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航天新征程丨“夢圓天團”鑄就太空夢想
更新時間:2022-12-13 19:41:29    來源:央視

有人說,從事航天發射需要定力和情懷。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有這樣一群航天人,他們見證了發射場的成長,堅守在測試發射第一線,在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被譽為“夢圓天團”。

今天,讓我們走進“夢圓天團”的3位科技代表,聽他們講述夢圓航天背後的故事……

01指揮員廖國瑞:12年奮鬥,點燃夢圓之火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010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廖國瑞懷揣著對航天事業的熱愛來到西昌發射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航天人。

短短一年,憑借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廖國瑞迅速從一名普通的崗位操作手成長為測發係統骨幹力量,專業技術過硬的他,是同期畢業生中最先評上工程師職務的人。

2012年,處於建設攻堅期的文昌發射場急需人才,時間緊任務重,隻能從各單位抽調人員來保證發射場建設。

當時發射場主要精力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人員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條件的簡陋和工作的艱苦,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但作為測發係統骨幹力量的廖國瑞聽到這個消息後,卻自願交上了一份申請。

一紙申請,一顆紅心。廖國瑞戴著“創業者”的頭銜,踏上了讓他為之付出一切的熱土。

廖國瑞在號稱火箭三大測發係統之一的控製係統,開啟了“舞台搭建”。

2013年的發射場硬件設施已初具規模,但在軟實力建設上還很不成熟。從“零”起建的重任壓在了這個年輕的團隊身上。

在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案例可學的情況下,他們把成立之初為數不多的20餘人,分出一半的力量奔赴全國各地跟蹤火箭研製、設備生產,留下一半的人員承擔初期建設工作。

在北京、在天津、在西安……他們一邊學習控製係統理論知識,一邊學習測試設備技術原理,憑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編出了近百萬字的操作規程和數十本配套教材,成為後來組織火箭發射的原始技術資料。

就這樣,以廖國瑞為代表的這群年輕人,將航天夢想在海島上深深地紮下了根,並在這個航天舞台大放異彩,完成了包括載人航天、探月探火三大工程在內的21次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作為“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01指揮員的廖國瑞,更是在一聲聲“點火”口令中,夢圓航天。

從控製係統指揮員到發射區負責人,再到01指揮員,廖國瑞的十年奮鬥與文昌發射場的成長也相重合。

廖國瑞說,他為祖國的航天夢奉獻青春,祖國的航天事業則指引他來到一個星光舞台實現自己的價值。

“金手指”劉巾傑:7年準備,按下“點火”按鈕

每個在控製係統工作的航天人,都有一個“金手指”夢。

要成為“金手指”,得跨過很多難關。

文昌航天發射場首位女性“金手指”劉巾傑,為之奮鬥七年。

“金手指”所負責的發控台是火箭控製係統的核心中樞,有百餘個按鈕,每一個按鈕都代表一個控製指令,四個顯示器上有幾百個參數和狀態燈,每個參數代表了前端不同設備的狀態。

若想勝任“金手指”,必須對控製係統做到了如指掌,需要一種更全局的思維,知道指揮員什麼時候會下什麼命令,然後需要做什麼動作,觀測什麼樣的參數。

為了熟悉控製係統工作,劉巾傑幾乎把係統內所有崗位都曆練一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要求“零窗口”發射,在浩瀚太空完成交會對接就像“穿針引線”,哪怕時間有一絲誤差,都有可能讓對接的兩個航天器失之交臂,不得不耗費巨大代價調整軌道。

“問天艙”任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零窗口”發射,要求實際點火時間與理論時間誤差控製在1秒以內,這對點火前各項操作提出了極高要求。

“‘零窗口’意味著我要更多地去熟悉一些應急處置情況,因為我每提前一秒鍾發現異常,就會給我們的窗口創造更多時間去處置。”劉巾傑說。

對著火箭設計圖,她仔細分析指令發出後會引起的變化,以及動作異常後首先會引起哪些參數異常,針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推演,每項準備都是力求“零失誤”,為了給“故障處置”留足托底時間。

經過劉巾傑與團隊的齊心協力,做到了“問天”“夢天”點火誤差在1秒以內,“夢天艙”更是以百公裏相差幾米的超高精度到達預定軌道。

伺服機構操作手陳全仁:30年堅守,練就百戰英雄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伺服機構的陳全仁就是“夢圓天團”的寶。

