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祭祖拜神、祈福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更新時間:2019-1-31 9:18: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這些民俗活動背後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3%的受訪者依舊遵循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受訪者中,90後占26.2%,80後占51.3%,70後占16.8%。

  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老家在山東煙台的如初(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時刻,“忙碌了一年,別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如初看來,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直沒變,“我依然盼望過年時可以穿新衣服,和家裏人一起貼春聯、吃年夜飯”。

  老家在廣東陽江的李圓圓告訴記者,自己每年春節都要在家過,不會出去旅遊,因為在家人的觀念中,春節人必須要在一起團聚。“貼對聯、吃年夜飯是必須的。我們家堅持了很多年的一個傳統是,大年初四必須一個家族的人一起吃飯。整個家族差不多60人,一起吃飯,場麵非常壯觀”。

  數據顯示,受訪者遵循的春節習俗中,回家團圓(74.7%)和拜年(68.6%)是最為普遍的兩種。放爆竹(37.0%)和守歲(33.0%)排在末位。

  如初認為,自己家裏麵一直遵循著春節的習俗傳統,“我們除夕一般上午在家收拾、貼福字,下午上墳,在農村這是請祖宗回家過年,祭祖的意思。到了晚上,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第二天一早要去爺爺奶奶家,如果家裏老人不在世了,一般會去長子家,然後家裏的男士都要出去挨家挨戶拜年”。

  調查中,91.3%的受訪者表示家裏現在還遵循春節習俗,其中34.7%的受訪者表示絕大多數習俗都遵循。88.0%的受訪者有興趣參與春節習俗活動。

  民俗專家艾君說,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是炎黃子孫全年最重要的民間節日,它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預示著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我們可以簡單通俗地把春節習俗理解為春節期間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和禮節。也可以理解為,春節期間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一定群體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和規矩,所謂‘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從這一特點看,盡管我國56個民族春節的風俗習慣存在一些不相同,但春節追求‘團圓、吉祥、平安、美滿’的生活祈望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各民族能夠共融、團結、和諧相處相依、親如一家的文化生活基礎”。

  72.0%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能強化中華民族認同感

  來自浙江溫州的於榭(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機,“辛苦忙碌了一年,過年的時候就希望犒勞犒勞自己。”於榭說,到了春節,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聊天說話,感情上親近了不少,“我們家這邊正月有吃酒席的傳統。我家的親戚很多,正月裏幾乎每天都串親戚,聚在一起吃飯”。

  調查顯示,65.7%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是一種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59.2%的受訪者認為是保留年味兒的儀式。

  “我國節日習俗一直處在發展中,有不變的部分,也有變化的東西。不變的是春節追求‘團圓、吉祥、平安、美滿’的節日主題,而變化的是讓春節文化永遠跟上時代的發展節奏,與時代精神相吻合。春節就像我們小時候手中把玩的那塊橡皮泥,隻要想象力夠豐富,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你喜歡的形式。‘用時代的方式過傳統年’,是進入21世紀後人們對過年的認識變革。”艾君說。

  他還表示,當下,一方麵要對春節習俗進行挖掘、整理、鑒別,闡發春節文化精髓,保護和傳承春節優秀的習俗,讓優秀的習俗得以延續,傳承好中華節日文化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節日文化的血脈。另一方麵也要對春節習俗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既不失傳統性又具有時代性,賦予春節習俗更多的時代內涵。

  李圓圓覺得遵循春節的習俗非常有必要,“就像春聯,人們一看到貼春聯,就會聯想到春節,有了春聯才會有節日的味道”。

  數據顯示,77.9%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保留和繼承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遵循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艾君指出,如今的春節,它的符號意義早已超過了現實意義。記憶中的年俗年味兒也隻是種形式。“而今人們的文化需求、生活需求已發生變化,切莫一味地懷舊。比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社會文明的發展,節日裏尤其是春節期間,類似‘燃放煙花爆竹’等過年舊俗很難融入這個時代的理念之中了,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生產、生活健康以及人文環境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對傳統習俗進行鑒別從而做出‘揚棄’。但這並不等於年味兒淡了。不少人抱怨‘年味兒變淡’,其實是一種懷舊心態”。

  艾君認為,年味兒從來沒有固定的形式,隻是一種心態、一種感覺、一種情結。“我們完全可以發揮想象,賦予年味兒新的內涵。譬如,喜歡傳統年的人,可以逛廟會,或者找一戶農家小住,和主人一起貼春聯、打年糕、磨豆腐,過一個地地道道的傳統農家年。喜歡旅遊的人,也可以一家人利用假日旅遊過年。總之,在不變的過年內涵和主題下,以各種過年形式將親情鄉情全都融入其中”。記者 孫山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祭祖拜神、祈福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2019-1-31 9:18: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這些民俗活動背後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3%的受訪者依舊遵循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受訪者中,90後占26.2%,80後占51.3%,70後占16.8%。

