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提低、擴中” 收入分配改革再提速
更新時間:2017-11-1 8:31:34    來源:新華網

  增收組合拳顯效

  “提低、擴中” 收入分配改革再提速

  居民增收與經濟增長良性循環將加快形成

  “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十九大報告中,關於五年來居民增收的“成績單”格外亮眼。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再次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快於GDP和人均GDP增速。其中,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最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專家表示,十八大以來,以“提低、擴中、調高”為主線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穩步推進,居民收入增速持續提高。“提低”效果尤其顯著,農民工逐漸躍升為中等收入者的重要來源。

  普漲 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加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實際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繼續快於GDP和人均GDP增速。

  在專家看來,我國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加快有多個動力因素。首先,就業持續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97萬人,同比多增30萬人,達到全年預期目標的99.7%,已基本完成。

  其次,工資、財產、轉移三項收入穩步較快增長,特別是居民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迅速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3542元,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財產淨收入1569元,增長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2個百分點。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萬海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進入中高收入的國家來說,財產性收入通常是構成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十八大以來,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比持續提高,由2012年的7.3%提高到2016年的7.9%。這主要是由於城鄉居民出租房屋收入和紅利收入增長較快,同時農戶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村居民來自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收入增長較快。

  亮麗的“成績單”凸顯的是收入分配改革領域的諸多利好。“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提低’方麵政策持續發力,包括促進穩定就業政策的實施、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提高、養老金的連續增長、惠農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進展等。”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萬海遠看來,要素分配領域的改革同樣可圈可點。“譬如,允許科研人員合理兼職,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工人、經營管理人才等在做出更大貢獻的基礎上獲得相匹配的報酬。在繼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方麵,更是明確提出七大群體激勵計劃以及六大支撐行動。”

  突破 中等收入者比重顯著增加

  專家指出,以“提低”促“擴中”成為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基於此,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中等收入者比重顯著增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同比名義增長8.3%,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同比名義增長8.7%,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高於城鎮居民0.4和0.9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前三季度,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最快,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低到高進行五等份分組,農村低收入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元,同比名義增長17.0%。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2下降為2.8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萬海遠指出,十八大以來,“提低”效果尤其顯著,新產生了大量的中等收入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約為24.03%,2016年為34.79%,到2020年將上升到45.01%,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在當前標準下,如果政策上繼續努力,中等收入者比重在2020年有望達到5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農民工正在成為中等收入者的重要來源。在勞動力資源充分流動和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民工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2016年,我國農民工數量已經達到2.82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0%左右,約占全國勞動力數量的35%。同時,農民工的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部分相對較高收入的農民工已經達到或超過中等收入門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275元,其中農民工最高20%收入組的月均工資已經達到8823元,遠超過各種標準定義的中等收入者門檻。

  對此,專家表示,持續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和農業科技創新,大力扶持農民工就業創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是農民工收入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不過,在楊穗看來,雖然有一部分農民工的收入已經達到中等收入的門檻,但是他們在住房、養老、醫療和子女教育等方麵目前尚未享受到與城鎮居民相同的待遇水平,不利於他們成為穩定的中等收入群體。

  “未來應進一步提高農民工市民化比例,增加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等,使得農民工具有穩定的收入增長來源。”萬海遠表示。

  提質 消費升級助力經濟增長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也將加快形成。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一方麵,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為居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此前指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也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就業、帶來收入,為國家增強了綜合實力。

  萬海遠建議,下一階段應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奠定基礎,從而帶動城鄉居民的穩定增收。

  另一方麵,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升級步伐也在加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1%,比2012年下降2.9個百分點,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足標準;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比2012年提高2.0、0.7和1.3個百分點。

  對此,萬海遠表示,中等收入者是釋放消費紅利的主力軍,也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動力之一。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對於我國經濟社會“調結構、穩增長、促發展、保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楊穗告訴記者,未來應在三方麵繼續發力。一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促進居民收入提高。二是強化政府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這需要完善財稅體製和社會保障體製,縮小社會保障待遇的城鄉差距和部門差距。三是消除分配不公、提高收入流動。既要完善要素價格機製,激勵人們憑借個人才能和努力獲得市場回報;又要打破壟斷,調節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十九大報告明確稅收調節的政策導向,在市場分配條件下,收入來源多樣,收入差距較大是客觀存在,要結合我國正在推進的稅收製度改革,使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激勵創新創造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萬海遠說。

