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春天裏,“我們”寫下發展新故事
更新時間:2023-4-30 11:40:0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春天裏,“我們”寫下發展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

  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

  這個春天,“我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幹勁兒十足的奮鬥姿態,寫下一篇篇關於發展的新故事。

  (一)機床“變身”記

  【總書記這樣說】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

  【“我”的故事】

  我叫陳佳,是浙江邁興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1984年,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我爺爺創辦了良三儀表廠,這是嘉興市第一家民營企業,也是邁興途的前身。如今,我接過這份事業,成了“創三代”。

  我小時候就聽爺爺說,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對製造業意義重大。研發一款質量在國際上叫得響的高端數控機床,是從爺爺到我不變的夢想。

  如今,這個夢想已從圖紙變為現實。

  我們自主研發的“數智盒子”用在數控機床上,可以實時監測機床的開機時間、產能、成品率等運維數據,極大提高了數控精度,單台平均價格比之前的產品翻了一番。

  讓生產線越來越“聰明”,是打造智能化產品的必要環節。現在,我們大部分的設備實現了自動化,一名工人可以同時操作三四台機器,隻要輸入正確的指令,機器就能馬上“理解”工人的要求,高效完成生產任務。

  曾經布滿鐵屑、雜亂無章的傳統車間早就不見了,每次看到分隔有序的自動化操作區域,我就想,裝備製造業從業者可以“傳統”,但不能“保守”。

  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們將以研發設計、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個性化定製等作為重點發展模式,向產業鏈上下遊拓展延伸服務環節,逐步成為提供係統性、集成性或定製性解決方案的高端製造商。

  (二)衛星“上天”記

  【總書記這樣說】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的故事】

  我叫賈宏光,是吉林省長春市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最近我們公司有兩件大事兒:一件是最新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6星將擇期發射;第二件是公司已經遞交了上市申報材料,正在推進後續工作。

  從幾十個人創業的小團隊,到成為知名的獨角獸企業,我們隻用了7年。

  2015年,我離開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來到這家民營企業工作。開始的幾年,衛星資源市場尚未成熟,許多人覺得衛星離自己生活“太遙遠”,我們一度打不開局麵。

  “‘天上’衛星飛一天,‘地上’花掉幾十萬”是我們行業內的一句口頭禪。相對單一的收入,難以支撐衛星運營龐大的支出,我們常常要為“賬本”發愁,壓力很大。

  不過,我們從未在困難麵前退縮,依然每天鬥誌昂揚。

  我們經常開會到深夜,討論如何籌錢維持正常開銷,有哪個投資機構可以再溝通溝通,哪個客戶可以再爭取爭取。最難熬的日子裏,公司管理層為了維持運營押上個人財產,為公司盤活資金天南地北奔波。

  漸漸地,我們的工作步入正軌,開始取得一些成果。在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遙感衛星在旅遊、交通、應急防災等14個領域開拓了150餘項精準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如今,不少民間投資機構開始關注我們,給公司注資。“你們有自己的關鍵技術,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服務能力和市場認可度在不斷提高。要堅持走下去,我看好你們!”一位投資人來我們公司調研,臨別握著我的手,做了這樣的評價。

  (三)高峰“攀登”記

  【總書記這樣說】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我”的故事】

  我叫秦經剛,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工作,是應用超導工程技術研究室的主任。

  1998年,人們常說的“人造太陽”(EAST)項目啟動。我參與的攻關項目,就是要讓“中國太陽”發出更多的光與熱。

  實現這個目標,遠比想象中艱難。

  一根超導纜,曾讓我寢食難安。直徑0.82毫米的超導線,既要擠壓纏繞,又要保持一定的空隙率,還不允許出現斷裂或變形。

  一開始,我們基本按照國外專家現成的技術路線去做,但是實驗結果並不理想,距離目標相去甚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望著團隊小夥伴們的滿臉愁容,我提議:與其跟著別人走,不如跳出“本本”,獨立攻關。

  幾乎沒有猶豫,大家一致同意,靠自力更生突破技術瓶頸。

  時間,格外珍貴。無論寒冬酷暑,無論清晨夜晚,實驗室裏始終有人在忙碌,大家恨不得把一天當幾天過。因為有太多需要測量的指標,太多需要驗證的數據,我們一刻也不敢停。

  終於,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團隊做到了讓超導纜百分之百不斷線。那一刻,我們激動得熱淚盈眶,抱在一起互相祝賀。

