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多家互聯網企業否認侵犯隱私 為何和用戶感知差異大?
更新時間:2018-1-9 9:57: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吳濤)近來,微信、百度、今日頭條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平台被指侵犯用戶隱私,但是均遭到上述企業否認。一時間,用戶隱私安全問題受關注,企業采用用戶的信息界限在哪?在企業、用戶各執一詞的情況下,用戶的隱私安全又該如何保證?

資料圖。<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 吳濤 攝
資料圖。今日頭條的logo。中新網 吳濤 攝

  涉嫌侵犯用戶隱私事件頻發

  近來,多家互聯網企業被指涉嫌侵犯用戶隱私。1月1日,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某論壇上表示,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用戶的微信,並認為這樣很容易暴露商業秘密。另外,今日頭條,還有包括已永久關閉的水滴直播均被指涉嫌侵犯用戶隱私。

  百度近來也卷入涉嫌侵犯用戶隱私的風波中,2017年12月1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百度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這些質疑或並非空穴來風,據報道,很多網友有切身體會。有網友反映,“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南京市的賈先生稱,“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到白蟻,打開某瀏覽器後,出現了滅白蟻的廣告。”

資料圖: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分享百度布局移動互聯網的經驗。<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發 熊然 攝
資料圖: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分享百度布局移動互聯網的經驗。中新社發 熊然 攝

  企業、用戶為啥各執一詞?

  記者注意到,在是否竊取用戶隱私這件事上,基本上都是企業和用戶各執一詞。比如微信回應,“我們沒有權限、也沒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今日頭條也稱,從技術上看,目前聲音信息的處理,也遠達不到通過麥克風去獲取個人隱私的水平的用麥克風竊取。

  百度被江蘇消保委起訴後回應,媒體報道裏提及的“監聽電話”,百度的手機應用沒有能力、也從來不會申請這一權限。百度還表示,百度相關應用獲取地理位置、獲取短信、通訊錄等授權,都是在合理使用範圍內的。

  為什麼企業回應和用戶感知差異這麼大呢?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侵犯用戶隱私案件往往都是取證難,從目前媒體報道來看,很多都是用戶自己感覺到的,還缺乏實證證明。

資料圖:微信應用越來越廣泛。<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記者 金碩 攝
資料圖:微信應用越來越廣泛。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真的沒技術?

  在百度、今日頭條等回應中,均稱沒有相關技術(能力)。不過李鐵軍認為,技術不是問題。“比如用手機麥克風獲取用戶隱私,其實通過對獲取語音信息中的一些關鍵詞進行捕捉分析,是可以實現的。”

  再說“偷看微信聊天記錄”技術上是否能實現呢?4日,《新京報》援引一位接近騰訊相關人士的話稱,對於騰訊微信采用SSL技術,是否會讀取用戶聊天記錄,這個技術是通用的,任何用這個技術的公司從技術層麵都可以做,但是不會做。

  李鐵軍也認為,很多情況下是企業有技術但不會去做,“從企業角度上看,用戶很多數據都是沒有價值的,如果去做,投入產出比極低。”

資料圖:某款視頻類APP顯示有“監聽電話”的權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 吳濤 攝
資料圖:某款視頻類APP顯示有“監聽電話”的權限。中新網 吳濤 攝

  用戶為什麼擔心?

  既然企業都強調不會侵犯用戶隱私,為什麼很多用戶還這麼擔心。記者觀察發現,目前一些互聯網企業調用的一些權限,或在“用戶使用協議”中標注的一些內容讓用戶感到不安。

  例如,最近的支付寶年度賬單默認勾選用戶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仔細看其協議內容,還包括“您同意我們將你的全部信息進行分析並將結果推送給我們的合作或服務機構”等等。

  另外,一些互聯網在采集用戶數據時用的方式也五花八門,包括監聽電話、查看短信等。這些顯然超出普通用戶的承受上限。

  2017年8月份,中新網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APP的權限都很大,比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兩個地圖類APP分別擁有22和23項權限,這些權限中就包括“監聽電話”等。近來記者對此“回頭看”,上述APP下載默認安裝後依然擁有這些權限,並默認為“允許”狀態。

資料圖:2017支付寶年賬單總覽頁麵,包含線上消費、線下消費等項目。
資料圖:2017支付寶年賬單總覽頁麵,包含線上消費、線下消費等項目。

  哪些權限企業可以用?

