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懲治學術造假,打1隻“老虎”勝過拍100隻“蒼蠅”
更新時間:2018-11-12 8:20:31    來源:科技日報

  科學精神麵麵觀

  李真真走上講台,一開始就講起了去年4月21日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撤銷《腫瘤生物學》發表的107篇論文。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這次撤稿創下了多項紀錄:國外學術期刊單次撤稿量最多,單個期刊撤稿總量最多,中國學者遭集體撤稿總量最多。”

  李真真是中科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的研究員,她是在11月8日中科院學部舉行的“重大學術不端事件的應對機製與管理”研討會上做這番演講的。

  近一二十年,中國科技界在世界上曾創造出一些成果的全球第一、最快、水平最高等紀錄。但撤稿創紀錄則是許多人沒有想到的。但李真真料到了。她說:“在此次撤稿之前,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5到2016年間,幾大國際出版集團,先後撤銷了117篇由中國作者發表的論文。”

  為什麼學術不端在中國屢禁不絕?清華大學物理係朱邦芬院士認為,在中國科技界,戴著人才“帽子”的和沒戴上“帽子”的其待遇極為懸殊;對科研人員重複獎勵或重獎等都誘使科研人員快出成果;再加上學術不端行為的風險與“收獲”極不相稱,所以才有不少人對此趨之若鶩。

  對於我國科研誠信的現狀,朱邦芬用兩個“史無前例”來形容:科研誠信問題涉及麵之廣、程度之嚴重史無前例;社會各界對於科研誠信問題的關注史無前例。

  高校自主招生時高中生提交的虛假論文;學術界教育界的推薦信、評價意見等普遍由被推薦人起草;教師和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學術成果包裝、浮誇和署名不規範;眾多人才計劃、評獎中的拉關係;中介公司買賣論文已成一個龐大的盈利行業……這一切,令人觸目驚心。

  “其實,每個國家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然而對中國來說,嚴重的問題在於嚴重學術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調查不徹底、處理極輕,比如漢芯事件中的陳進和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朱邦芬一臉無奈的表情。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裴鋼院士指出,在懲治學術造假上,打一隻(影響大的)老虎比打100隻蒼蠅的效果更明顯。“歐美以及日韓等國在麵對此類突發性重大科技事件方麵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2012年,時任匈牙利總統施米特·帕爾因20年前的博士論文抄襲被查實而被迫辭職。2014年,小保方晴子因在論文中存在篡改、捏造等造假問題,被日本理化所開除並被要求退還科研經費、人工費以及驗證試驗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監督委員會副主任何鳴鴻建議,在國家層麵應建立一個詳細的調查不端行為的判則和程序要求,比如怎樣製定調查核實方案以及遵循哪些規範等等;主管部門或國家層麵應有一個專門機構作為第三方,對於學術不端的事件,特別是社會影響大的事件、以及“學術不端行為者”所在單位的調查結論明顯存在“質疑”等,都應記入督查檔案,獨立開展調查或督促所在單位重新核查。

  專家點評

  裴鋼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

  科學家在創造知識的同時,也與各種利益難以切割。首先,既需要承擔同行之間的競爭,也要承受住房、醫療、教育等帶來的壓力;其次,進入科研領域就伴隨著職稱晉升和各種人才頭銜的獲取,緊跟著的是各種相應的待遇;再次,晉升職稱及取得頭銜所必須經曆的各種評審中,評審標準和方法的不妥則為通過不端手段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學術造假的得利者除了當事人之外,其所在單位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名聲、榮譽、同行業評比時的加分、當作科研成果申報的各項獎勵等等。在各種壓力和巨大的誘惑刺激下,一些人急於求成,鋌而走險,通過不端手段獲得虛假的科研成果,來獲取不當利益。

  “撤稿”可以說是近期學術界的一個熱詞。2015年8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64篇中國作者論文;2017年4月,再次撤下107篇中國作者論文;2018年,清華大學撤掉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學術不端是中國學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還有眾所周知的韓春雨事件以及其他一些難以推進的事件,都凸顯了我國科研不端問題的嚴重性。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科學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中國科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形象,影響了社會對科學研究的信任。對重大學術不端問題處理,不僅關係到如何有效地撥亂反正,也關係到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

