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繼續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
更新時間:2023-5-15 18:11:45    來源:新華社
目前,全球共有132家“燈塔工廠”。中國有50家,江蘇占9家、居全國第一。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麵對世界產業體係加速演變,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國13.7%、全球近4%的江蘇,堅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努力在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支撐作用和示範引領作用。

經過持續發展,江蘇已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40個。針對大而不強、全而不精,江蘇持續推動強鏈補鏈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努力推動產業鏈一通到底、安全可控、精益高效,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從“一滴油”到“一根絲”“一張膜”,沿產業鏈上下遊拓展,盛虹集團從印染小廠成長為世界500強。董事長繆漢根說,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麵投產,盛虹完成“油、煤、氣”三頭並舉,“烯烴”“芳烴”雙鏈並進的全產業鏈布局,未來還將向新能源、新材料延伸。

撐起支點、以點帶麵,江蘇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產業鏈生態主導力、關鍵環節掌控力的領軍企業。新發布的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累計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

壯大集群,塑造長期優勢。江蘇圍繞50條重點產業鏈、30條優勢產業鏈和10條卓越產業鏈,舉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母”,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總數增至10個,居全國第一。

既“強筋壯骨”,又“脫胎換骨”。搶抓數字經濟關鍵增量,江蘇加速數實融合,推動實體經濟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全要素提升。目前,全省累計建成智能製造示範工廠138家、智能車間1979家,“上雲”企業近40萬家,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

搶抓疊加機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3月18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通用輪胎科技(柬埔寨)有限公司迎來首胎下線,這是RCEP生效後江蘇首個在其成員國投資的超1億美元項目。由江蘇紅豆集團牽頭打造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集聚了中國、歐美、東南亞等地170餘家企業、機構,創造就業崗位近3萬個。目前,江蘇已在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有7個國家級和省級境外園區。

提要鉤玄,綱舉目張。以“一帶一路”交彙點建設擁抱世界,以區域協同聯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江蘇以大視野謀篇大格局,加快推進以揚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總體布局的“1+3”重點功能區建設,全方位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更好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環線高速”加速成環,橫跨蘇皖的南京都市圈,持續推動同城化,打造創新都市圈、幸福都市圈;從“鄰裏間”到“一家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實現交通“一卡通”、公交“一網通”……科創產業雙向奔赴、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江蘇加速助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欲引鳳凰,先栽梧桐。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江蘇持續優化提升政府服務,讓企業敢闖敢幹。今年3月,江蘇個體工商戶在冊總量在全國率先突破千萬。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92家投資江蘇。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製度型開放水平。江蘇自貿試驗區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形成製度創新成果196項,其中11項在全國推廣、88項在省內複製。

加快建設新出海口,打造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連雲港海港……“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心節點、國際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動力支撐。

彙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第三屆江蘇發展大會將於5月20日在南京舉辦,進一步促進各領域對外交流合作、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推動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著新高度攀升。

步步登高,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南京綠肺”紫金山南麓,以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為核心的鍾山種業矽穀在此落子,萬建民等5位院士率領團隊,圍繞“農業芯片”攻關種業“卡脖子”難題。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糧食自給率超100%、農業全產業鏈不斷延伸、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助農民過上現代生活……既是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江蘇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長江北岸、京滬高鐵西側,曾“廢溝呆塘”遍布的邊角地變身4248畝蘭花塘高標準農田,路成網、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還有三個尾水淨化生態塘消納汙染物。這裏不見忙碌的農人,作物“喝水吃藥”卻更精準。“土地、作物的實時指標在手機、電腦上一目了然,多數時候隻需要動動手指。”南京浦口“90後”新農人邵立昌說,去年高溫少雨,但有“黑科技”保駕護航,首次開鐮就實現畝產1414斤,畝均收益超4000元。