  我們成功了!技術進口依賴,從此成為曆史。

  我們自主研發製造的超導纜,如期應用到項目中,也推動了國產超導材料量產,實現了從進口到出口的跨越。

  目前,應用超導工程技術團隊30多名研究人員中,大多是“80後”。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工作者的囑托,攀登科學巔峰的理想也始終如一。

  (四)小村“共富”記

  【總書記這樣說】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我”的故事】

  我叫傅平均,是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蕭王廟街道滕頭村的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以前這裏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滕頭村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逐漸成了“家家都是小康戶”的明星村。

  2016年底,前任村黨委書記病倒了,2017年9月,我接過了老書記的“接力棒”。

  村委新班子成員共同調研後,我們決定以全域旅遊為突破口,在全村實施“鄉村變景區、民居變民宿、農副產品變旅遊產品”的新發展模式。

  我以天為單位倒排工期,確定了詳細而周密的落實計劃。當著所有村幹部和建設單位負責人的麵,我還立了個特殊的“軍令狀”:“項目一天不完成,我就一天不理發!”

  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幾個月瘦下去十多斤,我卻樂在其中。一想到能為村民謀福利,我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

  終於,一項項成果高質量落地,創造了村裏鄉村振興的新速度。2022年,滕頭村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27.9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000元。

  一村富不是真的富,村村富才是長久富。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的重要指示,為了實現共同振興,滕頭村已聯合周邊多個村開展區域黨建聯建,通過黨建共建、項目共抓、治理共管實現抱團發展。

  我們的目標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幫助更多村子像滕頭村一樣過上好日子。

 

  領銜記者:鄔煥慶

  文字記者:顧小立、唐弢、戴威、孟含琪、白佳麗

  視頻製作:新華網浙江頻道

  海報繪製:新華網安徽頻道

  出品:霍小光

  監製:車玉明

  統籌:袁震宇、王曙暉

  編輯:王曙暉、冷彥彥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春天裏,“我們”寫下發展新故事
2023-4-30 11:40:0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春天裏,“我們”寫下發展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

  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

  這個春天,“我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幹勁兒十足的奮鬥姿態,寫下一篇篇關於發展的新故事。

  (一)機床“變身”記

  【總書記這樣說】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

  【“我”的故事】

  我叫陳佳,是浙江邁興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1984年,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我爺爺創辦了良三儀表廠,這是嘉興市第一家民營企業,也是邁興途的前身。如今,我接過這份事業,成了“創三代”。

  我小時候就聽爺爺說,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對製造業意義重大。研發一款質量在國際上叫得響的高端數控機床,是從爺爺到我不變的夢想。

  如今,這個夢想已從圖紙變為現實。

  我們自主研發的“數智盒子”用在數控機床上,可以實時監測機床的開機時間、產能、成品率等運維數據,極大提高了數控精度,單台平均價格比之前的產品翻了一番。

  讓生產線越來越“聰明”,是打造智能化產品的必要環節。現在,我們大部分的設備實現了自動化,一名工人可以同時操作三四台機器,隻要輸入正確的指令,機器就能馬上“理解”工人的要求,高效完成生產任務。

  曾經布滿鐵屑、雜亂無章的傳統車間早就不見了,每次看到分隔有序的自動化操作區域,我就想,裝備製造業從業者可以“傳統”,但不能“保守”。

  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們將以研發設計、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個性化定製等作為重點發展模式,向產業鏈上下遊拓展延伸服務環節,逐步成為提供係統性、集成性或定製性解決方案的高端製造商。

  (二)衛星“上天”記

  【總書記這樣說】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的故事】

  我叫賈宏光,是吉林省長春市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最近我們公司有兩件大事兒:一件是最新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6星將擇期發射;第二件是公司已經遞交了上市申報材料,正在推進後續工作。

  從幾十個人創業的小團隊,到成為知名的獨角獸企業,我們隻用了7年。

  2015年,我離開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來到這家民營企業工作。開始的幾年,衛星資源市場尚未成熟,許多人覺得衛星離自己生活“太遙遠”,我們一度打不開局麵。

