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更新時間:2023-5-12 12:01:34    來源:新華社


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滄州市

考察了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等情況


在滄州,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

就是人們熟知的鹽堿地

提起鹽堿地

熟悉農業農村的人們或許會聯想到

每逢秋天田地裏

泛起的那一層白花花的鹽末

鹽堿地,也意味著莊稼難以生長



鹽堿地在全世界分布廣泛

一度被稱為土地的“絕症”



然而,在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大麵積的鹽堿地已經變為豐產田

目前當地60多萬畝旱堿麥

正處在灌漿期



我國鹽堿地麵積約15億畝

其中可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

喚醒這一“沉睡”的資源

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

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2013年,科技部、中國科學院

聯合環渤海河北、山東、遼寧、天津4省(市)

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

針對鹽堿荒地和中低產田

重點突破“土、肥、水、種”等關鍵技術

河北省是“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的主戰場



滄州市地處渤海之濱

受自然條件製約

土壤鹽堿化程度高

小麥豐產難度較大

當地農技人員圍繞旱堿麥種植中的

“種、肥、播、管”等重點環節

實施了30項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

旱堿麥產量連年“步步高”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其中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常年旱堿麥種植麵積約61.8萬畝

總產量達13.26萬噸

旱堿麥生長周期從頭一年10月份播種

到第二年6月份收獲


特殊的種植條件

也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

鉀鈣鎂鐵鋅含量高

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

吃起來麥香味兒濃

旱堿麥種植取得成功

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對於端牢中國飯碗、保證糧食安全意義深遠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2023-5-12 12:01:34    來源:新華社


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滄州市

考察了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等情況


在滄州,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

就是人們熟知的鹽堿地

提起鹽堿地

熟悉農業農村的人們或許會聯想到

每逢秋天田地裏

泛起的那一層白花花的鹽末

鹽堿地,也意味著莊稼難以生長



鹽堿地在全世界分布廣泛

一度被稱為土地的“絕症”



然而,在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大麵積的鹽堿地已經變為豐產田

目前當地60多萬畝旱堿麥

正處在灌漿期



我國鹽堿地麵積約15億畝

其中可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

喚醒這一“沉睡”的資源

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

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2013年,科技部、中國科學院

聯合環渤海河北、山東、遼寧、天津4省(市)

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

針對鹽堿荒地和中低產田

重點突破“土、肥、水、種”等關鍵技術

河北省是“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的主戰場



滄州市地處渤海之濱

受自然條件製約

土壤鹽堿化程度高

小麥豐產難度較大

當地農技人員圍繞旱堿麥種植中的

“種、肥、播、管”等重點環節

實施了30項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

旱堿麥產量連年“步步高”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其中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常年旱堿麥種植麵積約61.8萬畝

總產量達13.26萬噸

旱堿麥生長周期從頭一年10月份播種

到第二年6月份收獲


特殊的種植條件

也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

鉀鈣鎂鐵鋅含量高

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

吃起來麥香味兒濃

旱堿麥種植取得成功

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對於端牢中國飯碗、保證糧食安全意義深遠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