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24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新時間:2023-12-14 12:28:39    來源:新華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麵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係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

  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今年是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

  會議指出,近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對做好經濟工作重要經驗及時進行總結,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是新時代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會議提出的這“五個必須”,總結規律,啟迪未來。

  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啟示彌足珍貴,值得倍加珍惜。

  綜合看,我國發展麵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中既有短期問題,也有長期問題。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有助於我們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支持政策,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進一步提振信心,不斷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向優、增長動能持續增強、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政策取向備受關注。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智庫研究室主任馮煦明表示,會議明確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指導原則。要在“穩”的基礎上推動“進”,也要通過“進”來實現“穩”。“先立後破”的先後順序尤為重要,適用於新舊動能轉換,也適用於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通過把握好這些辯證關係,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圍繞明年的財政貨幣政策,會議作出部署。

  馮煦明認為,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大支出規模、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同時,將更加注重提質增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說,貨幣政策將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統籌運用總量與結構、數量與價格工具,精準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有助於避免不同政策相互衝突或導致‘合成謬誤’,也更有助於充分調動經營主體積極性,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馮煦明說。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

  圍繞明年推動高質量發展,會議提出9項重點任務。其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放在首位。

  專家認為,會議緊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的核心問題,釋放了以科技引領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築競爭優勢的鮮明信號。

  2023年6月29日,在山東省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智慧微電產業園,工作人員在生產濾波器。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說,創新引領是現代化產業體係的重要特征。發展核心技術,進行價值鏈升級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的關鍵。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就是要突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同時著力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會議鮮明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抓手,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向。盛朝迅說,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將有利於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形成新產業新動能。

  一批風電葉片在江蘇鹽城港射陽港區碼頭等待運輸(2023年9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穩住重點產業鏈,支撐經濟發展大盤。會議明確“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等一係列舉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一方麵,要保持並增強產業體係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提升產業完整性;另一方麵,要著力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夯實現代化產業體係的基石。

  2023年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拉開帷幕,這是參觀者在達闥展位與柔美人形智能服務機器人互動。新華社發(李心怡 攝)

  統籌謀劃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在提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的同時,明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會議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時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當前,國內總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受到製約,需要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說。

  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攝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下線活動現場(2023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推動消費從疫後恢複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會議就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出係列部署。

  專家表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有利於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需求,拓展有效投資空間,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越是麵臨困難挑戰,越是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

  會議指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製機製,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謀劃新一輪財稅體製改革”……此次會議作出的一係列部署,釋放出通過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的重要信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負責人說,前三季度,新設民營企業同比增長15.3%。調查顯示,民營企業市場預期與發展信心進一步提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抓緊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政策合力正在加快發揮作用。

  2023年6月8日,觀眾步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數字中國主題展區。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會議作出係列部署。

  2023年11月23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絲路電商館,跨境電商進行直播銷售。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莊芮說,要不斷推進外貿和產業領域的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深耕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外貿提質增效,從而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更好地發揮外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積極作用。

  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會議強調,“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持續穩定的安全環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以高質量發展來吸收和化解重點領域的風險,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才能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

  “堅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會議從多個方麵對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出要求。

  會議著重提出,“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日前表示,既要管“有照違章”,更要管“無照駕駛”。金融監管總局將牽頭建立監管責任歸屬認領機製和兜底監管機製,確保一切金融活動特別是非法金融活動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擔責。

  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會議提出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的同時,也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關基礎性製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在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方麵,會議提出,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麵振興”“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會議多項部署事關民生大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表示,會議對明年工作的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要方麵。促進農民增收、打造宜居城市、改善生態環境等,都代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麵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要求。

  2023年8月10日,遊客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城楊村的溪流玩耍。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馮文猛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部署表明,必須在更廣闊的區域範圍內,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麵振興,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2023年4月2日在深圳市龍華區元芬村拍攝的改造後的青年公寓外立麵。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麵,會議提出,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當前我國正處在恢複經濟的關鍵階段,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總方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是必要原則。”馮文猛說。

  會議強調,“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係,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專家表示,黨中央對人口發展形勢高度重視。進一步推動相關政策出台,既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支持。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24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12-14 12:28:39    來源:新華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麵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係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

