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潮頭觀瀾丨萬裏水網 世紀畫卷
更新時間:2023-4-14 14:10:4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也是生產之要、生態之基。4月10日下午,在廣東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了解當地優化水資源配置情況。總書記考察這個國家水網骨幹工程,透露出對水資源保護利用的深遠考量。



讓粵西人民喝上甘甜西江水

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全國有名的苦旱之地。這裏大部分河流豐枯變化大,自然調蓄能力弱,加之蒸發量大、地勢平坦等原因,水資源短缺問題長期困擾粵西人民。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雷州半島用水量急劇增加,工業和生活用水擠占農業和生態用水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一些區域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麵塌陷和海水入侵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建設新的引調水工程迫在眉睫。

△位於廣東湛江徐聞縣城以東的大水橋水庫。(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2022年8月,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從廣東省雲浮市西江幹流地心村河段取水,穿過雲開山脈,調水至雷州半島,供水範圍包括雲浮、茂名、陽江、湛江四市,輸水線路總長490多公裏,覆蓋人口超過1800萬。

這是廣東省曆史上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複雜、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也是國家水網骨幹工程。2030年工程建成後,粵西人民可以在家門口喝上甘甜的西江水,徹底結束“守著江河沒水喝”的困境。

旗展江河 水潤神州

水潤民心,澤被萬物。但自古以來,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習近平總書記說:“在我們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幾度繁華、幾度衰落。曆史上很多興和衰都是連著發生的。要想國泰民安、歲稔年豐,必須善於治水。”

為解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國家水網建設加快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推進實施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有力保障了國家經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鄉居民用水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國家水網重點水利工程,從南水北調東線江都水利樞紐到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從長江三峽大壩到淮河王家壩閘……他強調,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曆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會載入千秋史冊。

△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工程。(圖/視覺中國)

作為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南水北調工程全麵通水以來,已經讓超1.5億人直接受益。今年,我國將繼續以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為重點,科學推進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的規劃建設。

在中國的版圖上,一座座水利工程在江河之間相連相織,一張“係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畫卷正徐徐展開。

節水是關鍵 調水是補充

水,在總書記心中一直有著特殊的分量。我國人多水少,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嚴重缺水國家之一。水資源短缺是製約生態環境質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節水優先”被擺在第一位。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統籌起來,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

2021年10月,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節水是關鍵,調水是補充。不能一邊調水一邊浪費,更不能無節製用水。談到一些人節水意識淡化的問題,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要高度重視水安全風險,不能覺得水危機還很遙遠。如果用水思路不改變,不大力推動全社會節約用水,再多的水也不夠用。”

△河南開封尉氏縣現代化自動灌溉農田。(圖/視覺中國)

把節水作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性舉措,推動用水方式進一步向集約節約轉變。總書記堅持調水、節水同時抓,體現了對我國國情水情的深刻洞察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勢的科學分析,為治水為民提供了重要指引。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潮頭觀瀾丨萬裏水網 世紀畫卷
    2023-4-14 14:10:4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也是生產之要、生態之基。4月10日下午,在廣東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了解當地優化水資源配置情況。總書記考察這個國家水網骨幹工程,透露出對水資源保護利用的深遠考量。



    讓粵西人民喝上甘甜西江水

    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全國有名的苦旱之地。這裏大部分河流豐枯變化大,自然調蓄能力弱,加之蒸發量大、地勢平坦等原因,水資源短缺問題長期困擾粵西人民。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雷州半島用水量急劇增加,工業和生活用水擠占農業和生態用水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一些區域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麵塌陷和海水入侵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建設新的引調水工程迫在眉睫。

    △位於廣東湛江徐聞縣城以東的大水橋水庫。(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2022年8月,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從廣東省雲浮市西江幹流地心村河段取水,穿過雲開山脈,調水至雷州半島,供水範圍包括雲浮、茂名、陽江、湛江四市,輸水線路總長490多公裏,覆蓋人口超過1800萬。

    這是廣東省曆史上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複雜、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也是國家水網骨幹工程。2030年工程建成後,粵西人民可以在家門口喝上甘甜的西江水,徹底結束“守著江河沒水喝”的困境。

    旗展江河 水潤神州

    水潤民心,澤被萬物。但自古以來,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習近平總書記說:“在我們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幾度繁華、幾度衰落。曆史上很多興和衰都是連著發生的。要想國泰民安、歲稔年豐,必須善於治水。”

    為解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國家水網建設加快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推進實施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有力保障了國家經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鄉居民用水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國家水網重點水利工程,從南水北調東線江都水利樞紐到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從長江三峽大壩到淮河王家壩閘……他強調,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曆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會載入千秋史冊。

    △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工程。(圖/視覺中國)

    作為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南水北調工程全麵通水以來,已經讓超1.5億人直接受益。今年,我國將繼續以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為重點,科學推進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的規劃建設。

    在中國的版圖上,一座座水利工程在江河之間相連相織,一張“係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畫卷正徐徐展開。

    節水是關鍵 調水是補充

    水,在總書記心中一直有著特殊的分量。我國人多水少,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嚴重缺水國家之一。水資源短缺是製約生態環境質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節水優先”被擺在第一位。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統籌起來,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

    2021年10月,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節水是關鍵,調水是補充。不能一邊調水一邊浪費,更不能無節製用水。談到一些人節水意識淡化的問題,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要高度重視水安全風險,不能覺得水危機還很遙遠。如果用水思路不改變,不大力推動全社會節約用水,再多的水也不夠用。”

    △河南開封尉氏縣現代化自動灌溉農田。(圖/視覺中國)

    把節水作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性舉措,推動用水方式進一步向集約節約轉變。總書記堅持調水、節水同時抓,體現了對我國國情水情的深刻洞察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勢的科學分析,為治水為民提供了重要指引。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