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打擊汙染環境犯罪等問題
更新時間:2019-2-15 8:55: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記者陳菲)去年批準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通過公益訴訟求解公地治理世界性難題……在國務院新聞辦1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等就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有關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去年批準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

  張雪樵在發布會上表示,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近年來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堅持以辦案為中心,以專項活動為抓手,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圍繞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麵的違法行為開展監督,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據介紹,2018年1月至12月,在刑事檢察領域,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起訴26287件42195人。在公益訴訟案件領域,共立案辦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類案件59312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53521件,訴前程序行政機關整改率達到97%,提起相關民事公益訴訟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732件。

  不少地方專門設立生態環境檢察部門,注重環境保護案件辦理機製創新探索,集中辦理汙染環境犯罪案件,實行“捕、訴、監、防”一體化辦案模式,探索建立環境檢察跨區劃協作機製。

  力求解決公地治理世界性難題

  在發布會上,張雪樵從辦案數量、辦案效果、案件的影響力等四個方麵介紹了中國的檢察公益訴訟製度與西方國家的公益訴訟製度之間存在的不同。

  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1萬餘件,其中生態環境領域案件59312件。“中國檢察機關這一年的辦案數量充分說明了這項製度是有強盛生命力的。”張雪樵說。

  從辦案效果看,近6萬件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類公益訴訟案件,督促被毀損汙染的耕地、濕地、林地、草原得到修複的有210萬畝,“這是看得見的公益訴訟的治理效果。”張雪樵說。

  據介紹,在湖北宜昌,生豬養殖是主要的農業產業,但卻帶來了汙染。宜昌市點軍區檢察機關調查後,即刻督促行政機關督促整改,但幾個月都沒有收到效果。隨後,檢察機關將點軍區環保局告上了法庭。環保局敗訴後,點軍區政府行動了起來,召集組織環保局、水務局等相關部門開展了養殖產業大整治,又推動了全市範圍內的養殖業汙染整治。

  “中國檢察公益訴訟能夠解決公地治理的世界性難題。”張雪樵表示,一個案子解決一個地區的問題,也是中國檢察公益訴訟製度獨特的地方,這跟西方的製度是不同的。

  將就大灣區三地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相關協作機製

  在回答記者關於檢察機關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司法協作有著怎樣的考量時,張雪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部署的一個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檢察機關加強檢察協作,服務大灣區的建設,溝通交流方麵的工作一直在做。

  據了解,本月底廣東省和澳門檢察機關將就檢察公益訴訟,司法責任製等相關內容進行會談,就大灣區三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相關的協作機製.“相信粵港澳三地的檢察機關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方麵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張雪樵說。

  積極自願履行生態修複義務可依法從寬處理

  在辦理刑事汙染環境案件過程中,檢察機關往往會同時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積極賠償,修複環境,能否在刑事案件中從輕處理?

  對此,最高檢檢委會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張誌傑介紹,坦白從寬,寬嚴相濟是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悔罪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2018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在刑訴法中明確規定了認罪認罰從寬製度。

  “檢察機關在辦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中,把生態修複作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悔罪的表現。對積極自願履行生態修複義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審查逮捕階段可以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在審查起訴階段,對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對確需提起公訴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從輕量刑的建議。”張誌傑說。

  “恢複性司法的探索,讓當事人主動采取修複生態的行為,既是對他的法律責任的追究,同時又是對社會的積極引導。”張雪樵表示,不是一判了之,一罰了之,一訴了之,而是讓生態得到修複,讓江湖之水依然清澈,讓藍天永遠存在。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打擊汙染環境犯罪等問題
2019-2-15 8:55: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記者陳菲)去年批準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通過公益訴訟求解公地治理世界性難題……在國務院新聞辦1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等就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有關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去年批準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

  張雪樵在發布會上表示,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近年來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堅持以辦案為中心,以專項活動為抓手,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圍繞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麵的違法行為開展監督,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據介紹,2018年1月至12月,在刑事檢察領域,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起訴26287件42195人。在公益訴訟案件領域,共立案辦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類案件59312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53521件,訴前程序行政機關整改率達到97%,提起相關民事公益訴訟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732件。

  不少地方專門設立生態環境檢察部門,注重環境保護案件辦理機製創新探索,集中辦理汙染環境犯罪案件,實行“捕、訴、監、防”一體化辦案模式,探索建立環境檢察跨區劃協作機製。

  力求解決公地治理世界性難題

  在發布會上,張雪樵從辦案數量、辦案效果、案件的影響力等四個方麵介紹了中國的檢察公益訴訟製度與西方國家的公益訴訟製度之間存在的不同。

  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1萬餘件,其中生態環境領域案件59312件。“中國檢察機關這一年的辦案數量充分說明了這項製度是有強盛生命力的。”張雪樵說。

  從辦案效果看,近6萬件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類公益訴訟案件,督促被毀損汙染的耕地、濕地、林地、草原得到修複的有210萬畝,“這是看得見的公益訴訟的治理效果。”張雪樵說。

  據介紹,在湖北宜昌,生豬養殖是主要的農業產業,但卻帶來了汙染。宜昌市點軍區檢察機關調查後,即刻督促行政機關督促整改,但幾個月都沒有收到效果。隨後,檢察機關將點軍區環保局告上了法庭。環保局敗訴後,點軍區政府行動了起來,召集組織環保局、水務局等相關部門開展了養殖產業大整治,又推動了全市範圍內的養殖業汙染整治。

  “中國檢察公益訴訟能夠解決公地治理的世界性難題。”張雪樵表示,一個案子解決一個地區的問題,也是中國檢察公益訴訟製度獨特的地方,這跟西方的製度是不同的。

  將就大灣區三地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相關協作機製

  在回答記者關於檢察機關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司法協作有著怎樣的考量時,張雪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部署的一個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檢察機關加強檢察協作,服務大灣區的建設,溝通交流方麵的工作一直在做。

  據了解,本月底廣東省和澳門檢察機關將就檢察公益訴訟,司法責任製等相關內容進行會談,就大灣區三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相關的協作機製.“相信粵港澳三地的檢察機關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方麵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張雪樵說。

  積極自願履行生態修複義務可依法從寬處理

  在辦理刑事汙染環境案件過程中,檢察機關往往會同時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積極賠償,修複環境,能否在刑事案件中從輕處理?

  對此,最高檢檢委會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張誌傑介紹,坦白從寬,寬嚴相濟是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悔罪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2018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在刑訴法中明確規定了認罪認罰從寬製度。

  “檢察機關在辦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案件中,把生態修複作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悔罪的表現。對積極自願履行生態修複義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審查逮捕階段可以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在審查起訴階段,對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對確需提起公訴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從輕量刑的建議。”張誌傑說。

  “恢複性司法的探索,讓當事人主動采取修複生態的行為,既是對他的法律責任的追究,同時又是對社會的積極引導。”張雪樵表示,不是一判了之,一罰了之,一訴了之,而是讓生態得到修複,讓江湖之水依然清澈,讓藍天永遠存在。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