小田變大田,糧田變良田。為破解人多地少等資源約束,江蘇累計建成4300萬畝高標準農田,占全省耕地總麵積約七成,糧食總產量連續九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2022年連續六年創曆史新高。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繼續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
    2023-5-15 18:11:45    來源:新華社
    目前,全球共有132家“燈塔工廠”。中國有50家,江蘇占9家、居全國第一。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麵對世界產業體係加速演變,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國13.7%、全球近4%的江蘇,堅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努力在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支撐作用和示範引領作用。

    經過持續發展,江蘇已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40個。針對大而不強、全而不精,江蘇持續推動強鏈補鏈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努力推動產業鏈一通到底、安全可控、精益高效,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從“一滴油”到“一根絲”“一張膜”,沿產業鏈上下遊拓展,盛虹集團從印染小廠成長為世界500強。董事長繆漢根說,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麵投產,盛虹完成“油、煤、氣”三頭並舉,“烯烴”“芳烴”雙鏈並進的全產業鏈布局,未來還將向新能源、新材料延伸。

    撐起支點、以點帶麵,江蘇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產業鏈生態主導力、關鍵環節掌控力的領軍企業。新發布的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累計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

    壯大集群,塑造長期優勢。江蘇圍繞50條重點產業鏈、30條優勢產業鏈和10條卓越產業鏈,舉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母”,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總數增至10個,居全國第一。

    既“強筋壯骨”,又“脫胎換骨”。搶抓數字經濟關鍵增量,江蘇加速數實融合,推動實體經濟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全要素提升。目前,全省累計建成智能製造示範工廠138家、智能車間1979家,“上雲”企業近40萬家,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

    搶抓疊加機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3月18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通用輪胎科技(柬埔寨)有限公司迎來首胎下線,這是RCEP生效後江蘇首個在其成員國投資的超1億美元項目。由江蘇紅豆集團牽頭打造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集聚了中國、歐美、東南亞等地170餘家企業、機構,創造就業崗位近3萬個。目前,江蘇已在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有7個國家級和省級境外園區。

    提要鉤玄,綱舉目張。以“一帶一路”交彙點建設擁抱世界,以區域協同聯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江蘇以大視野謀篇大格局,加快推進以揚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總體布局的“1+3”重點功能區建設,全方位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更好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環線高速”加速成環,橫跨蘇皖的南京都市圈,持續推動同城化,打造創新都市圈、幸福都市圈;從“鄰裏間”到“一家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實現交通“一卡通”、公交“一網通”……科創產業雙向奔赴、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江蘇加速助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欲引鳳凰,先栽梧桐。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江蘇持續優化提升政府服務,讓企業敢闖敢幹。今年3月,江蘇個體工商戶在冊總量在全國率先突破千萬。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92家投資江蘇。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製度型開放水平。江蘇自貿試驗區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形成製度創新成果196項,其中11項在全國推廣、88項在省內複製。

    加快建設新出海口,打造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連雲港海港……“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心節點、國際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動力支撐。

    彙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第三屆江蘇發展大會將於5月20日在南京舉辦,進一步促進各領域對外交流合作、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推動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著新高度攀升。

    步步登高,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南京綠肺”紫金山南麓,以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為核心的鍾山種業矽穀在此落子,萬建民等5位院士率領團隊,圍繞“農業芯片”攻關種業“卡脖子”難題。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糧食自給率超100%、農業全產業鏈不斷延伸、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助農民過上現代生活……既是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也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江蘇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長江北岸、京滬高鐵西側,曾“廢溝呆塘”遍布的邊角地變身4248畝蘭花塘高標準農田,路成網、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還有三個尾水淨化生態塘消納汙染物。這裏不見忙碌的農人,作物“喝水吃藥”卻更精準。“土地、作物的實時指標在手機、電腦上一目了然,多數時候隻需要動動手指。”南京浦口“90後”新農人邵立昌說,去年高溫少雨,但有“黑科技”保駕護航,首次開鐮就實現畝產1414斤,畝均收益超4000元。

    小田變大田,糧田變良田。為破解人多地少等資源約束,江蘇累計建成4300萬畝高標準農田,占全省耕地總麵積約七成,糧食總產量連續九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2022年連續六年創曆史新高。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