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世界讀書日,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故事
更新時間:2023-4-24 12:18:25    來源:新華網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講述自己與書的“不解之緣”,從讀書中汲取治國理政經驗智慧,用書香涵養民族精神力量。讓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故事,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通過閱讀獲得思想啟迪,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正氣。

  【“精忠報國”】

  書,陪伴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

  童年時,母親帶著習近平,到新華書店買《嶽飛傳》等小人書。回來之後,就給他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回憶:“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裏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看“磚頭一樣厚的書”】

  1969年新年剛過,輾轉火車、卡車、徒步,不到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陝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村裏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這個瘦高的後生有兩個很沉的箱子”。直到與習近平相熟了之後,他們才知道,兩個箱子裏,原來裝的滿滿都是書。鄉親們記得:“近平炕上都是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幹了一天活後,晚上他還點著煤油燈看“磚頭一樣厚的書”。

  “當時的文學經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習近平回憶知青歲月的讀書經曆,聽說一位從北京來的知青有《浮士德》,他徒步30裏去借;讀詩詞讀得興奮了,幹脆跑到院子裏放聲朗誦,讀過後喜歡的詩詞大多都要背下來;讀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他效仿主人公磨練意誌,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一到雨雪天就出去摸爬滾打。

  2013年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時,總書記又談起當年情景:“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拴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

  【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有一次,習近平與友人談論起《共產黨宣言》的中譯本問題。談到從俄、日、德、英、法不同語言翻譯過來的中文譯本各有側重,對文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時,習近平感慨道:“這麼一個小薄本經典,就有這麼多名堂,可見認識真理很不容易。”多年以後,習近平總書記仍感歎,“如果心裏覺得不踏實,就去鑽研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多看幾遍”。

  1985年冬天,習近平結識了就讀於廈門大學經濟係的張宏樑,同他分享自己研讀《資本論》的體會:“讀馬克思主義原著要重視序、跋以及書頁下麵和書後附錄的注釋,還有馬克思、恩格斯之間有關《資本論》的通信內容。”“要反複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張宏樑暗暗吃驚:“您怎麼對《資本論》這麼熟悉?”習近平回答,自己下鄉時在窯洞的煤油燈下通讀過三遍《資本論》,記了很多本筆記,還讀過幾種不同譯本,最喜歡廈大老師郭大力、王亞南的譯本。

  2018年5月,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當年的讀書心得:“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曆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文學情緣”】

  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習近平同陸樹棠等友人談論俄國文學,大家聊到托爾斯泰。習近平說:“哪個托爾斯泰?”陸樹棠愣了一下,心裏想:習書記這麼有學問,難道不知道托爾斯泰的大名?習近平接著說:“俄國有兩個托爾斯泰。一個是列夫·托爾斯泰,寫過《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我讀過。還有一個是阿·托爾斯泰,他是劇作家和詩人。”

  2015年9月,在美國西雅圖,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文學情緣”:“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堅持一點一滴學】

  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習近平提議編寫一本關於正定的書。缺少電腦和網絡的年代,資料奇缺,負責編寫的同誌犯了愁,隻好找習近平想辦法。沒想到,習近平胸有成竹地說:“我手頭有一整套《真定府誌》,還有一套《正定縣誌》,對正定的曆史,都有詳細記載。”這些古籍,一共有8本,都是他從博物館複印來的。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山東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拿起桌上擺放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他饒有興趣地翻看著:“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一個多月後,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他強調“要係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青少年讀書學習。2014年兒童節前夕,他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參加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時,走進藏書閣,傾聽學生們朗誦《弟子規》和《少年中國說》,希望孩子多從經典作品中汲取營養。“我現在能脫口而出引用古詩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時候背誦的,終身受益。”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考察,參與“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主題沙龍時,他告訴學生們,自己在青少年時代也非常喜歡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堅持一點一滴學。“直到現在,一有空就會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覺得開卷有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世界讀書日,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故事
    2023-4-24 12:18:25    來源:新華網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講述自己與書的“不解之緣”,從讀書中汲取治國理政經驗智慧,用書香涵養民族精神力量。讓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故事,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通過閱讀獲得思想啟迪,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正氣。

