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時政新聞眼丨廣東考察第二天,習近平重點聚焦這個村
更新時間:2023-4-12 22:29:5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個合作社,打通了荔枝產業的上下遊產業鏈;一條高速路,讓荔枝搭上了遠銷各地的順風車;一座小村莊,通過荔枝特色產業走上了致富幸福路。這是廣東茂名市柏橋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4月11日下午,廣東考察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市柏橋村。這是總書記今年國內考察的第一個村,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在廣東考察的第三個村。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在茂名市考察調研

△4月11日考察點示意圖

01

柏橋村:“荔枝之鄉”的時代變遷

柏橋村麵積約5.2平方公裏,下轄18個自然村,隸屬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鎮,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地處我國荔枝主要分布的北緯18-29度之間。

荔枝樹喜高溫高濕。廣東是我國分布荔枝最多的省,全省有80多個縣市出產荔枝。柏橋村群山環抱,氣候適宜,荔枝是這裏的特色產業。

△俯瞰柏橋村。(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在柏橋村,荔枝種植麵積達6800畝,占到村子麵積的87%以上。柏橋村也成為了省級“一村一品”荔枝生產專業村,孵化出了國家級農業專業合作社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國家荔枝“一館一圃一址”也落戶該村。

△柏橋村荔枝種植園。(總台記者梁啟鵬拍攝)

鮮果加工、電商帶貨、鄉村旅遊……各類產業不斷發展,推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得益於2017年建成通車的包茂高速公路,正處沿線的柏橋村搭上了產業發展的順風車,這裏的荔枝可直達內蒙古包頭。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約5.1萬元。

△位於當地的中國荔枝博覽館。(總台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02

從一顆荔枝看農村特色產業廣闊前景

在柏橋村,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荔枝種植園、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了解當地發展荔枝等特色種植業、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特別強調,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

△正在生長期的荔枝。(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土”講的是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柏橋村地處荔枝種植黃金地帶,有著2000多年的荔枝種植曆史。發展荔枝產業,實現了本土資源利用最大化。

“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總書記這幾年考察過的蘋果村、木耳鄉、黃花鎮,就是鮮活的實例。

△荔枝成熟後,正在采摘荔枝的柏橋村果農。(高州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形成一定規模,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此次總書記來到柏橋村,就是重點從這幾個方麵“解剖麻雀”,展開考察調研。

在考察中,總書記對鄉親們靠發展荔枝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表示肯定。他指出,這裏是“荔枝之鄉”,發展荔枝種植有特色有優勢,是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農村特色產業前景廣闊。

△新鮮荔枝裝箱銷往各地。(高州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03

從專業合作社看動力與活力

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發展特色種植業的龍頭,也是觀察鄉村產業振興的窗口。在柏橋村,總書記考察了這裏的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

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目前有主要社員59人,帶動農戶2000多戶,發展業態包括種植、加工、銷售和服務,其中種植示範基地2個,年加工荔枝1300噸、龍眼900噸。

△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總台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作為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產物,總書記一直關注著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時,他專門來到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書記說,合作社的路子怎麼走,我們一直在探索。要鼓勵全國各地因地製宜發展合作社,探索更多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路子來。

△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內。(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前不久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總書記指出,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村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如同荔枝之於廣東柏橋村、玉米之於吉林梨樹縣……當越來越多鄉村振興的故事不斷湧現,將繪就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美的鄉村畫卷。

△合作社生產的龍眼幹(左)和荔枝幹(右)。(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04

從三個村子看“久久為功”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他強調,廣東要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準一些,久久為功。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4次赴廣東考察,先後看了位於佛山、清遠、茂名的3個村。透過這3個村,可以看到中國農村的時代變遷,可以看到“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也可以看到總書記所強調的“久久為功”。

△位於柏橋村的廣東高州荔枝龍眼國際采購交易中心。(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2012年12月,總書記赴廣東考察,曾來到佛山市順德區黃龍村。這也是黨的十八大後總書記到地方考察調研的第一個村莊。

