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熱解讀|韌性安全,總書記高度關注城市的這個特質
更新時間:2023-12-7 19:38:08    來源:新華社

熱解讀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首次提出“全麵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與此前提出的“建設韌性城市”相比增加了“安全”兩字,蘊含著深刻而富有戰略的意義。

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將打造韌性城市作為完善城市化戰略的重點內容。之後,“韌性城市”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兩份重要文件。

2023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時,再次強調建設韌性城市,要求“全麵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韌性——這個此前通常用於經濟領域的詞,在被用於描述城市特質時,有何特殊含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發展不能隻考慮規模經濟效益,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建設韌性城市是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體現了“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的底線思維和戰略眼光。

堅持安全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必須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充分利用好韌性城市建設這個抓手,形成安全發展的新範式,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因此,在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同時,防範化解城市運行中的風險、提高城市的韌性日益重要而迫切。

近年來,提高城市韌性、增強抗風險能力,正成為現代城市建設管理的重大課題。

雨季來臨,城市可以像海綿般“呼吸吐納”;突發自然災害,社會可以快速廣泛動員;災後複產重建,社會各界可以盡快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這些都是城市韌性的體現。

城市功能或結構韌性可以分為技術韌性、經濟韌性、社會韌性和政府韌性等幾個方麵,既包括城市應對災難風險的硬件設施體係建設,也包括優化決策、提升動員、增加社會交流互動等軟件係統建設。

韌性城市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我國的重要路徑和戰略選擇是“軟硬兼顧、剛柔並舉”。

上海是全國最早提出打造韌性城市的城市,在韌性城市的“硬件”建設上處於領先位置。

例如,上海建立城市運行數字體征係統,實現對城市運行風險的智能感知,用數字化方式輔助城市管理主體決策,實現從市到社區的多層治理主體賦能,進而實現城市的“韌性治理”目標,重塑城市韌性。

北京將“韌性城市”建設納入新一輪城市總規劃,在韌性城市的“軟件”建設上實現引領。

北京提出,到2025年,韌性城市評價指標體係和標準體係基本形成,建成50個韌性社區、韌性街區或韌性項目,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韌性城市建設典型經驗;到2035年,韌性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抗禦重大災害能力、適應能力和快速恢複能力顯著提升。

深圳龍崗區的微型消防站。

深圳龍崗區的微型消防站。

緊隨其後的是深圳。今年7月,《深圳市應急疏散救援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實施,標誌著深圳市持續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加快打造國際一流安全韌性發展示範城市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二街與天府三街之間的大源中央公園,應急供水設施標識醒目。

四川成都、浙江麗水等5城入選首批聯合國“創建韌性城市2030”試點城市。作為公園城市示範區,成都市2000餘個應急避難場所中,有100餘個位於各個公園裏,應急功能融入公園景觀之中。

從建設韌性城市到全麵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總書記的思路一以貫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打下堅實的安全保障。

正如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所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社會全麵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出發”是建設韌性城市的出發點,“建立高質量的城市生態係統和安全係統”是建設韌性城市的最終目標。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熱解讀|韌性安全,總書記高度關注城市的這個特質
    2023-12-7 19:38:08    來源:新華社

    熱解讀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首次提出“全麵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與此前提出的“建設韌性城市”相比增加了“安全”兩字,蘊含著深刻而富有戰略的意義。

    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將打造韌性城市作為完善城市化戰略的重點內容。之後,“韌性城市”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兩份重要文件。

    2023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時,再次強調建設韌性城市,要求“全麵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韌性——這個此前通常用於經濟領域的詞,在被用於描述城市特質時,有何特殊含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發展不能隻考慮規模經濟效益,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建設韌性城市是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體現了“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的底線思維和戰略眼光。

    堅持安全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必須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充分利用好韌性城市建設這個抓手,形成安全發展的新範式,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因此,在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同時,防範化解城市運行中的風險、提高城市的韌性日益重要而迫切。

    近年來,提高城市韌性、增強抗風險能力,正成為現代城市建設管理的重大課題。

    雨季來臨,城市可以像海綿般“呼吸吐納”;突發自然災害,社會可以快速廣泛動員;災後複產重建,社會各界可以盡快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這些都是城市韌性的體現。

    城市功能或結構韌性可以分為技術韌性、經濟韌性、社會韌性和政府韌性等幾個方麵,既包括城市應對災難風險的硬件設施體係建設,也包括優化決策、提升動員、增加社會交流互動等軟件係統建設。

    韌性城市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我國的重要路徑和戰略選擇是“軟硬兼顧、剛柔並舉”。

    上海是全國最早提出打造韌性城市的城市,在韌性城市的“硬件”建設上處於領先位置。

    例如,上海建立城市運行數字體征係統,實現對城市運行風險的智能感知,用數字化方式輔助城市管理主體決策,實現從市到社區的多層治理主體賦能,進而實現城市的“韌性治理”目標,重塑城市韌性。

    北京將“韌性城市”建設納入新一輪城市總規劃,在韌性城市的“軟件”建設上實現引領。

    北京提出,到2025年,韌性城市評價指標體係和標準體係基本形成,建成50個韌性社區、韌性街區或韌性項目,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韌性城市建設典型經驗;到2035年,韌性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抗禦重大災害能力、適應能力和快速恢複能力顯著提升。

    深圳龍崗區的微型消防站。

    深圳龍崗區的微型消防站。

    緊隨其後的是深圳。今年7月,《深圳市應急疏散救援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實施,標誌著深圳市持續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加快打造國際一流安全韌性發展示範城市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二街與天府三街之間的大源中央公園,應急供水設施標識醒目。

    四川成都、浙江麗水等5城入選首批聯合國“創建韌性城市2030”試點城市。作為公園城市示範區,成都市2000餘個應急避難場所中,有100餘個位於各個公園裏,應急功能融入公園景觀之中。

    從建設韌性城市到全麵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總書記的思路一以貫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打下堅實的安全保障。

    正如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所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社會全麵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出發”是建設韌性城市的出發點,“建立高質量的城市生態係統和安全係統”是建設韌性城市的最終目標。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