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水資源稅試點首輪擴圍在即 多地密集開展調研準備
更新時間:2017-10-16 8:36: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水資源稅試點首輪擴圍在即

  多地密集開展調研準備工作,京津魯等地有望納入首輪擴圍

  作為綠色稅收,我國資源稅改革以及水資源稅試點均已走過一年多時光。《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當前,水資源稅試點分步擴圍正在密集籌備中,包括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有望納入首輪擴圍。

  記者了解到,為了深入了解水資源稅改革有關情況,切實做好改革前期工作,陝西、內蒙古等多地已經密集開展調研準備工作。據悉,調研準備工作包括成立當地財政、水利、住建、地稅等部門組成的調研組,對當地水資源、供水設施、取水單位以及水資源費收入等情況,研究分析水資源費改稅對當地水資源節約保護、企業稅負、財政收入等方麵的影響等,並分析研判存在的問題和麵臨的挑戰,對建立征收管理製度、調整水資源稅征收標準及結構、製定稅收返還政策、明確征管主體責任等形成建議和改革依據。

  “水資源費改稅給地方財稅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征管部門的技術配置、征收地和各級政府利益鏈條理順等。”一位地方財稅係統人士指出,目前正在為水資源稅下一步的開征緊鑼密鼓地做著前期準備,包括深入到重點企業調研,實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核對相關數據,與企業財務負責人座談,介紹水資源稅稅收政策,聽取企業關於水資源稅征管工作的意見建議等。

  社科院中國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水資源雖然是可再生資源,但是我國整體還是缺水國家,水資源稅試點擴圍很有必要。

  蔣震表示,水資源稅的擴圍試點地區選擇應該會綜合考慮水資源狀況和產業結構。水資源稅的大的功能就是調節用水結構,節約用水,構建生態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他看來,“在水資源相對匱乏、產業結構偏重化的地區推廣,這樣改革的效果可能會更加明顯。”

  作為我國首個水資源稅試點,河北稅改於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啟動。河北省財政廳副廳長李傑剛介紹,推進一年多來,試點成效逐步顯現,初步實現了預期目標。一方麵,征管漏洞得以堵塞,水資源稅收入明顯增長。受稅收征收剛性和超采區地下水稅額標準提高等因素影響,與試點前水資源費相比,水資源稅收入增長明顯。另一方麵,試點一年來,稅改“綠色”紅利顯現,用水戶節水意識普遍增強,2016年全省總用水量比2015年減少4.6億噸。

  “改革後抽取地下水、超采區、高耗水企業稅負明顯增加,較大的稅額差有利於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用水結構。”河北省地稅局稅政一處處長高會民說。為降低地下水用水成本壓力,河北規模以上用水企業紛紛調整用水結構,如廊坊市前進鋼鐵公司投資建設廢水深度處理綜合利用項目與雨水回收工程,取用地下水不到用水總量的2%;再如,處於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唐山三友集團通過加大地表水用量和改進海水淡化工藝,地下水用量比重從改革前的60%下降到當前的8.7%。

  “水資源稅改革不是簡單的費改稅,而是破解管理體製機製障礙的重要抓手,是一項係統性的長期工程。”李傑剛指出,河北已經逐步構建起“水利核準、納稅申報、地稅征收、聯合監管、信息共享”的水資源稅改革模式。

  與水資源稅試點同時推進的,還有資源稅改革。2016年7月1日全麵推開至今,水資源稅改革的多重紅利已經顯現。數據顯示,資源稅改革一年來全國共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資源稅近42億元,通過資源稅收的調節作用,推動綠色發展。

  江蘇省淮安市一家化工行業龍頭企業有關負責人指出,從去年7月到今年6月,共計繳納資源稅1816萬餘元,相比以前從量計征方法征稅,實際減輕稅負近1455萬元。減下來的資金全部投入到技術創新和資源循環利用上,走出了資源綜合利用的新路。

  此次資源稅改革,最大亮點是將從量計征變為從價計征,雖一字之差,卻影響重大。“從價計征建立了稅收與資源價格直接掛鉤的調節機製,使資源稅收入與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優劣的礦價掛鉤,有利於調節資源收益,保障資源產業持續健康運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增強全社會的生態保護意識。”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表示。

  此外,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表示,以往,尋找富礦、丟棄貧礦的“吃白菜心”式開發,造成資源嚴重浪費。資源稅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特別是在資源稅從價計征的正向調節作用下,礦產企業紛紛摒棄原來“采富棄貧”的經營模式,轉而選擇“吃幹榨淨”低品位礦。

  專家還指出,資源稅改革在釋放減稅紅利,引導企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涵養著優質、綠色的稅源,優化了營改增後地方稅體係。(記者 孫韶華)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水資源稅試點首輪擴圍在即 多地密集開展調研準備
2017-10-16 8:36: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水資源稅試點首輪擴圍在即

