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勇立潮頭、踏浪而行。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現實,創新,按下“加速鍵”。
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在新的時與勢之下,考察調研、決策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的關注目光始終如炬。
科技創新夯實強國之基
上世紀90年代,一項中國和新加坡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落地蘇州。
三十而立,滄桑巨變。
2023年7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剛剛抵達蘇州,即乘車前往蘇州工業園區。車窗外,視野所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生動詮釋著這座“創新之城,非凡園區”的澎湃活力。展廳裏,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明星產品”琳琅滿目,總書記邊走邊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寄語江蘇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如今,蘇州工業園區瞄準這個目標,細化了到2025年的行動方案和具體指標。
7月7日上午,在聽取江蘇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及此行感受,認為蘇州工業園區在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上確實是走在前列:“值得看,看了讓我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了底氣。”
察大勢、謀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的,正是科技創新的路徑與鑰匙。
講重點——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汽埃安總裝車間和廣汽研究院感觸頗深,再次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談優勢——5月,總書記稱讚石家莊的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都是尖端技術,也是我們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最重要的國之重器。”
定方向——6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中環產業園,總書記放眼長遠:“現在,我們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來攻克科技難關。”
恒者行遠,思者常新。
這些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問題;裝備製造、大國重器,增強發展信心;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錨定未來藍海……積跬步以至千裏,彙聚起的是我們“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堅定底氣,增強了我們“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戰略主動。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總書記將視野引向未來。
創新驅動助推發展引擎
2023年5月,草木蔓發,萬物蓬勃,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踏上雄安這片熱土。
雄安的模樣變了。建築工地多了,新樓也多起來。透過車窗,習近平總書記凝望著這座創造了奇跡的新城。
現代化的新氣象,“新”在哪?
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上多次提到“新”這個字。他強調“要全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製,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觀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細布局。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到“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短短6年裏,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一座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高水平、現代化的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大道之行,行之愈篤。雄安新區全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映照今天大江南北的百舸爭流,創新高地相繼隆起。
空間布局持續優化——
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創新資源加速聚集——
武漢“光穀”、貴州“數穀”、合肥“聲穀”、株洲“動力穀”……創新平台帶動,創新要素流動,一批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快速崛起,23家國家自創區和177家國家高新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一組組數據,標注不斷躍升的創新能力: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3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5%,基礎研究投入比重連續4年超過6%,研發人員總量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中國,昂首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開放合作共享創新成果
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
2023年3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回應現代化之問:“任何國家追求現代化,都應該秉持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贏之路。”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強開放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既是創新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
——這是胸懷天下的全球視野
我國始終是開放合作的倡導者、維護者、踐行者。“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門設置“積極促進科技開放合作”一節對此進行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這是奔湧向前的世界潮流
2023中關村論壇以“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為主題。5月25日,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時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
——這是麵向未來的共同願景
4月12日,習近平在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指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一切願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我們都願意與他們相向而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
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理念的背後,是紮實的中國行動。
從馬達加斯加的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到讚比亞的卡富埃河供水項目,從穿越崇山峻嶺的中老鐵路到巴基斯坦的第一條地鐵線,從助力非洲多國科技抗疫的“火眼實驗室”到向墨西哥供應逾3400萬劑疫苗成品和原液……以人類福祉量創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
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中國式現代化宏圖裏,創新是道必答題。
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人們清晰地看到,一個朝氣蓬勃的創新中國在逐夢征程上將要跨越的重要坐標。
創新中國,風華正茂。
創新中國,堅定前行。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勇立潮頭、踏浪而行。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現實,創新,按下“加速鍵”。
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在新的時與勢之下,考察調研、決策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的關注目光始終如炬。
科技創新夯實強國之基
上世紀90年代,一項中國和新加坡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落地蘇州。
三十而立,滄桑巨變。
2023年7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剛剛抵達蘇州,即乘車前往蘇州工業園區。車窗外,視野所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生動詮釋著這座“創新之城,非凡園區”的澎湃活力。展廳裏,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明星產品”琳琅滿目,總書記邊走邊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寄語江蘇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如今,蘇州工業園區瞄準這個目標,細化了到2025年的行動方案和具體指標。
7月7日上午,在聽取江蘇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及此行感受,認為蘇州工業園區在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上確實是走在前列:“值得看,看了讓我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了底氣。”
察大勢、謀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的,正是科技創新的路徑與鑰匙。
講重點——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汽埃安總裝車間和廣汽研究院感觸頗深,再次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談優勢——5月,總書記稱讚石家莊的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都是尖端技術,也是我們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最重要的國之重器。”
定方向——6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中環產業園,總書記放眼長遠:“現在,我們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來攻克科技難關。”
恒者行遠,思者常新。
這些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問題;裝備製造、大國重器,增強發展信心;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錨定未來藍海……積跬步以至千裏,彙聚起的是我們“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堅定底氣,增強了我們“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戰略主動。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總書記將視野引向未來。
創新驅動助推發展引擎
2023年5月,草木蔓發,萬物蓬勃,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踏上雄安這片熱土。
雄安的模樣變了。建築工地多了,新樓也多起來。透過車窗,習近平總書記凝望著這座創造了奇跡的新城。
現代化的新氣象,“新”在哪?
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上多次提到“新”這個字。他強調“要全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製,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觀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細布局。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到“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短短6年裏,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一座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高水平、現代化的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大道之行,行之愈篤。雄安新區全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映照今天大江南北的百舸爭流,創新高地相繼隆起。
空間布局持續優化——
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創新資源加速聚集——
武漢“光穀”、貴州“數穀”、合肥“聲穀”、株洲“動力穀”……創新平台帶動,創新要素流動,一批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快速崛起,23家國家自創區和177家國家高新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一組組數據,標注不斷躍升的創新能力: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3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5%,基礎研究投入比重連續4年超過6%,研發人員總量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中國,昂首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開放合作共享創新成果
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
2023年3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回應現代化之問:“任何國家追求現代化,都應該秉持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贏之路。”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強開放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既是創新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
——這是胸懷天下的全球視野
我國始終是開放合作的倡導者、維護者、踐行者。“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專門設置“積極促進科技開放合作”一節對此進行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這是奔湧向前的世界潮流
2023中關村論壇以“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為主題。5月25日,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時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
——這是麵向未來的共同願景
4月12日,習近平在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指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一切願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我們都願意與他們相向而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
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理念的背後,是紮實的中國行動。
從馬達加斯加的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到讚比亞的卡富埃河供水項目,從穿越崇山峻嶺的中老鐵路到巴基斯坦的第一條地鐵線,從助力非洲多國科技抗疫的“火眼實驗室”到向墨西哥供應逾3400萬劑疫苗成品和原液……以人類福祉量創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
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中國式現代化宏圖裏,創新是道必答題。
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人們清晰地看到,一個朝氣蓬勃的創新中國在逐夢征程上將要跨越的重要坐標。
創新中國,風華正茂。
創新中國,堅定前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