  其實,關於APP權限限製問題,相關部門早有規定。2017年7月1日實施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指出,生產企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不得調用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終端功能。

  關鍵在於哪些是服務是相關的,哪些是服務又是無關的。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很難界定互聯網應用某個權限存在是否合理,這其實是雙刃劍,對其管的太多可能很多服務都提供不了,不管的話又可能會被濫用。”

  李鐵軍認為,企業可以用收集的信息進行行為分析、用戶畫像、偏好測試等,但不能將其對應到具體用戶的身份信息上,“企業采集並使用用戶的信息一個基本的原則是,如果要調用,需提示用戶並獲得授權。”

  但更多情況下是一次授權,終身調用。比如最近的支付寶賬單事件,剛開始的《芝麻服務協議》中顯示,“避免每次收集都需要您的反複確認而導致過程繁雜,或者因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您同意第三方可直接向我們提供您的信息而不需要您再次授權。”

  用戶該如何防範?

  對於隱私信息的保護,企業要規範,用戶也要防範,記者梳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

  1,盡量選擇知名APP商店下載應用軟件。2,下載後對APP做權限管理,一般情況下,關閉APP“資費相關”和“隱私相關”的大部分權限並不影響APP正常使用。3,即便是無意將APP某個權限關閉,也不要擔心,比如提示無法進行視頻聊天等,使用時打開相關權限即可。

  另外,李鐵軍還建議,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服務時,特別要注意“使用協議”或彈出的對話框等需要獲得授權的東西;另外還要了解使用APP的基本功能,對於自己非常在乎的一些隱私信息,不輕易授權。(完)

文章編輯:殷愛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多家互聯網企業否認侵犯隱私 為何和用戶感知差異大?
2018-1-9 9:57: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吳濤)近來,微信、百度、今日頭條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平台被指侵犯用戶隱私,但是均遭到上述企業否認。一時間,用戶隱私安全問題受關注,企業采用用戶的信息界限在哪?在企業、用戶各執一詞的情況下,用戶的隱私安全又該如何保證?

資料圖。<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 吳濤 攝
資料圖。今日頭條的logo。中新網 吳濤 攝

  涉嫌侵犯用戶隱私事件頻發

  近來,多家互聯網企業被指涉嫌侵犯用戶隱私。1月1日,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某論壇上表示,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用戶的微信,並認為這樣很容易暴露商業秘密。另外,今日頭條,還有包括已永久關閉的水滴直播均被指涉嫌侵犯用戶隱私。

  百度近來也卷入涉嫌侵犯用戶隱私的風波中,2017年12月1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百度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這些質疑或並非空穴來風,據報道,很多網友有切身體會。有網友反映,“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南京市的賈先生稱,“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到白蟻,打開某瀏覽器後,出現了滅白蟻的廣告。”

資料圖: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分享百度布局移動互聯網的經驗。<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發 熊然 攝
資料圖: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分享百度布局移動互聯網的經驗。中新社發 熊然 攝

  企業、用戶為啥各執一詞?

  記者注意到,在是否竊取用戶隱私這件事上,基本上都是企業和用戶各執一詞。比如微信回應,“我們沒有權限、也沒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今日頭條也稱,從技術上看,目前聲音信息的處理,也遠達不到通過麥克風去獲取個人隱私的水平的用麥克風竊取。

  百度被江蘇消保委起訴後回應,媒體報道裏提及的“監聽電話”,百度的手機應用沒有能力、也從來不會申請這一權限。百度還表示,百度相關應用獲取地理位置、獲取短信、通訊錄等授權,都是在合理使用範圍內的。

  為什麼企業回應和用戶感知差異這麼大呢?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侵犯用戶隱私案件往往都是取證難,從目前媒體報道來看,很多都是用戶自己感覺到的,還缺乏實證證明。

資料圖:微信應用越來越廣泛。<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記者 金碩 攝
資料圖:微信應用越來越廣泛。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真的沒技術?

