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習近平春節“走親戚”:滿滿的都是牽掛
更新時間:2016-1-27 8:38:35    來源:新華網

  【學習進行時】“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習近平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說:“全麵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困難群眾,在習近平心中有著極重的分量;貧困地區,是他春節前夕走訪去的最多的地方。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春節“走親戚”:滿滿的都是牽掛》,從習近平春節前夕訪貧問苦的腳步中感受總書記心中對困難群眾的深深牽掛。

  春節走親戚,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人們歡聚一堂,回憶過往展望未來,共同祝福在新的一年裏生活幸福和美。每到春節前夕年味漸濃之時,習近平都奔波在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幹部群眾的路上。他深入到群眾當中去,拉家常、問冷暖,聽民聲、解民意。用老百姓的話說,“總書記沒有一點架子,到家裏就跟走親戚一樣”。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習近平一再強調,要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他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說:“全麵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

  困難群眾,在習近平心中有著極重的分量;貧困地區,是他春節前夕走訪去的最多的地方。

  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來到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看望鄉親們。這是習近平與一名小女孩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赴甘肅調研。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定西、臨夏等地是連片特困地區,古來就有“瘠苦甲於天下”之稱。習近平十分惦記這裏的困難群眾,先後來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

  習近平同鄉親們手拉著手嘮家常,詢問糧食夠不夠吃,低保有沒有保證,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學上,年貨有沒有備好。他強調,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幹實幹,早日改變貧困麵貌。

  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改善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這是2014年1月27日,在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鄉)冬季那達慕“五畜祈福”儀式上,習近平按照蒙古族習俗,用無名指蘸上銀碗盛著的鮮牛奶彈了三下,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畜興旺,人民幸福安康。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赴內蒙古調研。習近平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興安盟阿爾山市。這裏是林區,這些年禁伐,正處於艱難的產業轉型之中。習近平來到困難職工家中,察地窖,摸火牆,看年貨,坐炕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習近平來到錫林郭勒盟81歲的牧民瑪吉格家,在蒙古包中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起家常。“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購物方便不方便?”“家裏養了多少隻羊、多少匹馬?”“收入怎麼樣?”習近平問得很細。

  習近平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看老鄉,千萬別忽視了分布在農村牧區、邊疆廣大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中國共產黨一再強調,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這是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在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同村民們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赴陝西調研。習近平來到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並給鄉親們送上他自己出錢采辦的年貨。延川是革命老區縣,梁家河村位於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5公裏處的大山溝裏。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梁家河村插隊落戶,在這裏勞動生活了7年,在這裏他有了堅定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在梁家河村村委會的小院裏,村民梁耀才握著總書記的手說,你那年寄給我的錢收到了,這份情義忘不了。原來,梁耀才妻子生了重病,習近平得知後,寄來1000塊錢。

  在山上的果林,習近平現場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蘋果銷路怎麼樣?一畝收入有多少?有農貸嗎?”“村民的醫保都上了吧?孩子上學沒問題吧?”總書記細細問著。

  習近平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我們要永遠珍惜、永遠銘記。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麵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區發展步伐,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麵小康社會。

  習近平心裏裝著千百個“布楞溝”“興安盟”“梁家河”……民生為上,不忘根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全麵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習近平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滿含著對人民的摯愛、對困難群眾的牽掛。

  習近平了解社情民意、體察冷暖疾苦、落實惠民政策,溫暖了困難群眾的心,也溫暖了全國人民的心,必將凝聚起強大的力量,上下同心、合力攻堅,如期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策劃:陳淑君 孫佳悅 張芳玲)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習近平春節“走親戚”:滿滿的都是牽掛
2016-1-27 8:38:35    來源:新華網

  【學習進行時】“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習近平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說:“全麵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困難群眾,在習近平心中有著極重的分量;貧困地區,是他春節前夕走訪去的最多的地方。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春節“走親戚”:滿滿的都是牽掛》,從習近平春節前夕訪貧問苦的腳步中感受總書記心中對困難群眾的深深牽掛。

  春節走親戚,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人們歡聚一堂,回憶過往展望未來,共同祝福在新的一年裏生活幸福和美。每到春節前夕年味漸濃之時,習近平都奔波在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幹部群眾的路上。他深入到群眾當中去,拉家常、問冷暖,聽民聲、解民意。用老百姓的話說,“總書記沒有一點架子,到家裏就跟走親戚一樣”。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習近平一再強調,要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他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說:“全麵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

  困難群眾,在習近平心中有著極重的分量;貧困地區,是他春節前夕走訪去的最多的地方。

  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來到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看望鄉親們。這是習近平與一名小女孩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赴甘肅調研。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定西、臨夏等地是連片特困地區,古來就有“瘠苦甲於天下”之稱。習近平十分惦記這裏的困難群眾,先後來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

  習近平同鄉親們手拉著手嘮家常,詢問糧食夠不夠吃,低保有沒有保證,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學上,年貨有沒有備好。他強調,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幹實幹,早日改變貧困麵貌。

  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改善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這是2014年1月27日,在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鄉)冬季那達慕“五畜祈福”儀式上,習近平按照蒙古族習俗,用無名指蘸上銀碗盛著的鮮牛奶彈了三下,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畜興旺,人民幸福安康。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赴內蒙古調研。習近平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興安盟阿爾山市。這裏是林區,這些年禁伐,正處於艱難的產業轉型之中。習近平來到困難職工家中,察地窖,摸火牆,看年貨,坐炕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習近平來到錫林郭勒盟81歲的牧民瑪吉格家,在蒙古包中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起家常。“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購物方便不方便?”“家裏養了多少隻羊、多少匹馬?”“收入怎麼樣?”習近平問得很細。

  習近平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看老鄉,千萬別忽視了分布在農村牧區、邊疆廣大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中國共產黨一再強調,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這是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在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同村民們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赴陝西調研。習近平來到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並給鄉親們送上他自己出錢采辦的年貨。延川是革命老區縣,梁家河村位於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5公裏處的大山溝裏。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梁家河村插隊落戶,在這裏勞動生活了7年,在這裏他有了堅定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在梁家河村村委會的小院裏,村民梁耀才握著總書記的手說,你那年寄給我的錢收到了,這份情義忘不了。原來,梁耀才妻子生了重病,習近平得知後,寄來1000塊錢。

  在山上的果林,習近平現場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蘋果銷路怎麼樣?一畝收入有多少?有農貸嗎?”“村民的醫保都上了吧?孩子上學沒問題吧?”總書記細細問著。

  習近平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指出,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我們要永遠珍惜、永遠銘記。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麵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區發展步伐,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麵小康社會。

  習近平心裏裝著千百個“布楞溝”“興安盟”“梁家河”……民生為上,不忘根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全麵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習近平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滿含著對人民的摯愛、對困難群眾的牽掛。

  習近平了解社情民意、體察冷暖疾苦、落實惠民政策,溫暖了困難群眾的心,也溫暖了全國人民的心,必將凝聚起強大的力量,上下同心、合力攻堅,如期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策劃:陳淑君 孫佳悅 張芳玲)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