  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今年是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

  會議指出,近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對做好經濟工作重要經驗及時進行總結,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是新時代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會議提出的這“五個必須”,總結規律,啟迪未來。

  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啟示彌足珍貴,值得倍加珍惜。

  綜合看,我國發展麵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中既有短期問題,也有長期問題。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有助於我們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支持政策,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進一步提振信心,不斷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向優、增長動能持續增強、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政策取向備受關注。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智庫研究室主任馮煦明表示,會議明確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指導原則。要在“穩”的基礎上推動“進”,也要通過“進”來實現“穩”。“先立後破”的先後順序尤為重要,適用於新舊動能轉換,也適用於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通過把握好這些辯證關係,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圍繞明年的財政貨幣政策,會議作出部署。

  馮煦明認為,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大支出規模、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同時,將更加注重提質增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說,貨幣政策將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統籌運用總量與結構、數量與價格工具,精準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有助於避免不同政策相互衝突或導致‘合成謬誤’,也更有助於充分調動經營主體積極性,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馮煦明說。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

  圍繞明年推動高質量發展,會議提出9項重點任務。其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放在首位。

  專家認為,會議緊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的核心問題,釋放了以科技引領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築競爭優勢的鮮明信號。

  2023年6月29日,在山東省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智慧微電產業園,工作人員在生產濾波器。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說,創新引領是現代化產業體係的重要特征。發展核心技術,進行價值鏈升級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的關鍵。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就是要突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同時著力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會議鮮明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抓手,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向。盛朝迅說,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將有利於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形成新產業新動能。

  一批風電葉片在江蘇鹽城港射陽港區碼頭等待運輸(2023年9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穩住重點產業鏈,支撐經濟發展大盤。會議明確“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等一係列舉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一方麵,要保持並增強產業體係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提升產業完整性;另一方麵,要著力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夯實現代化產業體係的基石。

  2023年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拉開帷幕,這是參觀者在達闥展位與柔美人形智能服務機器人互動。新華社發(李心怡 攝)

  統籌謀劃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在提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的同時,明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會議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時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當前,國內總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受到製約,需要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說。

  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攝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下線活動現場(2023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推動消費從疫後恢複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會議就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出係列部署。

  專家表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有利於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需求,拓展有效投資空間,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越是麵臨困難挑戰,越是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

  會議指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製機製,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謀劃新一輪財稅體製改革”……此次會議作出的一係列部署,釋放出通過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的重要信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負責人說,前三季度,新設民營企業同比增長15.3%。調查顯示,民營企業市場預期與發展信心進一步提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抓緊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政策合力正在加快發揮作用。

  2023年6月8日,觀眾步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數字中國主題展區。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會議作出係列部署。

  2023年11月23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絲路電商館,跨境電商進行直播銷售。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莊芮說,要不斷推進外貿和產業領域的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深耕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外貿提質增效,從而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更好地發揮外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積極作用。

  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會議強調,“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持續穩定的安全環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以高質量發展來吸收和化解重點領域的風險,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才能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

  “堅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會議從多個方麵對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出要求。

  會議著重提出,“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日前表示,既要管“有照違章”,更要管“無照駕駛”。金融監管總局將牽頭建立監管責任歸屬認領機製和兜底監管機製,確保一切金融活動特別是非法金融活動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擔責。

  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會議提出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的同時,也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關基礎性製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在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方麵,會議提出,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麵振興”“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會議多項部署事關民生大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表示,會議對明年工作的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要方麵。促進農民增收、打造宜居城市、改善生態環境等,都代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麵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要求。

  2023年8月10日,遊客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城楊村的溪流玩耍。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馮文猛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部署表明,必須在更廣闊的區域範圍內,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麵振興,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2023年4月2日在深圳市龍華區元芬村拍攝的改造後的青年公寓外立麵。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麵,會議提出,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當前我國正處在恢複經濟的關鍵階段,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總方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是必要原則。”馮文猛說。

  會議強調,“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係,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專家表示,黨中央對人口發展形勢高度重視。進一步推動相關政策出台,既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支持。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