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更新時間:2023-4-16 7:46:12    來源:新華社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求是》雜誌編輯部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我們隻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勝利實現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麵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謀劃,引領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任務。2023年1月31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舉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意義,從“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全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五個方麵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這篇重要講話精神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進一步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善於運用這一重要思想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抉擇

  “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其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旅遊業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聚焦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是中國旅遊經濟的風向標,在今年實現了強勁複蘇。圖為2023年4月1日,三亞港出海口,海天一色,風光旖旎,引得遊客紛至遝來。 人民圖片 張遠明/攝

  “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而超大規模經濟體可以也必須內部可循環。”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深刻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意義,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一個國家的發展格局總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內外部環境、發展條件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又影響和塑造著國家發展的總體態勢。我們黨成立100多年來,在領導人民開創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形成了適應不同曆史階段要求的發展格局,取得了一係列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後,麵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我們黨領導人民選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對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麵對嚴重的外部危機衝擊,我們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國內循環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開始顯著上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生產要素條件、需求結構、供給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重要能源資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凸顯,特別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麵臨的風險隱患進一步暴露。麵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深刻變化的內部發展條件,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創造性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黨的二十大,以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全國兩會團組討論、考察調研座談等多個場合,總書記又發表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為新征程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於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局的係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曆史任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等等。

  關於科學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等等。

  關於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係統工程,既要“操其要於上”,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分其詳於下”,把握工作著力點;要善於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等等。

  關於防範誤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舉和權宜之計;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要形成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不能隻注重需求側管理,不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係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作出的一係列決策部署,真抓實幹、攻堅克難,“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取得了一些成效,思想共識不斷凝聚、工作基礎不斷夯實、政策製度不斷完善,一些地方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呈現新氣象”。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麵建成新發展格局還任重道遠”,明確要求從“更有針對性地加快補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兩個維度來研究和布局,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係統觀念,著力破除製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全麵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

  周末節假日遊人如織,各地商家生意興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展現出巨大潛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5G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今天的中國,供給和需求兩端正同時發力,國內大循環動力強勁、韌性十足。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供給和需求兩端是否動力強勁、總體匹配,動態平衡、良性互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從我國經濟發展客觀實際出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創造性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基於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和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作出的戰略部署,對於今後一個時期有效發揮大國經濟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明確要求“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協調配合,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從需求端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決貫徹落實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盡快形成完整內需體係,著力擴大“三大需求”,即“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製,使居民在消費上做到“能、敢、願”,即“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完善擴大投資機製,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從供給端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製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

  供給和需求嚴重失衡錯位、循環不暢,是經濟金融領域重大風險的根源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統籌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助於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風險。

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競爭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引領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取得曆史性成就。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首次超過3萬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12年的1.91%提高到2.55%。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並對完善科技創新體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作出部署。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圍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作出兩方麵部署。

  一是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製,健全新型舉國體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盡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圖為2023年3月1日,智能化焊接機器人在長城汽車重慶永川生產基地進行焊接作業。 新華社記者 黃偉/攝

  二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

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曆史性突破40萬億元大關。其中製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7.7%,宏觀經濟“壓艙石”的作用日益凸顯。

  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係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 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係。新時代10年,我國的產業體係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整體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當前,同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我國產業體係現代化水平還不夠高,必須加快實現產業體係升級發展。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察趨勢、明方向、定舉措,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察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全球產業體係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和曆史大趨勢,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定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從時空兩方麵統籌抓好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一方麵,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另一方麵,深化改革健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等機製,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重點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係。

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

  “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暢通工農城鄉循環,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的重要方麵”。

  “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

  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通過打造“食、遊、購、娛”等形式多樣的夜間消費市場,讓夜經濟釋放消費新活力。圖為2023年4月1日晚,宿城區寶龍廣場24街,一個個夜市攤位升騰著“煙火氣”、點亮了“夜經濟”。 人民圖片 陳少帥/攝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點明了“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的內涵要義和實踐要求。

  隻有實現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使全體農民擺脫絕對貧困、同步進入全麵小康,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鄉村麵貌煥然一新;製定一係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區域經濟布局不斷優化。

  黨的二十大對全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出重大部署,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係。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進一步作出部署。

  ——關於城鄉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係,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環,打消區域壁壘,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國內大循環。

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印發,這是新形勢下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更好利用發揮、鞏固增強我國市場資源的巨大優勢,全麵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的一項重大舉措。

  全麵深化改革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關聯。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全局觀念和係統思維謀劃推進改革,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新局麵。經濟體製改革成效愈發凸顯,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更加暢通;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創新局麵,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數量大幅增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顯著提升。

  黨的二十大作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提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具體舉措。

  ——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方麵要求:一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係,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二是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三是深化財政金融體製改革,完善現代財稅金融體製,健全現代預算製度、優化稅製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係,建設現代中央銀行製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建強金融穩定保障體係,健全資本市場功能、發揮現代資本市場積極作用。

  ——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方麵要求:一是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二是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形成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增長點;三是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構建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四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譜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更加絢麗的華章!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2023-4-16 7:46:12    來源:新華社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求是》雜誌編輯部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