1992年開始從事航天發射工作,從測量係統的一名普通操作手,逐漸成長為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測量技術骨幹,在解決設備重大故障、人才培養等方麵做出突出貢獻,多次受到表彰。

2014年,陳全仁離開西昌發射場,跨山向海,奔赴文昌,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剛到文昌的那幾年,感覺自己又回到二十多年前,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現在年齡大了,學東西肯定沒有以前快,對我個人來講又是一次新的挑戰。” 陳全仁表示。

伺服機構,是調整火箭飛行姿態的執行機構,功能與汽車轉向係統類似,被稱為火箭的“方向盤”,老陳的二次創業就是從這個最重要的單機崗位開始。

加班加點學習理論知識,鑽研係統原理,經常與本係統同誌探討崗位中的重難點問題,憑著個人努力,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本崗位技術知識和相關操作。

在當初沒有崗位教材,沒有操作規程的情況下,老陳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一體化管理體係”的紮實功底,手把手傳授經驗和技巧,為伺服係統“軟實力”建設提供了“經驗支撐”。

一波波年輕人來到伺服係統曆練,陳全仁傾囊相助。對他們“照料”無微不至,有理論的引導幫扶,有操作技巧的“手把手”教學,更有難能可貴的“經驗之談”,讓年輕人受益匪淺,得到快速成長,先後有十餘名技術骨幹從這裏走向測試發射的多個技術崗位。

老陳的熱情不僅體現在崗位上,擁有豐富閱曆的他,更是生活上的“暖男”。

誰有解不開的“疙瘩”都想找他聊聊,誰有個“家長裏短”也想向他嘮嘮,作為團隊裏的年齡“天花板”,總是認真傾聽,耐心開導,是“夢圓天團”裏的“知心大哥”。

今年,是老陳來到文昌發射場的第9年,在航天一線默默耕耘30年,執行過100多次任務,他的堅守源於一片初心、一份熱愛。

“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像廖國瑞、劉巾傑、陳全仁一樣的航天人,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還有很多。他們把榮光捧給祖國,用成功為祖國加油,在浩瀚太空築起了一座座航天豐碑……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航天新征程丨“夢圓天團”鑄就太空夢想
    2022-12-13 19:41:29    來源:央視

    有人說,從事航天發射需要定力和情懷。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有這樣一群航天人,他們見證了發射場的成長,堅守在測試發射第一線,在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被譽為“夢圓天團”。

    今天,讓我們走進“夢圓天團”的3位科技代表,聽他們講述夢圓航天背後的故事……

    01指揮員廖國瑞:12年奮鬥,點燃夢圓之火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010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廖國瑞懷揣著對航天事業的熱愛來到西昌發射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航天人。

    短短一年,憑借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廖國瑞迅速從一名普通的崗位操作手成長為測發係統骨幹力量,專業技術過硬的他,是同期畢業生中最先評上工程師職務的人。

    2012年,處於建設攻堅期的文昌發射場急需人才,時間緊任務重,隻能從各單位抽調人員來保證發射場建設。

    當時發射場主要精力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人員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條件的簡陋和工作的艱苦,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但作為測發係統骨幹力量的廖國瑞聽到這個消息後,卻自願交上了一份申請。

    一紙申請,一顆紅心。廖國瑞戴著“創業者”的頭銜,踏上了讓他為之付出一切的熱土。

    廖國瑞在號稱火箭三大測發係統之一的控製係統,開啟了“舞台搭建”。

    2013年的發射場硬件設施已初具規模,但在軟實力建設上還很不成熟。從“零”起建的重任壓在了這個年輕的團隊身上。

    在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案例可學的情況下,他們把成立之初為數不多的20餘人,分出一半的力量奔赴全國各地跟蹤火箭研製、設備生產,留下一半的人員承擔初期建設工作。

    在北京、在天津、在西安……他們一邊學習控製係統理論知識,一邊學習測試設備技術原理,憑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編出了近百萬字的操作規程和數十本配套教材,成為後來組織火箭發射的原始技術資料。

    就這樣,以廖國瑞為代表的這群年輕人,將航天夢想在海島上深深地紮下了根,並在這個航天舞台大放異彩,完成了包括載人航天、探月探火三大工程在內的21次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作為“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01指揮員的廖國瑞,更是在一聲聲“點火”口令中,夢圓航天。

