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學習進行時丨習近平總書記和新聞工作者的故事
更新時間:2022-11-8 21:56:41    來源:新華網

  【學習進行時】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新聞輿論工作,關心關愛新聞工作者,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在第二十三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和您一起從這些故事中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真情真意。

  今年11月8日,是第二十三個中國記者節。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新聞輿論工作,關心關愛新聞工作者。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工作,他始終同新聞工作者交友、交心、交情,關心、信任、支持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與新聞工作者之間,有著許多精彩的故事。

  (一)“汽車一定要優先給記者用”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到河北省正定縣任職以後,為改善群眾生活,他和縣委副書記聯名給中央寫信要求減輕農民負擔,“寧要百姓的好生活,不要北方高產第一縣的桂冠”,上級深入調查後決定減少征購糧2800萬斤,打破了“高產窮縣”的魔咒。

  1984年,年輕的新華社記者趙德潤到正定采訪,時任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在辦公室親切接待了他。

  “縣裏的吉普車,你坐上,下去采訪方便。”在安排采訪的時候,習近平把縣委唯一的一部車留給趙德潤用。

  “不行,那你怎麼辦?”得知情況的趙德潤趕忙拒絕,習近平笑著說:“我有自行車呀。”

  一連20天,趙德潤的采訪非常順利。在寫稿時,習近平誠懇地囑咐他:“不要寫我,寫正定的變化。”就這樣,趙德潤采寫的《正定翻身記》由新華社播發,登上了《人民日報》。

  “記者時間緊、任務重,跑的地方多,跑的路也遠,而且他們又不認識路,汽車一定要優先給記者用。”習近平吩咐工作人員。

  (二)在雪域高原把氧氣袋讓給記者

  1998年6月,福建省派出第二批援藏幹部,時任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率團進藏。

  進藏的第一個夜晚,《福建日報》記者張紅感覺身體不適,向酒店服務台求助。此前,她曾謝絕了預先準備的氧氣袋,此刻卻因缺氧而臉色發紫,下樓也是深一腳淺一腳。

  服務台的藏族小夥看到後,馬上跑上樓,拎下來一個大氧氣袋,說是一位年輕人給她的。張紅吸氧好轉後,時間已經過了淩晨1點。

  第二天,張紅半開玩笑地問進藏的隊友:“昨晚是哪位年輕人見義勇為,把氧氣袋讓給我了?”

  “是我。”讓她沒想到的是,答話的卻是習近平。

  初來乍到世界屋脊,習近平毫不猶豫地把生命安全的保障讓出來,這讓張紅非常感動。

  進藏之路崎嶇難走,隊伍裏還有記者的采訪攝像設備因為顛簸而摔壞。習近平貼心地上前安慰,“人沒事就好。設備壞了,不是你的原因。你已經拍了很多,之後的不能拍也沒關係。”

  西藏之行一路走來,習近平隨和平易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藏族同胞的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新聞同行。

  (三)給采編人員拜年

  2006年1月,春節臨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新華社浙江分社和人民日報社浙江記者站走訪慰問。

  “新年好,來給你們拜年啦!”習近平親切看望了采編人員,微笑著和大家一一握手,特別和藹親切。

  “工作忙不忙?生活還習慣嗎?”他非常關心采編人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細致詢問大家的情況。

  座談時,習近平對記者編輯們的業務進行指導,重點講了新聞創新。他說,新聞宣傳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喊口號上,要體現在具體文稿的撰寫、修改和具體事件的宣傳、報道上,要體現在如何拓寬工作思路,更新辦報理念,豐富辦報手段,突出辦報特色,增強發展活力,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召力、戰鬥力上。