      【“精忠報國”】

      書,陪伴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

      童年時,母親帶著習近平,到新華書店買《嶽飛傳》等小人書。回來之後,就給他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回憶:“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裏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看“磚頭一樣厚的書”】

      1969年新年剛過,輾轉火車、卡車、徒步,不到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陝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村裏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這個瘦高的後生有兩個很沉的箱子”。直到與習近平相熟了之後,他們才知道,兩個箱子裏,原來裝的滿滿都是書。鄉親們記得:“近平炕上都是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幹了一天活後,晚上他還點著煤油燈看“磚頭一樣厚的書”。

      “當時的文學經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習近平回憶知青歲月的讀書經曆,聽說一位從北京來的知青有《浮士德》,他徒步30裏去借;讀詩詞讀得興奮了,幹脆跑到院子裏放聲朗誦,讀過後喜歡的詩詞大多都要背下來;讀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他效仿主人公磨練意誌,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一到雨雪天就出去摸爬滾打。

      2013年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時,總書記又談起當年情景:“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拴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

      【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有一次,習近平與友人談論起《共產黨宣言》的中譯本問題。談到從俄、日、德、英、法不同語言翻譯過來的中文譯本各有側重,對文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時,習近平感慨道:“這麼一個小薄本經典,就有這麼多名堂,可見認識真理很不容易。”多年以後,習近平總書記仍感歎,“如果心裏覺得不踏實,就去鑽研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多看幾遍”。

      1985年冬天,習近平結識了就讀於廈門大學經濟係的張宏樑,同他分享自己研讀《資本論》的體會:“讀馬克思主義原著要重視序、跋以及書頁下麵和書後附錄的注釋,還有馬克思、恩格斯之間有關《資本論》的通信內容。”“要反複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張宏樑暗暗吃驚:“您怎麼對《資本論》這麼熟悉?”習近平回答,自己下鄉時在窯洞的煤油燈下通讀過三遍《資本論》,記了很多本筆記,還讀過幾種不同譯本,最喜歡廈大老師郭大力、王亞南的譯本。

      2018年5月,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當年的讀書心得:“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曆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文學情緣”】

      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習近平同陸樹棠等友人談論俄國文學,大家聊到托爾斯泰。習近平說:“哪個托爾斯泰?”陸樹棠愣了一下,心裏想:習書記這麼有學問,難道不知道托爾斯泰的大名?習近平接著說:“俄國有兩個托爾斯泰。一個是列夫·托爾斯泰,寫過《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我讀過。還有一個是阿·托爾斯泰,他是劇作家和詩人。”

      2015年9月,在美國西雅圖,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文學情緣”:“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堅持一點一滴學】

      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習近平提議編寫一本關於正定的書。缺少電腦和網絡的年代,資料奇缺,負責編寫的同誌犯了愁,隻好找習近平想辦法。沒想到,習近平胸有成竹地說:“我手頭有一整套《真定府誌》,還有一套《正定縣誌》,對正定的曆史,都有詳細記載。”這些古籍,一共有8本,都是他從博物館複印來的。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山東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拿起桌上擺放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他饒有興趣地翻看著:“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一個多月後,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他強調“要係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青少年讀書學習。2014年兒童節前夕,他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參加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時,走進藏書閣,傾聽學生們朗誦《弟子規》和《少年中國說》,希望孩子多從經典作品中汲取營養。“我現在能脫口而出引用古詩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時候背誦的,終身受益。”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考察,參與“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主題沙龍時,他告訴學生們,自己在青少年時代也非常喜歡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堅持一點一滴學。“直到現在,一有空就會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覺得開卷有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