  “‘天上’衛星飛一天,‘地上’花掉幾十萬”是我們行業內的一句口頭禪。相對單一的收入,難以支撐衛星運營龐大的支出,我們常常要為“賬本”發愁,壓力很大。

  不過,我們從未在困難麵前退縮,依然每天鬥誌昂揚。

  我們經常開會到深夜,討論如何籌錢維持正常開銷,有哪個投資機構可以再溝通溝通,哪個客戶可以再爭取爭取。最難熬的日子裏,公司管理層為了維持運營押上個人財產,為公司盤活資金天南地北奔波。

  漸漸地,我們的工作步入正軌,開始取得一些成果。在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遙感衛星在旅遊、交通、應急防災等14個領域開拓了150餘項精準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如今,不少民間投資機構開始關注我們,給公司注資。“你們有自己的關鍵技術,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服務能力和市場認可度在不斷提高。要堅持走下去,我看好你們!”一位投資人來我們公司調研,臨別握著我的手,做了這樣的評價。

  (三)高峰“攀登”記

  【總書記這樣說】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我”的故事】

  我叫秦經剛,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工作,是應用超導工程技術研究室的主任。

  1998年,人們常說的“人造太陽”(EAST)項目啟動。我參與的攻關項目,就是要讓“中國太陽”發出更多的光與熱。

  實現這個目標,遠比想象中艱難。

  一根超導纜,曾讓我寢食難安。直徑0.82毫米的超導線,既要擠壓纏繞,又要保持一定的空隙率,還不允許出現斷裂或變形。

  一開始,我們基本按照國外專家現成的技術路線去做,但是實驗結果並不理想,距離目標相去甚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望著團隊小夥伴們的滿臉愁容,我提議:與其跟著別人走,不如跳出“本本”,獨立攻關。

  幾乎沒有猶豫,大家一致同意,靠自力更生突破技術瓶頸。

  時間,格外珍貴。無論寒冬酷暑,無論清晨夜晚,實驗室裏始終有人在忙碌,大家恨不得把一天當幾天過。因為有太多需要測量的指標,太多需要驗證的數據,我們一刻也不敢停。

  終於,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團隊做到了讓超導纜百分之百不斷線。那一刻,我們激動得熱淚盈眶,抱在一起互相祝賀。

  我們成功了!技術進口依賴,從此成為曆史。

  我們自主研發製造的超導纜,如期應用到項目中,也推動了國產超導材料量產,實現了從進口到出口的跨越。

  目前,應用超導工程技術團隊30多名研究人員中,大多是“80後”。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工作者的囑托,攀登科學巔峰的理想也始終如一。

  (四)小村“共富”記

  【總書記這樣說】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我”的故事】

  我叫傅平均,是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蕭王廟街道滕頭村的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以前這裏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滕頭村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逐漸成了“家家都是小康戶”的明星村。

  2016年底,前任村黨委書記病倒了,2017年9月,我接過了老書記的“接力棒”。

  村委新班子成員共同調研後,我們決定以全域旅遊為突破口,在全村實施“鄉村變景區、民居變民宿、農副產品變旅遊產品”的新發展模式。

  我以天為單位倒排工期,確定了詳細而周密的落實計劃。當著所有村幹部和建設單位負責人的麵,我還立了個特殊的“軍令狀”:“項目一天不完成,我就一天不理發!”

  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幾個月瘦下去十多斤,我卻樂在其中。一想到能為村民謀福利,我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

  終於,一項項成果高質量落地,創造了村裏鄉村振興的新速度。2022年,滕頭村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27.9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000元。

  一村富不是真的富,村村富才是長久富。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的重要指示,為了實現共同振興,滕頭村已聯合周邊多個村開展區域黨建聯建,通過黨建共建、項目共抓、治理共管實現抱團發展。

  我們的目標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幫助更多村子像滕頭村一樣過上好日子。

 

  領銜記者:鄔煥慶

  文字記者:顧小立、唐弢、戴威、孟含琪、白佳麗

  視頻製作:新華網浙江頻道

  海報繪製:新華網安徽頻道

  出品:霍小光

  監製:車玉明

  統籌:袁震宇、王曙暉

  編輯:王曙暉、冷彥彥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