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總書記的教書育人觀】
編者按: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值此第39個教師節,光明網特別推出《總書記的教書育人觀》係列時政短視頻,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教書育人觀進行全麵、係統梳理,以“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係”“四心從教”“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六要”“大先生”等為關鍵詞,每期一個主題,邀請教育領域5位權威專家,講故事、舉案例,用生動鮮活的表達,深入淺出地進行闡述和解讀,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本期由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麗萍,解讀新時代“大先生”。
“大先生”是對在人格、品德、學業上能為人表率者的尊稱。成為塑造學生的“大先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教師的殷切期許。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教師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4月考察清華大學時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麵發展的人”,2022年4月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再次強調“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要成為“大先生”,首先要做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堅持“四個相統一”和“六要”,紮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才能完成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成為一名真正的黨和人民所需要的“大先生”,還有很多要求和標準:
首先大先生要堅定理想信念,做胸懷“國之大者”的典範。 從古代的孔孟,到近現代的蔡元培、翦伯讚,人民教育家吳玉章、成仿吾等,古往今來的“大先生”均具有植根於傳統曆史文化的濃鬱的家國情懷。像總書記稱讚過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他把課堂搬進山溝,把實驗室放在果園,35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一線。這些“大先生”都胸懷天下,重教輕利。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就要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應,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其次大先生要堅持立德樹人,做修德立身的示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的言談舉止、思維情感、行為習慣和職業道德操守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直接關係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立誌做新時代的“大先生”,要始終堅持師德為上,自覺踐行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以身作則,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用生命點燃中國地球探測燈火,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下,祖國大地上無數的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接過了教育的交接棒,延續著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和“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第三大先生要堅守教育初心,做教書育人的模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老師應該執著於教書育人”,“做老師就要熱愛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崗位僅僅作為一個養家糊口的職業。有了為事業奮鬥的誌向,才能在老師這個崗位上幹得有滋有味,幹出好成績”。躬耕講壇,矢誌不渝,張桂梅老師為“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幾乎搭上了半條命……在2021年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彎下腰,為坐在輪椅上的她鄭重頒授獎章,這一幕“擊中”了全國人民的心。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就是要把教書育人作為畢生所追求的事業,紮根教學一線,刻苦鑽研,因材施教,潛心教書育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之路。
第四大先生要潛心研究真學問,做學術創新的洪範。學高為師,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有一批學術造詣高深,社會影響深遠的“大先生”。像國學泰鬥湯一介教授晚年扛起編纂《儒藏》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曾與其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湯一介教授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讓總書記深受感動,讚揚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很大貢獻。如湯教授這般,做新時代的“大先生”,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真問題,做好真學問, 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培養更多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為師者,當立誌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無愧於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總書記的教書育人觀】
編者按: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值此第39個教師節,光明網特別推出《總書記的教書育人觀》係列時政短視頻,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教書育人觀進行全麵、係統梳理,以“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係”“四心從教”“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六要”“大先生”等為關鍵詞,每期一個主題,邀請教育領域5位權威專家,講故事、舉案例,用生動鮮活的表達,深入淺出地進行闡述和解讀,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本期由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麗萍,解讀新時代“大先生”。
“大先生”是對在人格、品德、學業上能為人表率者的尊稱。成為塑造學生的“大先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教師的殷切期許。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教師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4月考察清華大學時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麵發展的人”,2022年4月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再次強調“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要成為“大先生”,首先要做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堅持“四個相統一”和“六要”,紮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才能完成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成為一名真正的黨和人民所需要的“大先生”,還有很多要求和標準:
首先大先生要堅定理想信念,做胸懷“國之大者”的典範。 從古代的孔孟,到近現代的蔡元培、翦伯讚,人民教育家吳玉章、成仿吾等,古往今來的“大先生”均具有植根於傳統曆史文化的濃鬱的家國情懷。像總書記稱讚過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他把課堂搬進山溝,把實驗室放在果園,35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一線。這些“大先生”都胸懷天下,重教輕利。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就要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應,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
其次大先生要堅持立德樹人,做修德立身的示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的言談舉止、思維情感、行為習慣和職業道德操守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直接關係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立誌做新時代的“大先生”,要始終堅持師德為上,自覺踐行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以身作則,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用生命點燃中國地球探測燈火,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下,祖國大地上無數的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接過了教育的交接棒,延續著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和“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第三大先生要堅守教育初心,做教書育人的模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老師應該執著於教書育人”,“做老師就要熱愛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崗位僅僅作為一個養家糊口的職業。有了為事業奮鬥的誌向,才能在老師這個崗位上幹得有滋有味,幹出好成績”。躬耕講壇,矢誌不渝,張桂梅老師為“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幾乎搭上了半條命……在2021年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彎下腰,為坐在輪椅上的她鄭重頒授獎章,這一幕“擊中”了全國人民的心。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就是要把教書育人作為畢生所追求的事業,紮根教學一線,刻苦鑽研,因材施教,潛心教書育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之路。
第四大先生要潛心研究真學問,做學術創新的洪範。學高為師,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有一批學術造詣高深,社會影響深遠的“大先生”。像國學泰鬥湯一介教授晚年扛起編纂《儒藏》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曾與其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湯一介教授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讓總書記深受感動,讚揚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很大貢獻。如湯教授這般,做新時代的“大先生”,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真問題,做好真學問, 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培養更多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為師者,當立誌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無愧於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