25.4萬噸。全國有三大種群,生長在粵西海域的硇洲族大黃魚就是其一。硇洲族大黃魚對環境要求高,馴化難。2023年,湛江組建了硇洲族大黃魚研究院,聯合攻關硇洲族大黃魚的種質開發。

    隨著不斷研究探索,2023年,研究院對於推動硇洲族大黃魚馴化養殖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工廠化的室內養殖技術已經逐步成型,為後期的種質研發以及繁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除了水產養殖育種,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育種創新攻關力度,品種選育數量大幅增加,類型不斷豐富,一批高產穩產、優質綠色新品種加快推出。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和海洋漁業資源庫已建成運行,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新收集資源52萬份。“米袋子”“油瓶子”“菜籃子”裏裝滿“中國種”。

    2023年這一年,從南海之濱到山東平原、從東北平原到八桂大地,從種子、種苗到甘蔗、石榴,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共同富裕,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重點。

    廣西來賓鳳凰鎮大許村蔗農 霍佳麗:“我是廣西來賓鳳凰鎮的蔗農,我們家的甘蔗今天開始收了。我們種的這種甘蔗不是吃的果蔗,而是專門用來生產糖的糖料蔗。這個時候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春節前,廣西甘蔗進入收獲期,甘蔗一砍下來,就要剝葉、捆紮,等待著送到糖廠製糖。霍佳麗家種了10畝甘蔗,每畝可以產甘蔗將近8噸。更讓她高興的是今年甘蔗的收購價格也比去年高。

    2023年12月14日下午,習近平到來賓市考察調研,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習近平察看萬畝甘蔗林和機械化作業收割場景,聽取基地情況介紹,他走進甘蔗林,詳細了解甘蔗良種繁育技術要領,同蔗農、農機手和農技人員親切交流。

    習近平指出,廣西是我國蔗糖主產區,要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發揮更大作用。要積極培育和推廣良種,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建設好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製,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他祝願鄉親們的生活像甘蔗一樣甜蜜。

    霍佳麗說,除了甘蔗的收入,總書記還詢問了她家的務工情況,一筆一筆給她算了個收入總賬。霍佳麗說,收入的增高,除了務工和種植甘蔗,還離不開國家的補貼。

    霍佳麗:“國家在(種植)甘蔗上麵每年都有補貼,有甘蔗種苗的補貼,整地的機耕費也有補貼。”

    廣西是我國最主要的蔗糖產區,糖料蔗種植麵積持續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糖產量占全國的60%左右。近年來,廣西大規模規劃建設高產、高糖的糖料蔗生產基地,同時,也在積極培育和推廣良種,進一步提高產量和質量。

    收完甘蔗,就要翻地,準備種甘蔗。這天,來賓市的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推廣脫毒甘蔗苗,並介紹了國家的補貼政策,用脫毒苗種的國家補貼600塊錢一畝。種子好,還有補助,這讓霍佳麗動了心。不僅如此,還有專人跟蹤指導,這讓霍佳麗定了心,準備流轉一些閑置的土地,擴大甘蔗的種植麵積。

    如今,黃安糖料蔗基地不斷發展,成為當地首個萬畝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輻射帶動2.5萬蔗農增收致富。截至2023年,廣西已經建成“雙高”糖料蔗生產基地500萬畝,種植麵積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食糖產量穩定在600萬噸左右,農民種蔗收入穩定在260億元左右。2023/2024年榨季,廣西全區預計糖料蔗產量4900萬噸,同比增加780萬噸。

    編輯丨李靜 張卉 張浩攝像丨劉文 尹智磊 陳傑雄 黃海峻 李陽陽剪輯丨邢永躍 苗佳亮

    責任編輯:鞏麗慧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