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學習·知行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樣本 習近平關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更新時間:2023-12-5 13:18:43    來源:新華社

長江,奔騰不息,在東海之濱孕育出一片發展的熱土。

長三角,涵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以4%的國土麵積,集聚了全國約17%的人口,創造了中國近1/4的經濟總量。

1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這一國家戰略的大棋局再落關鍵一子。

自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長三角以“一體化”和“高質量”為方向,百舸爭流的局麵加速形成,激蕩起協同發展的澎湃浪潮。

“一盤棋”先行先試

共建協同“發展圈”

長三角之於中國,是一個窗口。

地理麵積僅有約35.8萬平方公裏的長三角區域擁有通江達海、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區位優勢。

下好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的“一盤棋”,“一體化”應運而生。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些時間節點錨定了答案——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賦予長三角重大曆史使命、注入強大發展動能。一年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總書記專門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就這一重大戰略專門召開座談會進行重要部署。

2023年11月,在上海,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這12個字要求意蘊深遠。

從“紮實推進”到“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擘畫新的藍圖,推動長三角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

座談會上,總書記從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製機製、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著力提升安全發展能力、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這六個方麵部署了重點工作。

體製機製不斷完善——堅持製度創新,《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一項項舉措逐步搭建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四梁八柱”。

合作優勢不斷凸顯——堅持協同發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串起產業鏈、創新鏈,補短板、延長板,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數據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邁上新台階,近10年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速達到9.47%。

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先試、握指成拳,從“一域”向“全局”輻射帶動,為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實踐樣本。

“一張網”互聯互通

銜接民生“幸福圈”

在長三角,“一網通辦”“一卡通行”等一體化措施助力共建城際交通網、織牢社會保障網。

基礎設施“硬聯通”——

交通,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折射點。

半小時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24小時包郵圈……“軌道上的長三角”打破了空間局限,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按下“加速鍵”。

截至2022年底,長三角鐵路運營裏程超1.37萬公裏,其中高鐵6700公裏,占全國1/6;地鐵、公路、鐵路緊密銜接,省際“斷頭路”逐漸消失;港口群、機場群協同發展。

依托長三角世界級的交通運輸體係,越來越多的人才與物流從各地彙聚於此,推動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流動更加活躍,搭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與“筋骨”,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公共服務“軟聯通”——

民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出發點。

“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句句叮囑,飽含著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政務服務事項跨省市通辦……5年來,長三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去年,三省一市率先實現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以及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金融服務等領域的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從“硬聯通”到“軟聯通”,再到人民群眾幸福生活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心聯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帶來更多出行便利、民生便利、流通便利,從共建到共享,41個城市銜接起民生“幸福圈”。

“一道題”永續發展

守護綠色“生態圈”

在加速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守護長三角天藍、山青、水碧?

對長三角而言,生態保護是發展的時代命題,也是“一體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前往三省一市考察調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以貫之的鮮明主題。

“長三角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總書記對長三角生態保護提出明確要求。

跨省打造長三角“水鄉客廳”、聯合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長三角一體化不斷以機製“破題”,繪寫更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新篇。

綠色生態——2022年,長三角41個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0%,較2018年上升7.3個百分點;594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率達89.4%。

綠色能源——清潔電力製氫、新能源汽車、光伏技術、人工智能等綠色低碳產業不斷集聚,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綠色經濟——今年前三季度,長三角GDP總量逾22.1萬億元,三省一市經濟增速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立。同年公布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將示範區的戰略定位明確為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製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

三省一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踐行著“長遠”與“當下”相統一的發展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如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長三角一體化將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不變底色,將永續發展的答卷寫在青山碧水之間。

大江奔流,聚勢向前,譜寫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學習·知行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樣本 習近平關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2023-12-5 13:18:43    來源:新華社

    長江,奔騰不息,在東海之濱孕育出一片發展的熱土。

    長三角,涵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以4%的國土麵積,集聚了全國約17%的人口,創造了中國近1/4的經濟總量。

    1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這一國家戰略的大棋局再落關鍵一子。

    自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長三角以“一體化”和“高質量”為方向,百舸爭流的局麵加速形成,激蕩起協同發展的澎湃浪潮。

    “一盤棋”先行先試

    共建協同“發展圈”

    長三角之於中國,是一個窗口。

    地理麵積僅有約35.8萬平方公裏的長三角區域擁有通江達海、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區位優勢。

    下好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的“一盤棋”,“一體化”應運而生。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些時間節點錨定了答案——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賦予長三角重大曆史使命、注入強大發展動能。一年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總書記專門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就這一重大戰略專門召開座談會進行重要部署。

    2023年11月,在上海,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這12個字要求意蘊深遠。

    從“紮實推進”到“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擘畫新的藍圖,推動長三角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

    座談會上,總書記從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製機製、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著力提升安全發展能力、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這六個方麵部署了重點工作。

    體製機製不斷完善——堅持製度創新,《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一項項舉措逐步搭建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四梁八柱”。

    合作優勢不斷凸顯——堅持協同發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串起產業鏈、創新鏈,補短板、延長板,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數據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邁上新台階,近10年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速達到9.47%。

    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先試、握指成拳,從“一域”向“全局”輻射帶動,為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實踐樣本。

    “一張網”互聯互通

    銜接民生“幸福圈”

    在長三角,“一網通辦”“一卡通行”等一體化措施助力共建城際交通網、織牢社會保障網。

    基礎設施“硬聯通”——

    交通,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折射點。

    半小時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24小時包郵圈……“軌道上的長三角”打破了空間局限,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按下“加速鍵”。

    截至2022年底,長三角鐵路運營裏程超1.37萬公裏,其中高鐵6700公裏,占全國1/6;地鐵、公路、鐵路緊密銜接,省際“斷頭路”逐漸消失;港口群、機場群協同發展。

    依托長三角世界級的交通運輸體係,越來越多的人才與物流從各地彙聚於此,推動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流動更加活躍,搭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與“筋骨”,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公共服務“軟聯通”——

    民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出發點。

    “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句句叮囑,飽含著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政務服務事項跨省市通辦……5年來,長三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去年,三省一市率先實現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以及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金融服務等領域的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從“硬聯通”到“軟聯通”,再到人民群眾幸福生活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心聯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帶來更多出行便利、民生便利、流通便利,從共建到共享,41個城市銜接起民生“幸福圈”。

    “一道題”永續發展

    守護綠色“生態圈”

    在加速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守護長三角天藍、山青、水碧?

    對長三角而言,生態保護是發展的時代命題,也是“一體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前往三省一市考察調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以貫之的鮮明主題。

    “長三角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總書記對長三角生態保護提出明確要求。

    跨省打造長三角“水鄉客廳”、聯合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長三角一體化不斷以機製“破題”,繪寫更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新篇。

    綠色生態——2022年,長三角41個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0%,較2018年上升7.3個百分點;594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率達89.4%。

    綠色能源——清潔電力製氫、新能源汽車、光伏技術、人工智能等綠色低碳產業不斷集聚,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綠色經濟——今年前三季度,長三角GDP總量逾22.1萬億元,三省一市經濟增速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立。同年公布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將示範區的戰略定位明確為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製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

    三省一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踐行著“長遠”與“當下”相統一的發展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如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長三角一體化將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不變底色,將永續發展的答卷寫在青山碧水之間。

    大江奔流,聚勢向前,譜寫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