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作為民生補短板的重要一環,更多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硬舉措”正在醞釀,將在2019年落地。養老服務市場有望成為更多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資熱點。
開放成關鍵詞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開放。2月1日,民政部公布2018年十大重點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深化養老機構的“放管服改革”,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PPP項目發展。
7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等17項行政許可事項。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強調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幫助解決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麵的難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製機製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幹意見,強調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10月國辦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製機製實施方案(2018-2020年)》強調,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1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發展養老產業、推進醫養結合,提高老有所養質量。強調簡化和放寬準入,支持各類所有製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等。
“今年以來,養老產業支持政策可圈可點。”和君健康養老研究中心投研部負責人秦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比如,除了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進一步向社會資本放開外,更加強調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等。醫養結合方麵,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備案就可以運作。
“2018年,養老金融政策也取得重大突破。個人稅收遞延養老保險試點啟動,養老目標基金指引發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關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金融資本發力
根據全國老齡辦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中投顧問數據顯示,中國有近84%的養老需求還未得到滿足,預計到2022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將超過11萬億元。各路資本正搶入養老市場。
“在家裏養老特別麻煩,從一日三餐到養護醫療,會占據特別大的精力,而且還不專業。”曾在企業擔任高管的符先生告訴記者,通過購買養老信托產品,在目前居家養老的狀態下,他可以享受多家醫療康養、日常照護機構的優惠價服務;而未來當他需要入住養老機構時,則可以獲得優先入住權。購買信托產品的本金不但能每年增值,而且可以繼承、轉讓,到期後退還本金。
不僅是養老信托,2018年,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在養老方麵動作頻頻。12月14日,銀華、富國和萬家旗下的3隻養老目標基金同日宣告成立,合計有效認購總戶數超過20萬,金額合計達到13.13億元。至此,首批14隻養老目標基金已成立9隻,首募金額合計達到29.36億元。
“2018年養老金融方麵有不少亮點,特別是金融產品創新方麵。除了養老目標政策投資基金,銀行方麵,農行還推出了首個養老服務信貸政策,從信貸方麵給養老服務企業打開一條通道。”秦婧說。
“在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政策驅動下,養老服務市場保持著高速發展慣性,一大批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進入養老產業。”關博表示,市場主體的增加,特別是具有成熟服務業發展經驗、管理標準化水平更高的外資和國資企業進入,促進養老服務業態提質擴容。
4月,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和中國保利集團合作成立太平保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布局健康養老產業;10月,北京同仁堂健康養老全國戰略正式落地實施;12月,首個由央企和京企聯手組建的“首厚康健”城市中心連鎖養老社區項目正式啟動。此外,建投控股、建信養老、中信信托等都在產業端或者金融端加大對養老產業的布局。
加快補齊短板
不少專家也表示,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養老產業支持政策還要更加強調精準性,加快補齊相關短板。
“目前出台的政策很多還是大方向上的,後續(2019年)還將出台更多具體的硬舉措。”有民政部相關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改革,推進養老金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銀行業保險業專業優勢,支持銀行業保險業參與企業年金的經營。另外,還將持續擴大開放,鼓勵外資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參與中國養老金業務。
關博認為,2019年,將鼓勵商業機構發展更多適宜的照護保障產品。更多金融機構和產品也將會參與養老第三支柱建設,特別是公募基金類產品將成為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
“我國養老金融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與美國、日本等國家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表示,以銀行為例,我國未來要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養老金托管運營服務,“信貸+以現金管理為核心的結算服務+以資產管理為核心的增值服務+非金融增值服務”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針對性開發多層次、個性化、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養老金融產品。
秦婧認為,進一步開放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仍是下一步養老產業政策大方向。醫養結合方麵會進一步降低門檻,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進行融合式發展。屆時,市場會進一步規範,也有望湧現一批區域龍頭企業。養老業態也將更加豐富,除了養老服務業,養老輔具、養老消費產品、養老金融、旅居養老等細分產業也將走向成熟和規模化發展。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在養老用品領域還有更多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會是未來養老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領域。(記者 班娟娟 鍾源)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作為民生補短板的重要一環,更多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硬舉措”正在醞釀,將在2019年落地。養老服務市場有望成為更多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資熱點。