  2006年7月,習近平應邀給駐浙中央新聞單位全體新聞工作者作報告。他寄語新聞媒體的同誌們要為黨為民,要激濁揚清,要貴耳重目。

  這一係列要求一直指導著當地的新聞實踐。

  習近平還特別關心新聞工作者的安危冷暖。在得知《浙江日報》記者為了保護老人和小孩,在舟山一家醫院被手推車撞傷了肋骨,習近平專門通過省委辦公廳委托當地領導到醫院探視看望。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以“哲欣”為筆名在《浙江日報》上發表了232篇短論。求真務實的文風、敏銳清晰的觀點、簡潔明快的語言,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四)叮囑新聞工作者“特別關注網絡等新興媒體的發展”

  在上海擔任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每天都要閱讀《解放日報》《文彙報》等。

  一次,習近平看到《解放日報》上有篇短文,寫的是諸葛亮識人的“七道”,於是專門批給市委研究室,要求在起草黨風廉政建設有關文稿時引用。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曆來是各種思潮交彙、各種文化激蕩之地。2007年5月17日,習近平到中央駐滬新聞單位和上海各大媒體調研、座談。

  “上海這種特殊的地位和影響,決定了上海宣傳輿論工作更加備受矚目、至關重要。”在同新聞工作者座談時,習近平專門提到,新聞工作者要有國際視野、全國眼光,要從全國格局、長三角區域格局考慮上海,要堅持政治家辦報原則,準確把握新聞宣傳規律,清醒認識新聞媒體的意識形態屬性。此外,他還叮囑新聞工作者要特別關注網絡等新興媒體的發展。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習近平諄諄勉勵當地新聞工作者。

  (五)明確要求“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關心關愛新聞工作者,在多個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2016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他對新聞工作者提出四點希望,要求大家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他說,一句話,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48個字猶如一座燈塔,為全國新聞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幕幕場景、一個個畫麵,習近平總書記和新聞工作者親切交往、對新聞輿論工作關心指導的故事還有很多,背後始終不變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濃濃的新聞情,更是沉甸甸的人民情。

  (資料來源:《習近平在正定》、《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幹在實處 勇立潮頭——習近平浙江足跡》、《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情到深處——習近平同誌與新聞輿論工作》等)

【責任編輯:張敏彥 】
文章編輯:崔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學習進行時丨習近平總書記和新聞工作者的故事
2022-11-8 21:56:41    來源:新華網

  【學習進行時】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新聞輿論工作,關心關愛新聞工作者,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在第二十三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和您一起從這些故事中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真情真意。

  今年11月8日,是第二十三個中國記者節。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新聞輿論工作,關心關愛新聞工作者。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工作,他始終同新聞工作者交友、交心、交情,關心、信任、支持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與新聞工作者之間,有著許多精彩的故事。

  (一)“汽車一定要優先給記者用”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到河北省正定縣任職以後,為改善群眾生活,他和縣委副書記聯名給中央寫信要求減輕農民負擔,“寧要百姓的好生活,不要北方高產第一縣的桂冠”,上級深入調查後決定減少征購糧2800萬斤,打破了“高產窮縣”的魔咒。

  1984年,年輕的新華社記者趙德潤到正定采訪,時任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在辦公室親切接待了他。

  “縣裏的吉普車,你坐上,下去采訪方便。”在安排采訪的時候,習近平把縣委唯一的一部車留給趙德潤用。

  “不行,那你怎麼辦?”得知情況的趙德潤趕忙拒絕,習近平笑著說:“我有自行車呀。”

  一連20天,趙德潤的采訪非常順利。在寫稿時,習近平誠懇地囑咐他:“不要寫我,寫正定的變化。”就這樣,趙德潤采寫的《正定翻身記》由新華社播發,登上了《人民日報》。

  “記者時間緊、任務重,跑的地方多,跑的路也遠,而且他們又不認識路,汽車一定要優先給記者用。”習近平吩咐工作人員。

  (二)在雪域高原把氧氣袋讓給記者

  1998年6月,福建省派出第二批援藏幹部,時任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率團進藏。

  進藏的第一個夜晚,《福建日報》記者張紅感覺身體不適,向酒店服務台求助。此前,她曾謝絕了預先準備的氧氣袋,此刻卻因缺氧而臉色發紫,下樓也是深一腳淺一腳。

  服務台的藏族小夥看到後,馬上跑上樓,拎下來一個大氧氣袋,說是一位年輕人給她的。張紅吸氧好轉後,時間已經過了淩晨1點。

  第二天,張紅半開玩笑地問進藏的隊友:“昨晚是哪位年輕人見義勇為,把氧氣袋讓給我了?”