黃龍村曾是順德區20個“經濟發展較慢村”之一。黃龍村之行,總書記考察基層黨建,慰問困難群眾。他看望了村裏的貧困戶張錫堯一家,並向張錫堯的女兒張儉娜贈送工具書和學習用具。如今,張錫堯一家早已脫貧,黃龍村也實現蝶變。

△廣東順德黃龍村。(圖/視覺中國)

2018年10月,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期間來到清遠市連江口鎮連樟村,詳細了解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村民服務情況,走訪貧困戶陸奕和家。這次考察的一個重要背景,是黨的十九大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並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連樟村,總書記對村民們說,要一代接著一代幹,既要加快脫貧致富,又要推動鄉村全麵振興、走向現代化。

△廣東清遠連樟村村民正在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溫室大棚內勞作。(圖/視覺中國)

柏橋村,是總書記在廣東考察的第三個村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總書記再赴廣東看農村,傳遞了鮮明信號。

05

重農強農 信號鮮明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總書記多次強調,“決不能鬆勁歇腳,更不能換頻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大會閉幕後,總書記第一次外出考察去了陝西延安、河南安陽看鄉村振興,一路思考在新征程上如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柏橋村荔枝種植園。(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去年底,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說,“這次會議我來講講,就是表明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柏橋村果農。(總台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讀懂總書記重農強農的鮮明信號,重點要把握幾個關鍵詞。

一是糧食安全。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複興主動權。糧食安全,此乃國之大者。總書記發出警示:“一旦農業出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還談什麼現代化建設?”保糧食安全,尤為關鍵的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二是增加農民收入。這是產業振興的目的所在,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總書記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讓農民挑上“金扁擔”。他一直強調要完善利益聯結機製,“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

△柏橋農創園。(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三是雙輪驅動。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抓好“三農”工作,就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

四是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柏橋村之行,承載著總書記對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視和關切,也傳遞著建設農業強國的決心和信心。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時政新聞眼丨廣東考察第二天,習近平重點聚焦這個村
2023-4-12 22:29:5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個合作社,打通了荔枝產業的上下遊產業鏈;一條高速路,讓荔枝搭上了遠銷各地的順風車;一座小村莊,通過荔枝特色產業走上了致富幸福路。這是廣東茂名市柏橋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4月11日下午,廣東考察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市柏橋村。這是總書記今年國內考察的第一個村,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在廣東考察的第三個村。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在茂名市考察調研

△4月11日考察點示意圖

01

柏橋村:“荔枝之鄉”的時代變遷

柏橋村麵積約5.2平方公裏,下轄18個自然村,隸屬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鎮,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地處我國荔枝主要分布的北緯18-29度之間。

荔枝樹喜高溫高濕。廣東是我國分布荔枝最多的省,全省有80多個縣市出產荔枝。柏橋村群山環抱,氣候適宜,荔枝是這裏的特色產業。

△俯瞰柏橋村。(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在柏橋村,荔枝種植麵積達6800畝,占到村子麵積的87%以上。柏橋村也成為了省級“一村一品”荔枝生產專業村,孵化出了國家級農業專業合作社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國家荔枝“一館一圃一址”也落戶該村。

△柏橋村荔枝種植園。(總台記者梁啟鵬拍攝)

鮮果加工、電商帶貨、鄉村旅遊……各類產業不斷發展,推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得益於2017年建成通車的包茂高速公路,正處沿線的柏橋村搭上了產業發展的順風車,這裏的荔枝可直達內蒙古包頭。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約5.1萬元。

△位於當地的中國荔枝博覽館。(總台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02

從一顆荔枝看農村特色產業廣闊前景

在柏橋村,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荔枝種植園、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了解當地發展荔枝等特色種植業、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特別強調,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

△正在生長期的荔枝。(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土”講的是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柏橋村地處荔枝種植黃金地帶,有著2000多年的荔枝種植曆史。發展荔枝產業,實現了本土資源利用最大化。

