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記者手記:“千年大計”的定力,“隻爭朝夕”的幹勁
更新時間:2023-5-12 13:13:1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河北雄安新區5月11日電 題:記者手記:“千年大計”的定力,“隻爭朝夕”的幹勁

新華社記者朱基釵、黃玥

6年前,2017年2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中南海出發,驅車100多公裏,專程到河北省安新縣,實地考察一座新城的規劃。彼時,“雄安新區”還是中央內部文件裏的新詞。

6年後,2023年5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乘坐複興號高速動車,從北京沿著京雄城際鐵路,不到一小時就抵達雄安站。一座“未來之城”,雄姿初現。

時光如梭,山河新顏。

短短6年裏,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稱奇跡。

這奇跡的背後,正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時空的大版圖前,以大曆史觀破解曆史性難題的大手筆。

2017年,河北雄安新區的規劃設立,揭開北京城發展的嶄新一頁。

“這件事確實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謀慮深遠,“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曆史遺產。”

秉持謀定而後動的原則,曾有一段時間,雄安幾乎沒有動一磚一瓦。

總書記反複強調:“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再開始建設”“精心推進不留曆史遺憾”。

以最高的標準規劃建設,才能打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標杆之城。有了最初的“慢”,才有了後來的“快”。

習近平總書記此行的第一個考察點是雄安站。從高空俯瞰,這座毗鄰白洋澱的高鐵站,造型如同微風拂過時湖麵泛起的層層漣漪,科技範兒和文化味兒十足。

新站平地起。猶記得4年多前的2019年1月16日,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同雄安站建設者們視頻連線。

看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麵對幹勁十足的建設者們,總書記對大家說:“你們正在為雄安新區建設這個‘千年大計’做著開路先鋒的工作,功不可沒。全國人民都期待著你們的捷報!”

捷報頻頻傳。雄安站往西約30公裏,雄安新區啟動區核心地段塔吊林立。

6年前,這裏是一片曠野。那一天的情景曆曆在目:在大王鎮小王營村,總書記走進一片開闊地,在展開的一張規劃圖前,了解核心區概貌。

如今,藍圖化作施工圖。總書記來到建設現場,登上平台遠眺。

眼前,一棟棟新地標正破土而出:中國中化總部基地直徑近百米的基坑內,50多根鋼結構柱高高豎起,“金蘆葦”八角形的造型輪廓初現。不遠處,首家注冊落戶新區的央企中國星網總部項目已實現封頂,中國華能總部項目正加緊施工……

麵貌日新月異,初心始終不改——緊緊抓住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的“牛鼻子”不放鬆。

“著力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總書記話語堅定,飽含希冀。

6年,2000多天,不舍晝夜,細火慢燉得真味,日月雕琢成山河。慢與快相得益彰,雄安留下引人深思的時間哲學。

謀定之後的雄安,建設發展全麵提速。

如今,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

前無古人的事業,機遇和挑戰都是前所未有。

我們采訪了一名和雄安新區建設共同成長的當地幹部。他深有感觸地說,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導下,新區邁過管控關、疏解關、質量關等,關關難過關關過,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這是一種戰略格局,也是一種戰略決心。

這一次,總書記叮囑:既不能心浮氣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實努力,久久為功。

建設,規劃先行;動工,生態先行。

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雄安會展中心雄安廳,結合沙盤、視頻短片,聽取雄安新區整體規劃建設進展介紹,了解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及清淤疏浚、百澱連通等工作進展情況。

華北明珠白洋澱,煙波浩渺,葦蕩起伏,飛鳥翔集。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澱經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係統性生態治理,水質從劣V類大幅提升至Ⅲ類標準。

談起城與澱、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總書記始終明確:“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澱,而非損害白洋澱。城與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先植綠、後建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雄安新區建設的新理念,“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

如今,這裏已累計造林47萬多畝,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大幅提高到34%,“300米進公園、1公裏進林帶、3公裏進森林”正逐漸成為現實。

這是一座高質高標的發展之城,也是一座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新區建設伊始,總書記就叮囑:“我們可不是為了一個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這次到雄安,總書記專程來到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看望回遷群眾。

黨群服務中心的便民舉措、社區食堂的實惠飯菜、回遷群眾的安居生活……總書記看得仔細、問得深入。

總書記動情地說:我一直牽掛著回遷群眾,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設好雄安新區,重要的是銜接好安居和樂業,讓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

大學畢業後就加入新區的年輕社區工作者自豪的心情;從農村搬遷到新居後享受社保福利的“新市民”激動的眼淚;餐餐頓頓在社區食堂享受可口飯菜的老奶奶燦爛的笑容……一幕幕情景交織著老百姓夢想成真的喜悅和感動。

愛之深,則為之計長遠。

“我們這代人做什麼夢的都有,就是沒有做過這樣的夢。”這是當地群眾的真實心聲。

6年前,第一次來,總書記在安新縣主持召開了一場小型座談會,為未來之城描摹起筆。

這一次,在雄安會展中心三層多功能廳,總書記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規格之高,前所未有,在關鍵時刻為標杆之城進一步指明方向。

千年大計隻爭朝夕,國家大事必作於細。

藍圖已經繪就,必須始終保持“千年大計”的定力,錨定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穩紮穩打、久久為功;同時,也要拿出“隻爭朝夕”的幹勁,把已明確的、必須做的事緊緊抓在手上,不等不拖、緊張快幹。