(記者 李大慶)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懲治學術造假,打1隻“老虎”勝過拍100隻“蒼蠅”
2018-11-12 8:20:31    來源:科技日報

  科學精神麵麵觀

  李真真走上講台,一開始就講起了去年4月21日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撤銷《腫瘤生物學》發表的107篇論文。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這次撤稿創下了多項紀錄:國外學術期刊單次撤稿量最多,單個期刊撤稿總量最多,中國學者遭集體撤稿總量最多。”

  李真真是中科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的研究員,她是在11月8日中科院學部舉行的“重大學術不端事件的應對機製與管理”研討會上做這番演講的。

  近一二十年,中國科技界在世界上曾創造出一些成果的全球第一、最快、水平最高等紀錄。但撤稿創紀錄則是許多人沒有想到的。但李真真料到了。她說:“在此次撤稿之前,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5到2016年間,幾大國際出版集團,先後撤銷了117篇由中國作者發表的論文。”

  為什麼學術不端在中國屢禁不絕?清華大學物理係朱邦芬院士認為,在中國科技界,戴著人才“帽子”的和沒戴上“帽子”的其待遇極為懸殊;對科研人員重複獎勵或重獎等都誘使科研人員快出成果;再加上學術不端行為的風險與“收獲”極不相稱,所以才有不少人對此趨之若鶩。

  對於我國科研誠信的現狀,朱邦芬用兩個“史無前例”來形容:科研誠信問題涉及麵之廣、程度之嚴重史無前例;社會各界對於科研誠信問題的關注史無前例。

  高校自主招生時高中生提交的虛假論文;學術界教育界的推薦信、評價意見等普遍由被推薦人起草;教師和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學術成果包裝、浮誇和署名不規範;眾多人才計劃、評獎中的拉關係;中介公司買賣論文已成一個龐大的盈利行業……這一切,令人觸目驚心。

  “其實,每個國家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然而對中國來說,嚴重的問題在於嚴重學術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調查不徹底、處理極輕,比如漢芯事件中的陳進和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朱邦芬一臉無奈的表情。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裴鋼院士指出,在懲治學術造假上,打一隻(影響大的)老虎比打100隻蒼蠅的效果更明顯。“歐美以及日韓等國在麵對此類突發性重大科技事件方麵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2012年,時任匈牙利總統施米特·帕爾因20年前的博士論文抄襲被查實而被迫辭職。2014年,小保方晴子因在論文中存在篡改、捏造等造假問題,被日本理化所開除並被要求退還科研經費、人工費以及驗證試驗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監督委員會副主任何鳴鴻建議,在國家層麵應建立一個詳細的調查不端行為的判則和程序要求,比如怎樣製定調查核實方案以及遵循哪些規範等等;主管部門或國家層麵應有一個專門機構作為第三方,對於學術不端的事件,特別是社會影響大的事件、以及“學術不端行為者”所在單位的調查結論明顯存在“質疑”等,都應記入督查檔案,獨立開展調查或督促所在單位重新核查。

  專家點評

  裴鋼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

  科學家在創造知識的同時,也與各種利益難以切割。首先,既需要承擔同行之間的競爭,也要承受住房、醫療、教育等帶來的壓力;其次,進入科研領域就伴隨著職稱晉升和各種人才頭銜的獲取,緊跟著的是各種相應的待遇;再次,晉升職稱及取得頭銜所必須經曆的各種評審中,評審標準和方法的不妥則為通過不端手段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學術造假的得利者除了當事人之外,其所在單位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名聲、榮譽、同行業評比時的加分、當作科研成果申報的各項獎勵等等。在各種壓力和巨大的誘惑刺激下,一些人急於求成,鋌而走險,通過不端手段獲得虛假的科研成果,來獲取不當利益。

  “撤稿”可以說是近期學術界的一個熱詞。2015年8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64篇中國作者論文;2017年4月,再次撤下107篇中國作者論文;2018年,清華大學撤掉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學術不端是中國學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還有眾所周知的韓春雨事件以及其他一些難以推進的事件,都凸顯了我國科研不端問題的嚴重性。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科學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中國科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形象,影響了社會對科學研究的信任。對重大學術不端問題處理,不僅關係到如何有效地撥亂反正,也關係到公眾對科學家的信任。

(記者 李大慶)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