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新華社廣州4月15日電 題:記者手記:一次生動而深刻的調研示範
新華社記者朱基釵、黃玥
嶺南四月,正是春風和煦的好時節。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4次到廣東考察調研。
這是總書記在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的首次地方考察,也是2023年全國兩會之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啟動之後的第一次外出調研。
4月10日至13日,4天時間,湛江-茂名-廣州,自西向東穿越粵西大地,從瓊州海峽之畔到珠江之濱,輾轉千裏,習近平總書記不辭辛勞,一路調研、一路思索。
這一路,一幕幕場景不斷轉換:有“黃金水道”的車船如織,有“海洋衛士”的茁壯成林,有荔枝園裏的綠意遮天,有企業車間的機器轟鳴……
這一行,一張張麵孔躍然眼前:培育良種的漁業專家自信滿滿,嚐到種荔枝甜頭的鄉親們笑容燦爛,開展自動駕駛實驗的年輕人神情專注,深耕中國市場的外商代表充滿期待……
調查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寶”。
翻開《之江新語》,打頭第一篇就是《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剛剛啟動的主題教育,黨中央決定把“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作為重要內容。
從總書記此次廣東調研的足跡中,我們可以深切體悟到其中的真諦。
調研主題和對象很重要。為何去廣東?
這是深思熟慮的選擇:“我對廣東的工作始終寄予厚望”“廣東是一個窗口。到廣東來看一看,了解一下黨的二十大以來都有哪些新進展新氣象”。
總書記曆次考察廣東,都正值黨和國家事業前進的重要節點。
作為“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肩負重任,當仁不讓。這次考察中,總書記賦予廣東新的重大使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從理論上的破題到實踐上的推進,“橋和船”在哪?總書記此行,是解剖麻雀,也是一次鮮活的案例指導。
調研之深入、作風之紮實,令人印象深刻。
就拿考察第一站湛江來說。總書記一天之內先後察看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徐聞港、徐聞縣大水橋水庫4個地方。考察點路途遙遠,總書記沿雷州半島南下,一直到我國大陸的最南端。
迎著朝陽出發,沐著夜色而歸,為的是多看一看當地的發展變化,了解掌握更多實際情況。
每到一個地方,總書記都細致地同基層群眾嘮家常事、算發展賬。
茂名柏橋村的荔枝樹下,詢問荔枝價格、銷售渠道、果農收入,還特別關心荔枝的保鮮問題。廣汽的展廳裏,從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到銷量,從材料工藝到電池技術,問得十分詳細。
既有精準的具體調研,又有廣泛的座談交流。總書記親自摸情況、直接聽反映,尋求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
在廣汽研究院,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調研會”。
10多名來自廣東各個方麵的代表圍攏在一起,同總書記麵對麵。他們中有戰略科學家,有高級工程師,有企業家,有大國工匠,有多家外企的中國區負責人。
現場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談思考體會,積極建言獻策。總書記凝神傾聽,不時插話詢問,給予深入回應。
“很親切、很和藹”“沒想到總書記對海洋漁業這麼了解”“問得很細致、很具體”……這是基層群眾見到這位“人民的勤務員”的真切感受。
隨同考察的黨員幹部表示,“深受鼓舞,再一次受到走黨的群眾路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生動而深刻的教育。”
調查研究,以問題為導向,以指導實踐為目的。
此次廣東考察,總書記一路深入調研,一路進行著深邃的思考,針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把脈問診、精準指導。
從一個水庫,了解的是水資源優化配置問題,進而尋求的是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有效路徑。
大水橋水庫的大堤上,總書記舉目遠望:“你們看,解決了水的問題,這裏可以進一步發展”“這是一個戰略性問題,要看得更深刻一點”。
從一片荔枝園,關注的是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進而思索的是如何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麵對柏橋村熱情的村民們,總書記娓娓道來:“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後富,把後富的往前推一把”“鄉村振興要和這些‘國之大者’結合起來”。
在廣汽調研,從車間裏的一條條生產線到一個個前沿研究的實驗室,總書記感觸頗深,再次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關鍵在埋頭苦幹,把藍圖變為現實。
以調研開局,以調研開路。
新征程開局起步的關鍵時刻,總書記身體力行,以一次生動而深刻的調研為全黨作出表率,引領廣大黨員幹部用好“傳家寶”、做足“基本功”,掌握實情、科學決策、抓好落實。
南海之濱,“春天的故事”掀開新的篇章。總書記的話語充滿自信:“中國式現代化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一定會實現。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向前推進。”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廣州4月15日電 題:記者手記:一次生動而深刻的調研示範
新華社記者朱基釵、黃玥
嶺南四月,正是春風和煦的好時節。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4次到廣東考察調研。
這是總書記在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的首次地方考察,也是2023年全國兩會之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啟動之後的第一次外出調研。
4月10日至13日,4天時間,湛江-茂名-廣州,自西向東穿越粵西大地,從瓊州海峽之畔到珠江之濱,輾轉千裏,習近平總書記不辭辛勞,一路調研、一路思索。
這一路,一幕幕場景不斷轉換:有“黃金水道”的車船如織,有“海洋衛士”的茁壯成林,有荔枝園裏的綠意遮天,有企業車間的機器轟鳴……
這一行,一張張麵孔躍然眼前:培育良種的漁業專家自信滿滿,嚐到種荔枝甜頭的鄉親們笑容燦爛,開展自動駕駛實驗的年輕人神情專注,深耕中國市場的外商代表充滿期待……
調查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寶”。
翻開《之江新語》,打頭第一篇就是《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剛剛啟動的主題教育,黨中央決定把“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作為重要內容。
從總書記此次廣東調研的足跡中,我們可以深切體悟到其中的真諦。
調研主題和對象很重要。為何去廣東?