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習近平總書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謀劃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記者手記:“千年大計”的定力,“隻爭朝夕”的幹勁
    2023-5-12 13:13:1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河北雄安新區5月11日電 題:記者手記:“千年大計”的定力,“隻爭朝夕”的幹勁

    新華社記者朱基釵、黃玥

    6年前,2017年2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中南海出發,驅車100多公裏,專程到河北省安新縣,實地考察一座新城的規劃。彼時,“雄安新區”還是中央內部文件裏的新詞。

    6年後,2023年5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乘坐複興號高速動車,從北京沿著京雄城際鐵路,不到一小時就抵達雄安站。一座“未來之城”,雄姿初現。

    時光如梭,山河新顏。

    短短6年裏,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稱奇跡。

    這奇跡的背後,正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時空的大版圖前,以大曆史觀破解曆史性難題的大手筆。

    2017年,河北雄安新區的規劃設立,揭開北京城發展的嶄新一頁。

    “這件事確實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謀慮深遠,“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曆史遺產。”

    秉持謀定而後動的原則,曾有一段時間,雄安幾乎沒有動一磚一瓦。

    總書記反複強調:“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再開始建設”“精心推進不留曆史遺憾”。

    以最高的標準規劃建設,才能打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標杆之城。有了最初的“慢”,才有了後來的“快”。

    習近平總書記此行的第一個考察點是雄安站。從高空俯瞰,這座毗鄰白洋澱的高鐵站,造型如同微風拂過時湖麵泛起的層層漣漪,科技範兒和文化味兒十足。

    新站平地起。猶記得4年多前的2019年1月16日,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同雄安站建設者們視頻連線。

    看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麵對幹勁十足的建設者們,總書記對大家說:“你們正在為雄安新區建設這個‘千年大計’做著開路先鋒的工作,功不可沒。全國人民都期待著你們的捷報!”

    捷報頻頻傳。雄安站往西約30公裏,雄安新區啟動區核心地段塔吊林立。

    6年前,這裏是一片曠野。那一天的情景曆曆在目:在大王鎮小王營村,總書記走進一片開闊地,在展開的一張規劃圖前,了解核心區概貌。

    如今,藍圖化作施工圖。總書記來到建設現場,登上平台遠眺。

    眼前,一棟棟新地標正破土而出:中國中化總部基地直徑近百米的基坑內,50多根鋼結構柱高高豎起,“金蘆葦”八角形的造型輪廓初現。不遠處,首家注冊落戶新區的央企中國星網總部項目已實現封頂,中國華能總部項目正加緊施工……

    麵貌日新月異,初心始終不改——緊緊抓住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的“牛鼻子”不放鬆。

    “著力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總書記話語堅定,飽含希冀。

    6年,2000多天,不舍晝夜,細火慢燉得真味,日月雕琢成山河。慢與快相得益彰,雄安留下引人深思的時間哲學。

    謀定之後的雄安,建設發展全麵提速。

    如今,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

    前無古人的事業,機遇和挑戰都是前所未有。

    我們采訪了一名和雄安新區建設共同成長的當地幹部。他深有感觸地說,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導下,新區邁過管控關、疏解關、質量關等,關關難過關關過,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這是一種戰略格局,也是一種戰略決心。

    這一次,總書記叮囑:既不能心浮氣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實努力,久久為功。

    建設,規劃先行;動工,生態先行。

    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雄安會展中心雄安廳,結合沙盤、視頻短片,聽取雄安新區整體規劃建設進展介紹,了解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及清淤疏浚、百澱連通等工作進展情況。

    華北明珠白洋澱,煙波浩渺,葦蕩起伏,飛鳥翔集。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澱經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係統性生態治理,水質從劣V類大幅提升至Ⅲ類標準。

    談起城與澱、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總書記始終明確:“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澱,而非損害白洋澱。城與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先植綠、後建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雄安新區建設的新理念,“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

    如今,這裏已累計造林47萬多畝,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大幅提高到34%,“300米進公園、1公裏進林帶、3公裏進森林”正逐漸成為現實。

    這是一座高質高標的發展之城,也是一座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新區建設伊始,總書記就叮囑:“我們可不是為了一個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這次到雄安,總書記專程來到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看望回遷群眾。

    黨群服務中心的便民舉措、社區食堂的實惠飯菜、回遷群眾的安居生活……總書記看得仔細、問得深入。

    總書記動情地說:我一直牽掛著回遷群眾,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設好雄安新區,重要的是銜接好安居和樂業,讓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

    大學畢業後就加入新區的年輕社區工作者自豪的心情;從農村搬遷到新居後享受社保福利的“新市民”激動的眼淚;餐餐頓頓在社區食堂享受可口飯菜的老奶奶燦爛的笑容……一幕幕情景交織著老百姓夢想成真的喜悅和感動。

    愛之深,則為之計長遠。

    “我們這代人做什麼夢的都有,就是沒有做過這樣的夢。”這是當地群眾的真實心聲。

    6年前,第一次來,總書記在安新縣主持召開了一場小型座談會,為未來之城描摹起筆。

    這一次,在雄安會展中心三層多功能廳,總書記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規格之高,前所未有,在關鍵時刻為標杆之城進一步指明方向。

    千年大計隻爭朝夕,國家大事必作於細。

    藍圖已經繪就,必須始終保持“千年大計”的定力,錨定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穩紮穩打、久久為功;同時,也要拿出“隻爭朝夕”的幹勁,把已明確的、必須做的事緊緊抓在手上,不等不拖、緊張快幹。

    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習近平總書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謀劃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