      “我們隻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勝利實現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麵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謀劃,引領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任務。2023年1月31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舉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意義,從“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全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五個方麵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這篇重要講話精神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進一步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善於運用這一重要思想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抉擇

      “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其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旅遊業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聚焦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是中國旅遊經濟的風向標,在今年實現了強勁複蘇。圖為2023年4月1日,三亞港出海口,海天一色,風光旖旎,引得遊客紛至遝來。 人民圖片 張遠明/攝

      “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而超大規模經濟體可以也必須內部可循環。”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深刻闡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意義,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一個國家的發展格局總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內外部環境、發展條件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又影響和塑造著國家發展的總體態勢。我們黨成立100多年來,在領導人民開創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形成了適應不同曆史階段要求的發展格局,取得了一係列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後,麵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我們黨領導人民選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對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麵對嚴重的外部危機衝擊,我們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國內循環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開始顯著上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生產要素條件、需求結構、供給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重要能源資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凸顯,特別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麵臨的風險隱患進一步暴露。麵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深刻變化的內部發展條件,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創造性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黨的二十大,以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全國兩會團組討論、考察調研座談等多個場合,總書記又發表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為新征程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於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局的係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曆史任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等等。

      關於科學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等等。

      關於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係統工程,既要“操其要於上”,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分其詳於下”,把握工作著力點;要善於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等等。

      關於防範誤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舉和權宜之計;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要形成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不能隻注重需求側管理,不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係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作出的一係列決策部署,真抓實幹、攻堅克難,“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取得了一些成效,思想共識不斷凝聚、工作基礎不斷夯實、政策製度不斷完善,一些地方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呈現新氣象”。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麵建成新發展格局還任重道遠”,明確要求從“更有針對性地加快補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兩個維度來研究和布局,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係統觀念,著力破除製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全麵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

      周末節假日遊人如織,各地商家生意興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展現出巨大潛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5G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今天的中國,供給和需求兩端正同時發力,國內大循環動力強勁、韌性十足。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供給和需求兩端是否動力強勁、總體匹配,動態平衡、良性互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從我國經濟發展客觀實際出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創造性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基於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和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作出的戰略部署,對於今後一個時期有效發揮大國經濟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增強國內大循環動力和可靠性”,明確要求“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協調配合,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從需求端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決貫徹落實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盡快形成完整內需體係,著力擴大“三大需求”,即“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製,使居民在消費上做到“能、敢、願”,即“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完善擴大投資機製,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從供給端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製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

      供給和需求嚴重失衡錯位、循環不暢,是經濟金融領域重大風險的根源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統籌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助於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風險。

    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競爭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引領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取得曆史性成就。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首次超過3萬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12年的1.91%提高到2.55%。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並對完善科技創新體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作出部署。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圍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作出兩方麵部署。

      一是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製,健全新型舉國體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盡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圖為2023年3月1日,智能化焊接機器人在長城汽車重慶永川生產基地進行焊接作業。 新華社記者 黃偉/攝

      二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

    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曆史性突破40萬億元大關。其中製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7.7%,宏觀經濟“壓艙石”的作用日益凸顯。

      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係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 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係。新時代10年,我國的產業體係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整體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當前,同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我國產業體係現代化水平還不夠高,必須加快實現產業體係升級發展。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察趨勢、明方向、定舉措,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

      ——察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全球產業體係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和曆史大趨勢,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定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從時空兩方麵統籌抓好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一方麵,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另一方麵,深化改革健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等機製,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重點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係。

    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

      “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暢通工農城鄉循環,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的重要方麵”。

      “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

      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通過打造“食、遊、購、娛”等形式多樣的夜間消費市場,讓夜經濟釋放消費新活力。圖為2023年4月1日晚,宿城區寶龍廣場24街,一個個夜市攤位升騰著“煙火氣”、點亮了“夜經濟”。 人民圖片 陳少帥/攝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點明了“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的內涵要義和實踐要求。

      隻有實現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使全體農民擺脫絕對貧困、同步進入全麵小康,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鄉村麵貌煥然一新;製定一係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區域經濟布局不斷優化。

      黨的二十大對全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出重大部署,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係。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麵”,進一步作出部署。

      ——關於城鄉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係,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環,打消區域壁壘,真正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暢通國內大循環。

    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印發,這是新形勢下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更好利用發揮、鞏固增強我國市場資源的巨大優勢,全麵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的一項重大舉措。

      全麵深化改革同構建新發展格局緊密關聯。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全局觀念和係統思維謀劃推進改革,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新局麵。經濟體製改革成效愈發凸顯,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更加暢通;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創新局麵,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數量大幅增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顯著提升。

      黨的二十大作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提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具體舉措。

      ——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方麵要求:一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係,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二是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三是深化財政金融體製改革,完善現代財稅金融體製,健全現代預算製度、優化稅製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係,建設現代中央銀行製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建強金融穩定保障體係,健全資本市場功能、發揮現代資本市場積極作用。

      ——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方麵要求:一是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二是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形成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增長點;三是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構建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四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譜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更加絢麗的華章!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