這是深思熟慮的選擇:“我對廣東的工作始終寄予厚望”“廣東是一個窗口。到廣東來看一看,了解一下黨的二十大以來都有哪些新進展新氣象”。
總書記曆次考察廣東,都正值黨和國家事業前進的重要節點。
作為“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肩負重任,當仁不讓。這次考察中,總書記賦予廣東新的重大使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從理論上的破題到實踐上的推進,“橋和船”在哪?總書記此行,是解剖麻雀,也是一次鮮活的案例指導。
調研之深入、作風之紮實,令人印象深刻。
就拿考察第一站湛江來說。總書記一天之內先後察看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徐聞港、徐聞縣大水橋水庫4個地方。考察點路途遙遠,總書記沿雷州半島南下,一直到我國大陸的最南端。
迎著朝陽出發,沐著夜色而歸,為的是多看一看當地的發展變化,了解掌握更多實際情況。
每到一個地方,總書記都細致地同基層群眾嘮家常事、算發展賬。
茂名柏橋村的荔枝樹下,詢問荔枝價格、銷售渠道、果農收入,還特別關心荔枝的保鮮問題。廣汽的展廳裏,從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到銷量,從材料工藝到電池技術,問得十分詳細。
既有精準的具體調研,又有廣泛的座談交流。總書記親自摸情況、直接聽反映,尋求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
在廣汽研究院,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調研會”。
10多名來自廣東各個方麵的代表圍攏在一起,同總書記麵對麵。他們中有戰略科學家,有高級工程師,有企業家,有大國工匠,有多家外企的中國區負責人。
現場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談思考體會,積極建言獻策。總書記凝神傾聽,不時插話詢問,給予深入回應。
“很親切、很和藹”“沒想到總書記對海洋漁業這麼了解”“問得很細致、很具體”……這是基層群眾見到這位“人民的勤務員”的真切感受。
隨同考察的黨員幹部表示,“深受鼓舞,再一次受到走黨的群眾路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生動而深刻的教育。”
調查研究,以問題為導向,以指導實踐為目的。
此次廣東考察,總書記一路深入調研,一路進行著深邃的思考,針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把脈問診、精準指導。
從一個水庫,了解的是水資源優化配置問題,進而尋求的是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有效路徑。
大水橋水庫的大堤上,總書記舉目遠望:“你們看,解決了水的問題,這裏可以進一步發展”“這是一個戰略性問題,要看得更深刻一點”。
從一片荔枝園,關注的是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進而思索的是如何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麵對柏橋村熱情的村民們,總書記娓娓道來:“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後富,把後富的往前推一把”“鄉村振興要和這些‘國之大者’結合起來”。
在廣汽調研,從車間裏的一條條生產線到一個個前沿研究的實驗室,總書記感觸頗深,再次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關鍵在埋頭苦幹,把藍圖變為現實。
以調研開局,以調研開路。
新征程開局起步的關鍵時刻,總書記身體力行,以一次生動而深刻的調研為全黨作出表率,引領廣大黨員幹部用好“傳家寶”、做足“基本功”,掌握實情、科學決策、抓好落實。
南海之濱,“春天的故事”掀開新的篇章。總書記的話語充滿自信:“中國式現代化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一定會實現。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向前推進。”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