  在百度、今日頭條等回應中,均稱沒有相關技術(能力)。不過李鐵軍認為,技術不是問題。“比如用手機麥克風獲取用戶隱私,其實通過對獲取語音信息中的一些關鍵詞進行捕捉分析,是可以實現的。”

  再說“偷看微信聊天記錄”技術上是否能實現呢?4日,《新京報》援引一位接近騰訊相關人士的話稱,對於騰訊微信采用SSL技術,是否會讀取用戶聊天記錄,這個技術是通用的,任何用這個技術的公司從技術層麵都可以做,但是不會做。

  李鐵軍也認為,很多情況下是企業有技術但不會去做,“從企業角度上看,用戶很多數據都是沒有價值的,如果去做,投入產出比極低。”

資料圖:某款視頻類APP顯示有“監聽電話”的權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 吳濤 攝
資料圖:某款視頻類APP顯示有“監聽電話”的權限。中新網 吳濤 攝

  用戶為什麼擔心?

  既然企業都強調不會侵犯用戶隱私,為什麼很多用戶還這麼擔心。記者觀察發現,目前一些互聯網企業調用的一些權限,或在“用戶使用協議”中標注的一些內容讓用戶感到不安。

  例如,最近的支付寶年度賬單默認勾選用戶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仔細看其協議內容,還包括“您同意我們將你的全部信息進行分析並將結果推送給我們的合作或服務機構”等等。

  另外,一些互聯網在采集用戶數據時用的方式也五花八門,包括監聽電話、查看短信等。這些顯然超出普通用戶的承受上限。

  2017年8月份,中新網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APP的權限都很大,比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兩個地圖類APP分別擁有22和23項權限,這些權限中就包括“監聽電話”等。近來記者對此“回頭看”,上述APP下載默認安裝後依然擁有這些權限,並默認為“允許”狀態。

資料圖:2017支付寶年賬單總覽頁麵,包含線上消費、線下消費等項目。
資料圖:2017支付寶年賬單總覽頁麵,包含線上消費、線下消費等項目。

  哪些權限企業可以用?

  其實,關於APP權限限製問題,相關部門早有規定。2017年7月1日實施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指出,生產企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不得調用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終端功能。

  關鍵在於哪些是服務是相關的,哪些是服務又是無關的。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很難界定互聯網應用某個權限存在是否合理,這其實是雙刃劍,對其管的太多可能很多服務都提供不了,不管的話又可能會被濫用。”

  李鐵軍認為,企業可以用收集的信息進行行為分析、用戶畫像、偏好測試等,但不能將其對應到具體用戶的身份信息上,“企業采集並使用用戶的信息一個基本的原則是,如果要調用,需提示用戶並獲得授權。”

  但更多情況下是一次授權,終身調用。比如最近的支付寶賬單事件,剛開始的《芝麻服務協議》中顯示,“避免每次收集都需要您的反複確認而導致過程繁雜,或者因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您同意第三方可直接向我們提供您的信息而不需要您再次授權。”

  用戶該如何防範?

  對於隱私信息的保護,企業要規範,用戶也要防範,記者梳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

  1,盡量選擇知名APP商店下載應用軟件。2,下載後對APP做權限管理,一般情況下,關閉APP“資費相關”和“隱私相關”的大部分權限並不影響APP正常使用。3,即便是無意將APP某個權限關閉,也不要擔心,比如提示無法進行視頻聊天等,使用時打開相關權限即可。

  另外,李鐵軍還建議,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服務時,特別要注意“使用協議”或彈出的對話框等需要獲得授權的東西;另外還要了解使用APP的基本功能,對於自己非常在乎的一些隱私信息,不輕易授權。(完)

文章編輯:殷愛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