  多地密集開展調研準備工作,京津魯等地有望納入首輪擴圍

  作為綠色稅收,我國資源稅改革以及水資源稅試點均已走過一年多時光。《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當前,水資源稅試點分步擴圍正在密集籌備中,包括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有望納入首輪擴圍。

  記者了解到,為了深入了解水資源稅改革有關情況,切實做好改革前期工作,陝西、內蒙古等多地已經密集開展調研準備工作。據悉,調研準備工作包括成立當地財政、水利、住建、地稅等部門組成的調研組,對當地水資源、供水設施、取水單位以及水資源費收入等情況,研究分析水資源費改稅對當地水資源節約保護、企業稅負、財政收入等方麵的影響等,並分析研判存在的問題和麵臨的挑戰,對建立征收管理製度、調整水資源稅征收標準及結構、製定稅收返還政策、明確征管主體責任等形成建議和改革依據。

  “水資源費改稅給地方財稅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征管部門的技術配置、征收地和各級政府利益鏈條理順等。”一位地方財稅係統人士指出,目前正在為水資源稅下一步的開征緊鑼密鼓地做著前期準備,包括深入到重點企業調研,實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核對相關數據,與企業財務負責人座談,介紹水資源稅稅收政策,聽取企業關於水資源稅征管工作的意見建議等。

  社科院中國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水資源雖然是可再生資源,但是我國整體還是缺水國家,水資源稅試點擴圍很有必要。

  蔣震表示,水資源稅的擴圍試點地區選擇應該會綜合考慮水資源狀況和產業結構。水資源稅的大的功能就是調節用水結構,節約用水,構建生態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他看來,“在水資源相對匱乏、產業結構偏重化的地區推廣,這樣改革的效果可能會更加明顯。”

  作為我國首個水資源稅試點,河北稅改於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啟動。河北省財政廳副廳長李傑剛介紹,推進一年多來,試點成效逐步顯現,初步實現了預期目標。一方麵,征管漏洞得以堵塞,水資源稅收入明顯增長。受稅收征收剛性和超采區地下水稅額標準提高等因素影響,與試點前水資源費相比,水資源稅收入增長明顯。另一方麵,試點一年來,稅改“綠色”紅利顯現,用水戶節水意識普遍增強,2016年全省總用水量比2015年減少4.6億噸。

  “改革後抽取地下水、超采區、高耗水企業稅負明顯增加,較大的稅額差有利於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用水結構。”河北省地稅局稅政一處處長高會民說。為降低地下水用水成本壓力,河北規模以上用水企業紛紛調整用水結構,如廊坊市前進鋼鐵公司投資建設廢水深度處理綜合利用項目與雨水回收工程,取用地下水不到用水總量的2%;再如,處於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唐山三友集團通過加大地表水用量和改進海水淡化工藝,地下水用量比重從改革前的60%下降到當前的8.7%。

  “水資源稅改革不是簡單的費改稅,而是破解管理體製機製障礙的重要抓手,是一項係統性的長期工程。”李傑剛指出,河北已經逐步構建起“水利核準、納稅申報、地稅征收、聯合監管、信息共享”的水資源稅改革模式。

  與水資源稅試點同時推進的,還有資源稅改革。2016年7月1日全麵推開至今,水資源稅改革的多重紅利已經顯現。數據顯示,資源稅改革一年來全國共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資源稅近42億元,通過資源稅收的調節作用,推動綠色發展。

  江蘇省淮安市一家化工行業龍頭企業有關負責人指出,從去年7月到今年6月,共計繳納資源稅1816萬餘元,相比以前從量計征方法征稅,實際減輕稅負近1455萬元。減下來的資金全部投入到技術創新和資源循環利用上,走出了資源綜合利用的新路。

  此次資源稅改革,最大亮點是將從量計征變為從價計征,雖一字之差,卻影響重大。“從價計征建立了稅收與資源價格直接掛鉤的調節機製,使資源稅收入與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優劣的礦價掛鉤,有利於調節資源收益,保障資源產業持續健康運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增強全社會的生態保護意識。”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表示。

  此外,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表示,以往,尋找富礦、丟棄貧礦的“吃白菜心”式開發,造成資源嚴重浪費。資源稅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特別是在資源稅從價計征的正向調節作用下,礦產企業紛紛摒棄原來“采富棄貧”的經營模式,轉而選擇“吃幹榨淨”低品位礦。

  專家還指出,資源稅改革在釋放減稅紅利,引導企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涵養著優質、綠色的稅源,優化了營改增後地方稅體係。(記者 孫韶華)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