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總書記的用典智慧⑨
更新時間:2023-9-30 17:29:17    來源:學習小組
圖片


拿破侖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2014年3月27日)

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學習小組,4分鍾 

一次,在與法國政治家豐塔納的談話中,拿破侖說:“你知道世上什麼事最讓我吃驚嗎?是武力毫無建樹。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

此話若出自思想家或哲人之口,或許並不令人驚訝,但一生戎馬倥傯、以能征善戰聞名的拿破侖這樣說,頗引人深思。

如果以力相較,利劍鋒銳無匹,思想手無寸鐵,勝敗易見。但在時間長河中,征服者的功業終將成為陳跡,思想潛移默化、水滴穿石的力量卻能跨越時空、影響悠遠。

拿破侖的觀點,與中國先哲的思考有相通之處。翻看中國古代典籍,象征利劍征服的“兵”,一直被冠以“凶事”“至凶”之名。即便是專研軍事的兵書,也將“不戰而屈人之兵”列為至高境界,認為攻心為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正因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泱泱中國從未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即便發展軍事、提升武力,也是止戈為武、鑄劍為犁。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德國著名詩人海涅的話,在近代中國亦有例證。麵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要救亡圖存、改造社會,先賢喊出“喚起民眾之思想”;軍閥屠刀一時逞威,但“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中國共產黨人“從地下爬起來,揩幹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如李大釗所言,真理“即不行於當時,猶能存於異代;雖或見阨於社會,仍可自信於良知也”。這是思想的偉力、是真理的感召,也是中國人對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不懈追求。

圖片

古老智慧可以觀照當下。曆史上,通過交流互鑒,中華文明不斷吸收外來文明之優長,中國的四大發明以及絲綢、瓷器、茶葉等也“飛入西方百姓家”。今天,中國與世界更是緊密相嵌,中國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紅利,也拉動世界經濟、維護世界和平,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目前,中國已累計派出5萬餘人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軍事人員最多的國家;對於今年迎來10周歲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世界銀行研究認為到2030年能每年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深刻影響與改變著世界人民的生活。

無論謀求和平還是追尋發展,改造世界都需要思想引領。若秉持“文明衝突”思維,世界是贏者通吃、強者稱霸、弱肉強食的殘酷叢林,人類將受困於宿命般的無盡衝突;但以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思想視之,廣袤地球上的多樣文明不僅豐富美麗,也蘊含無窮機遇。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文/無忌
編輯/海聲
配音/靜玄
音頻剪輯/安先
海報設計/子棋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總書記的用典智慧⑨
2023-9-30 17:29:17    來源:學習小組
圖片


拿破侖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2014年3月27日)

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學習小組,4分鍾 

一次,在與法國政治家豐塔納的談話中,拿破侖說:“你知道世上什麼事最讓我吃驚嗎?是武力毫無建樹。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

此話若出自思想家或哲人之口,或許並不令人驚訝,但一生戎馬倥傯、以能征善戰聞名的拿破侖這樣說,頗引人深思。

如果以力相較,利劍鋒銳無匹,思想手無寸鐵,勝敗易見。但在時間長河中,征服者的功業終將成為陳跡,思想潛移默化、水滴穿石的力量卻能跨越時空、影響悠遠。

拿破侖的觀點,與中國先哲的思考有相通之處。翻看中國古代典籍,象征利劍征服的“兵”,一直被冠以“凶事”“至凶”之名。即便是專研軍事的兵書,也將“不戰而屈人之兵”列為至高境界,認為攻心為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正因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泱泱中國從未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即便發展軍事、提升武力,也是止戈為武、鑄劍為犁。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德國著名詩人海涅的話,在近代中國亦有例證。麵對積貧積弱的現實,要救亡圖存、改造社會,先賢喊出“喚起民眾之思想”;軍閥屠刀一時逞威,但“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中國共產黨人“從地下爬起來,揩幹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如李大釗所言,真理“即不行於當時,猶能存於異代;雖或見阨於社會,仍可自信於良知也”。這是思想的偉力、是真理的感召,也是中國人對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不懈追求。

圖片

古老智慧可以觀照當下。曆史上,通過交流互鑒,中華文明不斷吸收外來文明之優長,中國的四大發明以及絲綢、瓷器、茶葉等也“飛入西方百姓家”。今天,中國與世界更是緊密相嵌,中國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紅利,也拉動世界經濟、維護世界和平,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目前,中國已累計派出5萬餘人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軍事人員最多的國家;對於今年迎來10周歲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世界銀行研究認為到2030年能每年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深刻影響與改變著世界人民的生活。

無論謀求和平還是追尋發展,改造世界都需要思想引領。若秉持“文明衝突”思維,世界是贏者通吃、強者稱霸、弱肉強食的殘酷叢林,人類將受困於宿命般的無盡衝突;但以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思想視之,廣袤地球上的多樣文明不僅豐富美麗,也蘊含無窮機遇。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文/無忌
編輯/海聲
配音/靜玄
音頻剪輯/安先
海報設計/子棋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