  “是我。”讓她沒想到的是,答話的卻是習近平。

  初來乍到世界屋脊,習近平毫不猶豫地把生命安全的保障讓出來,這讓張紅非常感動。

  進藏之路崎嶇難走,隊伍裏還有記者的采訪攝像設備因為顛簸而摔壞。習近平貼心地上前安慰,“人沒事就好。設備壞了,不是你的原因。你已經拍了很多,之後的不能拍也沒關係。”

  西藏之行一路走來,習近平隨和平易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藏族同胞的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新聞同行。

  (三)給采編人員拜年

  2006年1月,春節臨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新華社浙江分社和人民日報社浙江記者站走訪慰問。

  “新年好,來給你們拜年啦!”習近平親切看望了采編人員,微笑著和大家一一握手,特別和藹親切。

  “工作忙不忙?生活還習慣嗎?”他非常關心采編人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細致詢問大家的情況。

  座談時,習近平對記者編輯們的業務進行指導,重點講了新聞創新。他說,新聞宣傳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喊口號上,要體現在具體文稿的撰寫、修改和具體事件的宣傳、報道上,要體現在如何拓寬工作思路,更新辦報理念,豐富辦報手段,突出辦報特色,增強發展活力,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召力、戰鬥力上。

  2006年7月,習近平應邀給駐浙中央新聞單位全體新聞工作者作報告。他寄語新聞媒體的同誌們要為黨為民,要激濁揚清,要貴耳重目。

  這一係列要求一直指導著當地的新聞實踐。

  習近平還特別關心新聞工作者的安危冷暖。在得知《浙江日報》記者為了保護老人和小孩,在舟山一家醫院被手推車撞傷了肋骨,習近平專門通過省委辦公廳委托當地領導到醫院探視看望。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以“哲欣”為筆名在《浙江日報》上發表了232篇短論。求真務實的文風、敏銳清晰的觀點、簡潔明快的語言,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四)叮囑新聞工作者“特別關注網絡等新興媒體的發展”

  在上海擔任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每天都要閱讀《解放日報》《文彙報》等。

  一次,習近平看到《解放日報》上有篇短文,寫的是諸葛亮識人的“七道”,於是專門批給市委研究室,要求在起草黨風廉政建設有關文稿時引用。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曆來是各種思潮交彙、各種文化激蕩之地。2007年5月17日,習近平到中央駐滬新聞單位和上海各大媒體調研、座談。

  “上海這種特殊的地位和影響,決定了上海宣傳輿論工作更加備受矚目、至關重要。”在同新聞工作者座談時,習近平專門提到,新聞工作者要有國際視野、全國眼光,要從全國格局、長三角區域格局考慮上海,要堅持政治家辦報原則,準確把握新聞宣傳規律,清醒認識新聞媒體的意識形態屬性。此外,他還叮囑新聞工作者要特別關注網絡等新興媒體的發展。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習近平諄諄勉勵當地新聞工作者。

  (五)明確要求“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關心關愛新聞工作者,在多個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2016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他對新聞工作者提出四點希望,要求大家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他說,一句話,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48個字猶如一座燈塔,為全國新聞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幕幕場景、一個個畫麵,習近平總書記和新聞工作者親切交往、對新聞輿論工作關心指導的故事還有很多,背後始終不變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濃濃的新聞情,更是沉甸甸的人民情。

  (資料來源:《習近平在正定》、《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幹在實處 勇立潮頭——習近平浙江足跡》、《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情到深處——習近平同誌與新聞輿論工作》等)

【責任編輯:張敏彥 】

文章編輯:崔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