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曆史丨浙東古運河 千裏泛清波
更新時間:2023-9-23 11:06:42    來源:央視

習近平總書記20日下午來到位於浙江紹興的浙東運河文化園,了解古運河發展演變曆史和大運河保護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情況。

浙東運河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浙東運河與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共同組成“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條始於春秋戰國的古運河,經曆了怎樣的發展演變,傳承著怎樣的獨特文化?

浙東運河 千年水脈

“以船為車,以楫為馬。”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自吳返越,建立起越國古都——山陰大小城,又開鑿了一條東西向貫通全境的山陰故水道,形成了最原始的浙東運河紹興段,這是中國最早的人工運河之一。

浙東運河在形成過程中,通過水利工程設施整合浙東地區各河湖水係,形成具有水運、防洪、排澇、輸水、灌溉等綜合水利效益的“運河水係”。

位於中國大運河南端的浙東運河通江達海,西起杭州西興,向東經紹興至寧波入海,既是連接吳越與中原的水上高速,也是連通陸海兩條絲綢之路的黃金水道,推動沿線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俯瞰浙東運河。(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曆經2500多年,浙東古運河航道尚存,曾經的“浪槳風帆,千艘萬艫”,如今依然航船輻輳、工商並茂,發揮著重要的水利、航運、生態等作用,是我國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運河之一。

越地曆史 悠悠文脈

浙東運河是吳越文化的生發和傳播之地。

相傳大禹治水兩次來越,第一次畢功於了溪,更名茅山為會稽;第二次崩葬於會稽,於是會稽山下有了“山川靈秀、殿宇宏壯”的大禹陵。自秦朝起,曆代都有帝王或他們派遣的大臣到紹興祭禹,大禹文化數千年傳承不絕。

△紹興會稽山大禹陵景區的大禹像。(圖/視覺中國)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曆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反敗為勝,成為一代霸主。其“膽劍精神”深深紮根、代代相傳。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提到大禹文化和“膽劍精神”。他指出,大禹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把大禹精神世代傳承弘揚;要求紹興譜寫新時期的“膽劍篇”。

古老運河 煥發新生

對大運河的保護,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頭的牽掛。

2006年的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登上杭州水上巴士“西湖”號,仔細詢問運河的保護和建設情況。他希望杭州繼續做好運河綜合保護工作,使城市的經濟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下,大運河各項保護工作整體規劃、有序推進:建立遺產檔案和監測係統,製定一係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地方性法規,推進實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水波為筆,帆船為墨,水墨丹青,千年畫卷。”浙東運河文化園內,曆代營建的港口碼頭、閘堰工程、纖道石橋等古跡靜靜矗立,浙東運河博物館、浙東淡水魚水族館、浙東運河文創區、文旅區等剛剛建成。新容舊貌,相得益彰。

△浙東運河博物館大廳。(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隨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國家戰略,“河為線,城為珠,珠串線,線帶麵”,大運河沿線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建設火熱推進,古老運河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曆史丨浙東古運河 千裏泛清波
2023-9-23 11:06:42    來源:央視

習近平總書記20日下午來到位於浙江紹興的浙東運河文化園,了解古運河發展演變曆史和大運河保護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情況。

浙東運河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浙東運河與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共同組成“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條始於春秋戰國的古運河,經曆了怎樣的發展演變,傳承著怎樣的獨特文化?

浙東運河 千年水脈

“以船為車,以楫為馬。”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自吳返越,建立起越國古都——山陰大小城,又開鑿了一條東西向貫通全境的山陰故水道,形成了最原始的浙東運河紹興段,這是中國最早的人工運河之一。

浙東運河在形成過程中,通過水利工程設施整合浙東地區各河湖水係,形成具有水運、防洪、排澇、輸水、灌溉等綜合水利效益的“運河水係”。

位於中國大運河南端的浙東運河通江達海,西起杭州西興,向東經紹興至寧波入海,既是連接吳越與中原的水上高速,也是連通陸海兩條絲綢之路的黃金水道,推動沿線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俯瞰浙東運河。(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曆經2500多年,浙東古運河航道尚存,曾經的“浪槳風帆,千艘萬艫”,如今依然航船輻輳、工商並茂,發揮著重要的水利、航運、生態等作用,是我國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運河之一。

越地曆史 悠悠文脈

浙東運河是吳越文化的生發和傳播之地。

相傳大禹治水兩次來越,第一次畢功於了溪,更名茅山為會稽;第二次崩葬於會稽,於是會稽山下有了“山川靈秀、殿宇宏壯”的大禹陵。自秦朝起,曆代都有帝王或他們派遣的大臣到紹興祭禹,大禹文化數千年傳承不絕。

△紹興會稽山大禹陵景區的大禹像。(圖/視覺中國)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曆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反敗為勝,成為一代霸主。其“膽劍精神”深深紮根、代代相傳。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提到大禹文化和“膽劍精神”。他指出,大禹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把大禹精神世代傳承弘揚;要求紹興譜寫新時期的“膽劍篇”。

古老運河 煥發新生

對大運河的保護,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頭的牽掛。

2006年的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登上杭州水上巴士“西湖”號,仔細詢問運河的保護和建設情況。他希望杭州繼續做好運河綜合保護工作,使城市的經濟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下,大運河各項保護工作整體規劃、有序推進:建立遺產檔案和監測係統,製定一係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地方性法規,推進實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水波為筆,帆船為墨,水墨丹青,千年畫卷。”浙東運河文化園內,曆代營建的港口碼頭、閘堰工程、纖道石橋等古跡靜靜矗立,浙東運河博物館、浙東淡水魚水族館、浙東運河文創區、文旅區等剛剛建成。新容舊貌,相得益彰。

△浙東運河博物館大廳。(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隨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國家戰略,“河為線,城為珠,珠串線,線帶麵”,大運河沿線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建設火熱推進,古老運河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