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
我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

時間定在秋分,兼顧南北方
更新時間:2018-6-22 8:2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王浩)“近日,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複,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麵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重要地位,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條件成熟。韓長賦介紹,農事節慶有傳統,我國古代就有慶五穀豐登的習俗;各地有探索,不少地方根據特色,開展了觀花賞景、采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活動;市場有需求,鄉村旅遊、觀光農業蓬勃發展,廣大居民有參與農事、品味鄉愁的意願。發展有基礎,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我國地域遼闊,農事品類全,“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定會辦成有特色、有人氣、有影響的農民節日。

  為何把“中國農民豐收節”定在秋分?韓長賦介紹,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將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兼顧南北方,既便於城鄉群眾參與,也利於展示農業豐收成果。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將組織哪些活動?農業農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組織,將堅持“因地製宜、節儉熱烈、農民主體、開放搞活”辦節日,鼓勵結合地方民俗文化、農時農事,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將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2日 02 版)

文章編輯:殷愛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
我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

時間定在秋分,兼顧南北方
2018-6-22 8:2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王浩)“近日,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複,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麵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重要地位,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條件成熟。韓長賦介紹,農事節慶有傳統,我國古代就有慶五穀豐登的習俗;各地有探索,不少地方根據特色,開展了觀花賞景、采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活動;市場有需求,鄉村旅遊、觀光農業蓬勃發展,廣大居民有參與農事、品味鄉愁的意願。發展有基礎,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我國地域遼闊,農事品類全,“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定會辦成有特色、有人氣、有影響的農民節日。

  為何把“中國農民豐收節”定在秋分?韓長賦介紹,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將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兼顧南北方,既便於城鄉群眾參與,也利於展示農業豐收成果。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將組織哪些活動?農業農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組織,將堅持“因地製宜、節儉熱烈、農民主體、開放搞活”辦節日,鼓勵結合地方民俗文化、農時農事,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將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2日 02 版)

文章編輯:殷愛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