    從控製係統指揮員到發射區負責人,再到01指揮員,廖國瑞的十年奮鬥與文昌發射場的成長也相重合。

    廖國瑞說,他為祖國的航天夢奉獻青春,祖國的航天事業則指引他來到一個星光舞台實現自己的價值。

    “金手指”劉巾傑:7年準備,按下“點火”按鈕

    每個在控製係統工作的航天人,都有一個“金手指”夢。

    要成為“金手指”,得跨過很多難關。

    文昌航天發射場首位女性“金手指”劉巾傑,為之奮鬥七年。

    “金手指”所負責的發控台是火箭控製係統的核心中樞,有百餘個按鈕,每一個按鈕都代表一個控製指令,四個顯示器上有幾百個參數和狀態燈,每個參數代表了前端不同設備的狀態。

    若想勝任“金手指”,必須對控製係統做到了如指掌,需要一種更全局的思維,知道指揮員什麼時候會下什麼命令,然後需要做什麼動作,觀測什麼樣的參數。

    為了熟悉控製係統工作,劉巾傑幾乎把係統內所有崗位都曆練一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要求“零窗口”發射,在浩瀚太空完成交會對接就像“穿針引線”,哪怕時間有一絲誤差,都有可能讓對接的兩個航天器失之交臂,不得不耗費巨大代價調整軌道。

    “問天艙”任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零窗口”發射,要求實際點火時間與理論時間誤差控製在1秒以內,這對點火前各項操作提出了極高要求。

    “‘零窗口’意味著我要更多地去熟悉一些應急處置情況,因為我每提前一秒鍾發現異常,就會給我們的窗口創造更多時間去處置。”劉巾傑說。

    對著火箭設計圖,她仔細分析指令發出後會引起的變化,以及動作異常後首先會引起哪些參數異常,針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推演,每項準備都是力求“零失誤”,為了給“故障處置”留足托底時間。

    經過劉巾傑與團隊的齊心協力,做到了“問天”“夢天”點火誤差在1秒以內,“夢天艙”更是以百公裏相差幾米的超高精度到達預定軌道。

    伺服機構操作手陳全仁:30年堅守,練就百戰英雄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伺服機構的陳全仁就是“夢圓天團”的寶。

    1992年開始從事航天發射工作,從測量係統的一名普通操作手,逐漸成長為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測量技術骨幹,在解決設備重大故障、人才培養等方麵做出突出貢獻,多次受到表彰。

    2014年,陳全仁離開西昌發射場,跨山向海,奔赴文昌,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剛到文昌的那幾年,感覺自己又回到二十多年前,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現在年齡大了,學東西肯定沒有以前快,對我個人來講又是一次新的挑戰。” 陳全仁表示。

    伺服機構,是調整火箭飛行姿態的執行機構,功能與汽車轉向係統類似,被稱為火箭的“方向盤”,老陳的二次創業就是從這個最重要的單機崗位開始。

    加班加點學習理論知識,鑽研係統原理,經常與本係統同誌探討崗位中的重難點問題,憑著個人努力,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本崗位技術知識和相關操作。

    在當初沒有崗位教材,沒有操作規程的情況下,老陳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一體化管理體係”的紮實功底,手把手傳授經驗和技巧,為伺服係統“軟實力”建設提供了“經驗支撐”。

    一波波年輕人來到伺服係統曆練,陳全仁傾囊相助。對他們“照料”無微不至,有理論的引導幫扶,有操作技巧的“手把手”教學,更有難能可貴的“經驗之談”,讓年輕人受益匪淺,得到快速成長,先後有十餘名技術骨幹從這裏走向測試發射的多個技術崗位。

    老陳的熱情不僅體現在崗位上,擁有豐富閱曆的他,更是生活上的“暖男”。

    誰有解不開的“疙瘩”都想找他聊聊,誰有個“家長裏短”也想向他嘮嘮,作為團隊裏的年齡“天花板”,總是認真傾聽,耐心開導,是“夢圓天團”裏的“知心大哥”。

    今年,是老陳來到文昌發射場的第9年,在航天一線默默耕耘30年,執行過100多次任務,他的堅守源於一片初心、一份熱愛。

    “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像廖國瑞、劉巾傑、陳全仁一樣的航天人,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還有很多。他們把榮光捧給祖國,用成功為祖國加油,在浩瀚太空築起了一座座航天豐碑……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