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曆史丨三星堆,何以生動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更新時間:2023-7-27 15:26:07    來源:央視

26日下午,正在四川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星堆博物館,了解曆史文化遺址發掘研究、文物保護修複等情況。

位於四川廣漢鴨子河畔的三星堆遺址,隨著其發現和考古工作的展開,一幅早期古蜀文明的畫卷逐漸展現,也生動實證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發現: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白在《蜀道難》中的詩句,飽含著對“你從哪裏來”的追問。

1927年,一位四川廣漢農民在淘浚溝渠時發現玉石器,揭開了三星堆的神秘麵紗。

1986年,三星堆發掘兩個“祭祀坑”,出土了青銅大立人、縱目麵具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古蜀文明的璀璨與神秘震驚世界,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2020年,三星堆考古發掘重啟,新出土青銅器、金器、玉石器等各類文物1.7萬多件,極大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內涵。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青銅人頭像。(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三星堆遺址的分布範圍約12平方公裏,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周初。核心區域是麵積約3.6平方公裏的三星堆古城址,這裏就是古蜀國在夏商時期的都城。

隨著三星堆遺址不斷“上新”,一個沉睡數千年的文明,漸漸醒來。

探尋: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眉尖上挑,雙眼斜長,眼球呈柱狀向外突出,雙耳向兩側展開,麵露神秘微笑,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麵具,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千裏眼”“順風耳”。

△三星堆青銅縱目麵具。(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一件件造型奇異、工藝複雜的文物,讓人驚歎於古蜀先民的浪漫想象力和非凡創造力,甚至引發了對“天外來客”的遐想。

從2013年起,三星堆兩次入選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尊、玉琮、玉璧、玉戈等與黃河流域一致,印證了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人像、金麵具、金杖等又彰顯出古蜀文明的異彩紛呈。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金麵罩。(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文物無聲,卻見證並述說了中華文明早期的開放與交流、包容與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他要求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

隨著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長江流域重要遺址的發現,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並非局限於黃河流域,而是多元一體,恰似滿天星鬥。

新生:“火出圈”的三星堆

2021年,伴隨著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發布,三星堆文物電音“神曲”《我怎麼這麼好看》刷爆網絡。

近年來,三星堆文化頻頻“火出圈”,讓三星堆文物真正“活起來”。

考古發掘過程全程錄像並進行網絡直播,打造全國第一個開放式文物修複館,運用虛擬技術將兩件國寶級文物“合體”複原,利用動漫、電影、小說、網遊等各種文化載體講好三星堆故事,陸續推出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修複館內,三星堆文物修複人員正在對出土文物進行清理。(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三星堆文物,在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流行的文化碰撞中,抖落千年塵土,走入大眾生活,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即將開放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讓遊客實現古今對話,更生動地了解三星堆的文物與曆史。依托三星堆遺址創建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將成為展現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文化地標。

目前,整個三星堆遺址區隻發掘了千分之二。三星堆的主人是誰?古蜀文明是否擁有自己的文字?古蜀先民從何而來,古蜀國為何突然消亡?

在這裏,還有更多的文明之謎等待破解。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曆史丨三星堆,何以生動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2023-7-27 15:26:07    來源:央視

    26日下午,正在四川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星堆博物館,了解曆史文化遺址發掘研究、文物保護修複等情況。

    位於四川廣漢鴨子河畔的三星堆遺址,隨著其發現和考古工作的展開,一幅早期古蜀文明的畫卷逐漸展現,也生動實證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發現: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白在《蜀道難》中的詩句,飽含著對“你從哪裏來”的追問。

    1927年,一位四川廣漢農民在淘浚溝渠時發現玉石器,揭開了三星堆的神秘麵紗。

    1986年,三星堆發掘兩個“祭祀坑”,出土了青銅大立人、縱目麵具等2000多件珍貴文物,古蜀文明的璀璨與神秘震驚世界,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2020年,三星堆考古發掘重啟,新出土青銅器、金器、玉石器等各類文物1.7萬多件,極大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內涵。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青銅人頭像。(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三星堆遺址的分布範圍約12平方公裏,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周初。核心區域是麵積約3.6平方公裏的三星堆古城址,這裏就是古蜀國在夏商時期的都城。

    隨著三星堆遺址不斷“上新”,一個沉睡數千年的文明,漸漸醒來。

    探尋: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眉尖上挑,雙眼斜長,眼球呈柱狀向外突出,雙耳向兩側展開,麵露神秘微笑,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麵具,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千裏眼”“順風耳”。

    △三星堆青銅縱目麵具。(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一件件造型奇異、工藝複雜的文物,讓人驚歎於古蜀先民的浪漫想象力和非凡創造力,甚至引發了對“天外來客”的遐想。

    從2013年起,三星堆兩次入選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尊、玉琮、玉璧、玉戈等與黃河流域一致,印證了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人像、金麵具、金杖等又彰顯出古蜀文明的異彩紛呈。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金麵罩。(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文物無聲,卻見證並述說了中華文明早期的開放與交流、包容與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他要求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

    隨著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長江流域重要遺址的發現,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並非局限於黃河流域,而是多元一體,恰似滿天星鬥。

    新生:“火出圈”的三星堆

    2021年,伴隨著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發布,三星堆文物電音“神曲”《我怎麼這麼好看》刷爆網絡。

    近年來,三星堆文化頻頻“火出圈”,讓三星堆文物真正“活起來”。

    考古發掘過程全程錄像並進行網絡直播,打造全國第一個開放式文物修複館,運用虛擬技術將兩件國寶級文物“合體”複原,利用動漫、電影、小說、網遊等各種文化載體講好三星堆故事,陸續推出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修複館內,三星堆文物修複人員正在對出土文物進行清理。(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三星堆文物,在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流行的文化碰撞中,抖落千年塵土,走入大眾生活,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即將開放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讓遊客實現古今對話,更生動地了解三星堆的文物與曆史。依托三星堆遺址創建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將成為展現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文化地標。

    目前,整個三星堆遺址區隻發掘了千分之二。三星堆的主人是誰?古蜀文明是否擁有自己的文字?古蜀先民從何而來,古蜀國為何突然消亡?

    在這裏,還有更多的文明之謎等待破解。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