開放成關鍵詞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開放。2月1日,民政部公布2018年十大重點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深化養老機構的“放管服改革”,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PPP項目發展。
7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等17項行政許可事項。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強調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幫助解決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麵的難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製機製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幹意見,強調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10月國辦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製機製實施方案(2018-2020年)》強調,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1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發展養老產業、推進醫養結合,提高老有所養質量。強調簡化和放寬準入,支持各類所有製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等。
“今年以來,養老產業支持政策可圈可點。”和君健康養老研究中心投研部負責人秦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比如,除了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進一步向社會資本放開外,更加強調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等。醫養結合方麵,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備案就可以運作。
“2018年,養老金融政策也取得重大突破。個人稅收遞延養老保險試點啟動,養老目標基金指引發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關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金融資本發力
根據全國老齡辦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中投顧問數據顯示,中國有近84%的養老需求還未得到滿足,預計到2022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將超過11萬億元。各路資本正搶入養老市場。
“在家裏養老特別麻煩,從一日三餐到養護醫療,會占據特別大的精力,而且還不專業。”曾在企業擔任高管的符先生告訴記者,通過購買養老信托產品,在目前居家養老的狀態下,他可以享受多家醫療康養、日常照護機構的優惠價服務;而未來當他需要入住養老機構時,則可以獲得優先入住權。購買信托產品的本金不但能每年增值,而且可以繼承、轉讓,到期後退還本金。
不僅是養老信托,2018年,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在養老方麵動作頻頻。12月14日,銀華、富國和萬家旗下的3隻養老目標基金同日宣告成立,合計有效認購總戶數超過20萬,金額合計達到13.13億元。至此,首批14隻養老目標基金已成立9隻,首募金額合計達到29.36億元。
“2018年養老金融方麵有不少亮點,特別是金融產品創新方麵。除了養老目標政策投資基金,銀行方麵,農行還推出了首個養老服務信貸政策,從信貸方麵給養老服務企業打開一條通道。”秦婧說。
“在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政策驅動下,養老服務市場保持著高速發展慣性,一大批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進入養老產業。”關博表示,市場主體的增加,特別是具有成熟服務業發展經驗、管理標準化水平更高的外資和國資企業進入,促進養老服務業態提質擴容。
4月,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和中國保利集團合作成立太平保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布局健康養老產業;10月,北京同仁堂健康養老全國戰略正式落地實施;12月,首個由央企和京企聯手組建的“首厚康健”城市中心連鎖養老社區項目正式啟動。此外,建投控股、建信養老、中信信托等都在產業端或者金融端加大對養老產業的布局。
加快補齊短板
不少專家也表示,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養老產業支持政策還要更加強調精準性,加快補齊相關短板。
“目前出台的政策很多還是大方向上的,後續(2019年)還將出台更多具體的硬舉措。”有民政部相關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改革,推進養老金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銀行業保險業專業優勢,支持銀行業保險業參與企業年金的經營。另外,還將持續擴大開放,鼓勵外資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參與中國養老金業務。
關博認為,2019年,將鼓勵商業機構發展更多適宜的照護保障產品。更多金融機構和產品也將會參與養老第三支柱建設,特別是公募基金類產品將成為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
“我國養老金融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與美國、日本等國家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表示,以銀行為例,我國未來要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養老金托管運營服務,“信貸+以現金管理為核心的結算服務+以資產管理為核心的增值服務+非金融增值服務”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針對性開發多層次、個性化、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養老金融產品。
秦婧認為,進一步開放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仍是下一步養老產業政策大方向。醫養結合方麵會進一步降低門檻,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進行融合式發展。屆時,市場會進一步規範,也有望湧現一批區域龍頭企業。養老業態也將更加豐富,除了養老服務業,養老輔具、養老消費產品、養老金融、旅居養老等細分產業也將走向成熟和規模化發展。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在養老用品領域還有更多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會是未來養老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領域。(記者 班娟娟 鍾源)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