(記者 班娟娟)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提低、擴中” 收入分配改革再提速
2017-11-1 8:31:34    來源:新華網

  增收組合拳顯效

  “提低、擴中” 收入分配改革再提速

  居民增收與經濟增長良性循環將加快形成

  “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十九大報告中,關於五年來居民增收的“成績單”格外亮眼。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再次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快於GDP和人均GDP增速。其中,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最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專家表示,十八大以來,以“提低、擴中、調高”為主線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穩步推進,居民收入增速持續提高。“提低”效果尤其顯著,農民工逐漸躍升為中等收入者的重要來源。

  普漲 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加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實際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繼續快於GDP和人均GDP增速。

  在專家看來,我國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加快有多個動力因素。首先,就業持續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97萬人,同比多增30萬人,達到全年預期目標的99.7%,已基本完成。

  其次,工資、財產、轉移三項收入穩步較快增長,特別是居民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迅速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3542元,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財產淨收入1569元,增長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2個百分點。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萬海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進入中高收入的國家來說,財產性收入通常是構成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十八大以來,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比持續提高,由2012年的7.3%提高到2016年的7.9%。這主要是由於城鄉居民出租房屋收入和紅利收入增長較快,同時農戶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村居民來自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收入增長較快。

  亮麗的“成績單”凸顯的是收入分配改革領域的諸多利好。“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提低’方麵政策持續發力,包括促進穩定就業政策的實施、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提高、養老金的連續增長、惠農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進展等。”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萬海遠看來,要素分配領域的改革同樣可圈可點。“譬如,允許科研人員合理兼職,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工人、經營管理人才等在做出更大貢獻的基礎上獲得相匹配的報酬。在繼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方麵,更是明確提出七大群體激勵計劃以及六大支撐行動。”

  突破 中等收入者比重顯著增加

  專家指出,以“提低”促“擴中”成為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基於此,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中等收入者比重顯著增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同比名義增長8.3%,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同比名義增長8.7%,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高於城鎮居民0.4和0.9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前三季度,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最快,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低到高進行五等份分組,農村低收入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元,同比名義增長17.0%。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2下降為2.8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萬海遠指出,十八大以來,“提低”效果尤其顯著,新產生了大量的中等收入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約為24.03%,2016年為34.79%,到2020年將上升到45.01%,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在當前標準下,如果政策上繼續努力,中等收入者比重在2020年有望達到5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農民工正在成為中等收入者的重要來源。在勞動力資源充分流動和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民工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2016年,我國農民工數量已經達到2.82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0%左右,約占全國勞動力數量的35%。同時,農民工的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部分相對較高收入的農民工已經達到或超過中等收入門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275元,其中農民工最高20%收入組的月均工資已經達到8823元,遠超過各種標準定義的中等收入者門檻。

  對此,專家表示,持續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和農業科技創新,大力扶持農民工就業創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是農民工收入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不過,在楊穗看來,雖然有一部分農民工的收入已經達到中等收入的門檻,但是他們在住房、養老、醫療和子女教育等方麵目前尚未享受到與城鎮居民相同的待遇水平,不利於他們成為穩定的中等收入群體。

  “未來應進一步提高農民工市民化比例,增加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等,使得農民工具有穩定的收入增長來源。”萬海遠表示。

  提質 消費升級助力經濟增長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也將加快形成。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一方麵,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為居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此前指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也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就業、帶來收入,為國家增強了綜合實力。

  萬海遠建議,下一階段應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奠定基礎,從而帶動城鄉居民的穩定增收。

  另一方麵,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升級步伐也在加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1%,比2012年下降2.9個百分點,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足標準;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比2012年提高2.0、0.7和1.3個百分點。

  對此,萬海遠表示,中等收入者是釋放消費紅利的主力軍,也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動力之一。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對於我國經濟社會“調結構、穩增長、促發展、保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楊穗告訴記者,未來應在三方麵繼續發力。一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促進居民收入提高。二是強化政府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這需要完善財稅體製和社會保障體製,縮小社會保障待遇的城鄉差距和部門差距。三是消除分配不公、提高收入流動。既要完善要素價格機製,激勵人們憑借個人才能和努力獲得市場回報;又要打破壟斷,調節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十九大報告明確稅收調節的政策導向,在市場分配條件下,收入來源多樣,收入差距較大是客觀存在,要結合我國正在推進的稅收製度改革,使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激勵創新創造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萬海遠說。

(記者 班娟娟)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