  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老家在山東煙台的如初(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時刻,“忙碌了一年,別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如初看來,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直沒變,“我依然盼望過年時可以穿新衣服,和家裏人一起貼春聯、吃年夜飯”。

  老家在廣東陽江的李圓圓告訴記者,自己每年春節都要在家過,不會出去旅遊,因為在家人的觀念中,春節人必須要在一起團聚。“貼對聯、吃年夜飯是必須的。我們家堅持了很多年的一個傳統是,大年初四必須一個家族的人一起吃飯。整個家族差不多60人,一起吃飯,場麵非常壯觀”。

  數據顯示,受訪者遵循的春節習俗中,回家團圓(74.7%)和拜年(68.6%)是最為普遍的兩種。放爆竹(37.0%)和守歲(33.0%)排在末位。

  如初認為,自己家裏麵一直遵循著春節的習俗傳統,“我們除夕一般上午在家收拾、貼福字,下午上墳,在農村這是請祖宗回家過年,祭祖的意思。到了晚上,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第二天一早要去爺爺奶奶家,如果家裏老人不在世了,一般會去長子家,然後家裏的男士都要出去挨家挨戶拜年”。

  調查中,91.3%的受訪者表示家裏現在還遵循春節習俗,其中34.7%的受訪者表示絕大多數習俗都遵循。88.0%的受訪者有興趣參與春節習俗活動。

  民俗專家艾君說,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是炎黃子孫全年最重要的民間節日,它標誌著新一年的到來,預示著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我們可以簡單通俗地把春節習俗理解為春節期間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和禮節。也可以理解為,春節期間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一定群體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和規矩,所謂‘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從這一特點看,盡管我國56個民族春節的風俗習慣存在一些不相同,但春節追求‘團圓、吉祥、平安、美滿’的生活祈望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各民族能夠共融、團結、和諧相處相依、親如一家的文化生活基礎”。

  72.0%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能強化中華民族認同感

  來自浙江溫州的於榭(化名)覺得,春節是一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機,“辛苦忙碌了一年,過年的時候就希望犒勞犒勞自己。”於榭說,到了春節,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聊天說話,感情上親近了不少,“我們家這邊正月有吃酒席的傳統。我家的親戚很多,正月裏幾乎每天都串親戚,聚在一起吃飯”。

  調查顯示,65.7%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是一種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59.2%的受訪者認為是保留年味兒的儀式。

  “我國節日習俗一直處在發展中,有不變的部分,也有變化的東西。不變的是春節追求‘團圓、吉祥、平安、美滿’的節日主題,而變化的是讓春節文化永遠跟上時代的發展節奏,與時代精神相吻合。春節就像我們小時候手中把玩的那塊橡皮泥,隻要想象力夠豐富,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你喜歡的形式。‘用時代的方式過傳統年’,是進入21世紀後人們對過年的認識變革。”艾君說。

  他還表示,當下,一方麵要對春節習俗進行挖掘、整理、鑒別,闡發春節文化精髓,保護和傳承春節優秀的習俗,讓優秀的習俗得以延續,傳承好中華節日文化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節日文化的血脈。另一方麵也要對春節習俗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既不失傳統性又具有時代性,賦予春節習俗更多的時代內涵。

  李圓圓覺得遵循春節的習俗非常有必要,“就像春聯,人們一看到貼春聯,就會聯想到春節,有了春聯才會有節日的味道”。

  數據顯示,77.9%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保留和繼承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遵循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艾君指出,如今的春節,它的符號意義早已超過了現實意義。記憶中的年俗年味兒也隻是種形式。“而今人們的文化需求、生活需求已發生變化,切莫一味地懷舊。比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社會文明的發展,節日裏尤其是春節期間,類似‘燃放煙花爆竹’等過年舊俗很難融入這個時代的理念之中了,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生產、生活健康以及人文環境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對傳統習俗進行鑒別從而做出‘揚棄’。但這並不等於年味兒淡了。不少人抱怨‘年味兒變淡’,其實是一種懷舊心態”。

  艾君認為,年味兒從來沒有固定的形式,隻是一種心態、一種感覺、一種情結。“我們完全可以發揮想象,賦予年味兒新的內涵。譬如,喜歡傳統年的人,可以逛廟會,或者找一戶農家小住,和主人一起貼春聯、打年糕、磨豆腐,過一個地地道道的傳統農家年。喜歡旅遊的人,也可以一家人利用假日旅遊過年。總之,在不變的過年內涵和主題下,以各種過年形式將親情鄉情全都融入其中”。記者 孫山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