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
更新時間:2019-4-8 10:09:3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記者7日從應急管理部了解到,應急管理部近日會同多部門對2019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會商分析。經核定,一季度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9.6萬人次受災,87人死亡,1.3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

  根據公布的災情統計情況,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風雹、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地震和雪災為主。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900餘間房屋倒塌,1.1萬間嚴重損壞,8.6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麵積71.1千公頃,其中絕收13.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7.9億元。其主要特點是:強對流天氣引發的風雹災害較常年偏早,影響持平;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突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地震活動總體水平不高,四川、青海地震造成一定損失;低溫冷凍和雪災年初集中發生,青海玉樹等地受災較重;南方地區降雨偏多,江西、湖南、雲南3省洪澇災情相對突出。

  一季度,全國共發生8起因自然因素引發造成人員死亡的地質災害事件,發生4起造成人員死亡的森林火災。其中,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棗嶺鄉發生山體滑坡,導致當地衛生院1棟家屬樓、信用社1棟家屬樓和1座小型洗浴中心垮塌,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傷。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發生森林火災,造成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群眾犧牲。據統計,一季度地質災害共造成30人死亡,森林火災共造成39人死亡。

  總的看,一季度全國災情較近5年同期均值偏輕,其中,受災人口、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85%、82%和73%。

(記者 葉昊鳴)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
2019-4-8 10:09:3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記者7日從應急管理部了解到,應急管理部近日會同多部門對2019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會商分析。經核定,一季度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9.6萬人次受災,87人死亡,1.3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

  根據公布的災情統計情況,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風雹、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地震和雪災為主。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900餘間房屋倒塌,1.1萬間嚴重損壞,8.6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麵積71.1千公頃,其中絕收13.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7.9億元。其主要特點是:強對流天氣引發的風雹災害較常年偏早,影響持平;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突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地震活動總體水平不高,四川、青海地震造成一定損失;低溫冷凍和雪災年初集中發生,青海玉樹等地受災較重;南方地區降雨偏多,江西、湖南、雲南3省洪澇災情相對突出。

  一季度,全國共發生8起因自然因素引發造成人員死亡的地質災害事件,發生4起造成人員死亡的森林火災。其中,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棗嶺鄉發生山體滑坡,導致當地衛生院1棟家屬樓、信用社1棟家屬樓和1座小型洗浴中心垮塌,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傷。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發生森林火災,造成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群眾犧牲。據統計,一季度地質災害共造成30人死亡,森林火災共造成39人死亡。

  總的看,一季度全國災情較近5年同期均值偏輕,其中,受災人口、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85%、82%和73%。

(記者 葉昊鳴)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