“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總書記這幾年考察過的蘋果村、木耳鄉、黃花鎮,就是鮮活的實例。

△荔枝成熟後,正在采摘荔枝的柏橋村果農。(高州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形成一定規模,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此次總書記來到柏橋村,就是重點從這幾個方麵“解剖麻雀”,展開考察調研。

在考察中,總書記對鄉親們靠發展荔枝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表示肯定。他指出,這裏是“荔枝之鄉”,發展荔枝種植有特色有優勢,是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農村特色產業前景廣闊。

△新鮮荔枝裝箱銷往各地。(高州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03

從專業合作社看動力與活力

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發展特色種植業的龍頭,也是觀察鄉村產業振興的窗口。在柏橋村,總書記考察了這裏的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

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目前有主要社員59人,帶動農戶2000多戶,發展業態包括種植、加工、銷售和服務,其中種植示範基地2個,年加工荔枝1300噸、龍眼900噸。

△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總台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作為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產物,總書記一直關注著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時,他專門來到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書記說,合作社的路子怎麼走,我們一直在探索。要鼓勵全國各地因地製宜發展合作社,探索更多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路子來。

△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內。(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前不久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總書記指出,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村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如同荔枝之於廣東柏橋村、玉米之於吉林梨樹縣……當越來越多鄉村振興的故事不斷湧現,將繪就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美的鄉村畫卷。

△合作社生產的龍眼幹(左)和荔枝幹(右)。(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04

從三個村子看“久久為功”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他強調,廣東要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準一些,久久為功。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4次赴廣東考察,先後看了位於佛山、清遠、茂名的3個村。透過這3個村,可以看到中國農村的時代變遷,可以看到“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也可以看到總書記所強調的“久久為功”。

△位於柏橋村的廣東高州荔枝龍眼國際采購交易中心。(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2012年12月,總書記赴廣東考察,曾來到佛山市順德區黃龍村。這也是黨的十八大後總書記到地方考察調研的第一個村莊。

黃龍村曾是順德區20個“經濟發展較慢村”之一。黃龍村之行,總書記考察基層黨建,慰問困難群眾。他看望了村裏的貧困戶張錫堯一家,並向張錫堯的女兒張儉娜贈送工具書和學習用具。如今,張錫堯一家早已脫貧,黃龍村也實現蝶變。

△廣東順德黃龍村。(圖/視覺中國)

2018年10月,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期間來到清遠市連江口鎮連樟村,詳細了解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村民服務情況,走訪貧困戶陸奕和家。這次考察的一個重要背景,是黨的十九大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並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連樟村,總書記對村民們說,要一代接著一代幹,既要加快脫貧致富,又要推動鄉村全麵振興、走向現代化。

△廣東清遠連樟村村民正在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溫室大棚內勞作。(圖/視覺中國)

柏橋村,是總書記在廣東考察的第三個村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總書記再赴廣東看農村,傳遞了鮮明信號。

05

重農強農 信號鮮明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總書記多次強調,“決不能鬆勁歇腳,更不能換頻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大會閉幕後,總書記第一次外出考察去了陝西延安、河南安陽看鄉村振興,一路思考在新征程上如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柏橋村荔枝種植園。(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去年底,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說,“這次會議我來講講,就是表明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柏橋村果農。(總台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讀懂總書記重農強農的鮮明信號,重點要把握幾個關鍵詞。

一是糧食安全。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複興主動權。糧食安全,此乃國之大者。總書記發出警示:“一旦農業出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還談什麼現代化建設?”保糧食安全,尤為關鍵的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二是增加農民收入。這是產業振興的目的所在,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總書記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讓農民挑上“金扁擔”。他一直強調要完善利益聯結機製,“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

△柏橋農創園。(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三是雙輪驅動。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抓好“三農”工作,就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

四是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柏橋村之行,承載著總書記對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視和關切,也傳遞著建設農業強國的決心和信心。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