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徐圩新區的盛虹石化產業園(2020年10月21日攝)攝影/本刊
鑽堅仰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大腦用“意念”控製機械手套,失語者通過機器重新“表達”……在江蘇集萃腦機融合智能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科幻電影中的“讀心術”正在走進現實。這家政產學研共建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攻關腦機融合智能技術關鍵器件、核心算法等領域,一項關鍵技術與應用近期斬獲2022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針對基礎研究較為薄弱、企業創新效率不高等瓶頸,江蘇正製定基礎研究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新一輪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全方位布局科技創新平台、創新體製機製,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搶占未來競爭製高點。
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著眼未來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持續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
主攻前沿新材料,蘇州實驗室全力推進首批戰略科研任務;聚焦未來網絡通信與安全,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年初發布“國內首款內生安全200GDPU芯片”等多項重磅創新成果;潛向更廣袤深藍,無錫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持續增強海洋裝備自主可控能力;填補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空白,連雲港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具備對外試驗服務能力……加速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攻堅關鍵核心技術,江蘇努力在創新高原上樹起高峰。
4月4日,隨著華海誠科登陸資本市場,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在全國率先突破百家,占比近五分之一,凸顯創新發展硬實力。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係,江蘇著力構建科創金融、開放創新等生態體係,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全鏈條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在產學研深度合作中貫通融合,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全國首破8萬家。
走進江蘇省創新型企業常州中車瑞泰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風機齒輪箱不斷下線發往海外。公司副總經理張保鬆說,研發團隊引進一批軌道交通人才,將高鐵齒輪箱技術“移”到風機領域,不僅重量減半、大幅降低造價,而且運轉更穩定。
拆除“籬笆牆”,疏通“快車道”。江蘇深耕科技體製改革“試驗田”,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團隊控股”運營公司,建設專業研發平台,提煉征集企業解決不了但又願意掏錢解決的真需求……作為江蘇省委省政府組建的產業技術研發與轉化的創新組織,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10年來,已與265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立企業聯合創新中心,累計轉化7000多項科技成果,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業。
發力技術“無人區”,競逐產業新賽道。24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學生完成小孔成像實驗,開啟人類追光史;如今,一條從光子產生、傳輸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在太湖東岸漸成規模。
“我們搶抓各國在光子領域均未形成絕對優勢的機遇,聚焦高端激光智能製造、高性能光傳感器等領域,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蘇州高新區負責人說,當地已集聚相關企業200餘家、產業規模超600億元,全力打造光子產業高地。
科技領先一步,產業領先一路。南京聚焦元宇宙等六個前沿領域,常州發力建設“新能源之都”,泰州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宿遷全力推動新能源、高端紡織、綠色食品三大產業產值突破千億級……江蘇著力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生命健康、氫能儲能等新產業。
目前,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分布在江蘇,五分之一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江蘇堅決扛起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全力營造崇尚科學、尊重創造的社會風尚,讓聰明才智、創造激情充分湧流,著力提升發展的自主性、持續性、安全性。
高掌遠蹠,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支冰淇淋的“誕生之旅”,展示智能製造的世界標杆。近期,遊客們身穿全套防護裝備,走進聯合利華和路雪太倉基地,零距離探秘全球首家冰淇淋“燈塔工廠”。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徐圩新區的盛虹石化產業園(2020年10月21日攝)攝影/本刊
鑽堅仰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大腦用“意念”控製機械手套,失語者通過機器重新“表達”……在江蘇集萃腦機融合智能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科幻電影中的“讀心術”正在走進現實。這家政產學研共建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攻關腦機融合智能技術關鍵器件、核心算法等領域,一項關鍵技術與應用近期斬獲2022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針對基礎研究較為薄弱、企業創新效率不高等瓶頸,江蘇正製定基礎研究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新一輪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全方位布局科技創新平台、創新體製機製,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搶占未來競爭製高點。
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著眼未來可能產生變革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持續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
主攻前沿新材料,蘇州實驗室全力推進首批戰略科研任務;聚焦未來網絡通信與安全,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年初發布“國內首款內生安全200GDPU芯片”等多項重磅創新成果;潛向更廣袤深藍,無錫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持續增強海洋裝備自主可控能力;填補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空白,連雲港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具備對外試驗服務能力……加速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攻堅關鍵核心技術,江蘇努力在創新高原上樹起高峰。
4月4日,隨著華海誠科登陸資本市場,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在全國率先突破百家,占比近五分之一,凸顯創新發展硬實力。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係,江蘇著力構建科創金融、開放創新等生態體係,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全鏈條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在產學研深度合作中貫通融合,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全國首破8萬家。
走進江蘇省創新型企業常州中車瑞泰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發的風機齒輪箱不斷下線發往海外。公司副總經理張保鬆說,研發團隊引進一批軌道交通人才,將高鐵齒輪箱技術“移”到風機領域,不僅重量減半、大幅降低造價,而且運轉更穩定。
拆除“籬笆牆”,疏通“快車道”。江蘇深耕科技體製改革“試驗田”,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團隊控股”運營公司,建設專業研發平台,提煉征集企業解決不了但又願意掏錢解決的真需求……作為江蘇省委省政府組建的產業技術研發與轉化的創新組織,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10年來,已與265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立企業聯合創新中心,累計轉化7000多項科技成果,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業。
發力技術“無人區”,競逐產業新賽道。24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學生完成小孔成像實驗,開啟人類追光史;如今,一條從光子產生、傳輸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在太湖東岸漸成規模。
“我們搶抓各國在光子領域均未形成絕對優勢的機遇,聚焦高端激光智能製造、高性能光傳感器等領域,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蘇州高新區負責人說,當地已集聚相關企業200餘家、產業規模超600億元,全力打造光子產業高地。
科技領先一步,產業領先一路。南京聚焦元宇宙等六個前沿領域,常州發力建設“新能源之都”,泰州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宿遷全力推動新能源、高端紡織、綠色食品三大產業產值突破千億級……江蘇著力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生命健康、氫能儲能等新產業。
目前,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分布在江蘇,五分之一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江蘇堅決扛起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全力營造崇尚科學、尊重創造的社會風尚,讓聰明才智、創造激情充分湧流,著力提升發展的自主性、持續性、安全性。
高掌遠蹠,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支冰淇淋的“誕生之旅”,展示智能製造的世界標杆。近期,遊客們身穿全套防護裝備,走進聯合利華和路雪太倉基地,零距離探秘全球首家冰淇淋“燈塔工廠”。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