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新華社評論員:轉變作風貫徹“三嚴三實”新要求
更新時間:2015-8-5 8:56: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4日電題:轉變作風,貫徹“三嚴三實”新要求——“增強發展信心、做好經濟工作”之三

  新華社評論員

  事以做成,業靠人興。不管什麼工作,都要靠人的主觀努力來完成。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麵對“三期疊加”、“兩難”增多的挑戰,是一籌莫展、消極無為還是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很大程度上決定經濟工作的成效甚至成敗。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必須加快轉變作風,更加注重按“三嚴三實”要求做好經濟工作,精準分析和深入判斷經濟發展趨向、基本特征和各方麵影響,提高政策質量和可操作性,紮紮實實把事情辦好。這為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工作作風破解難題、應對挑戰,做好當前經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貫徹“三嚴三實”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激發求真務實的勁頭、拓展實在管用的思路,就能鞏固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更高目標。

  經濟發展是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工作是執政興國的中心工作。發展經濟是實打實的任務,來不得半點虛功。沒有“嚴”的要求、缺乏“實”的勁頭,想幹好經濟工作是不可能的。新常態下,新舊動力正處在轉換的關鍵時刻,舊動力日趨減弱,新動力尚未完全形成,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穩增長任務更加艱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任務更加緊迫。隻有認清發展大勢、把握規律走勢、振奮工作狀態、拿出有效對策,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在實幹中破解前進中的諸多難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所在,推動經濟發展關鍵在全麵深化改革。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啃硬骨頭、涉險灘,一靠信心二靠能力,歸結起來就是要緊緊圍繞“三嚴三實”這個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來轉作風、強本領,解開發展難題、攻克發展難關,用又“嚴”又“實”的作風保障改革力度不減、進度不慢、措施落地。

  作風是一種工作狀態,體現了形象,也代表著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領導幹部是否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個重要檢驗。”沒有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謀劃不實、做事漂浮,幹工作大而化之、浮皮潦草,抓落實雷聲大、雨點小,見難題繞道走、有矛盾躲著行,或為官不為、或為官亂為,搞“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的選擇性落實,隻會貽誤改革時機、遲滯改革進展,導致改革決策部署遭遇“中梗阻”、難以落地。堅決糾正工作中不“嚴”不“實”的突出問題,始終堅持“三嚴三實”的選人用人導向,讓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幹,就能激活一池春水,打開工作局麵。

  當前,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既麵臨真抓實幹、積極作為的新要求,也麵臨怎麼幹、如何為的新考驗。從以審批權為核心的事前管理舊模式,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事中事後監管服務為重點的新模式;從簡單依靠增加投資、擴大規模拉動經濟增長到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產業結構、釋放擴大內需來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從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長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等諸多方麵,經濟工作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宏觀調控方式和微觀監管服務模式也有很多創新,對轉變工作方式、工作作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總體看,過去抓經濟工作的老思路、老模式、老辦法越來越行不通了,越需要以“嚴”的要求校正幹部為人做事的基準,以“實”的標準打牢幹事創業的根基,在實踐中闖出改革發展的新路。廣大黨員幹部隻有在實實在在抓改革、抓落實、謀發展、謀創新中體現勇擔當、善作為的良好狀態,才能當好改革促進派,成為改革實幹家。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成就偉大事業,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和實幹。我們已經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處在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曆史階段。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不折不扣讓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加人民獲得感,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合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轉型升級的局麵,就一定能繼續書寫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新傳奇。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華社評論員:轉變作風貫徹“三嚴三實”新要求
2015-8-5 8:56: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4日電題:轉變作風,貫徹“三嚴三實”新要求——“增強發展信心、做好經濟工作”之三

  新華社評論員

  事以做成,業靠人興。不管什麼工作,都要靠人的主觀努力來完成。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麵對“三期疊加”、“兩難”增多的挑戰,是一籌莫展、消極無為還是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很大程度上決定經濟工作的成效甚至成敗。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必須加快轉變作風,更加注重按“三嚴三實”要求做好經濟工作,精準分析和深入判斷經濟發展趨向、基本特征和各方麵影響,提高政策質量和可操作性,紮紮實實把事情辦好。這為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工作作風破解難題、應對挑戰,做好當前經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貫徹“三嚴三實”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激發求真務實的勁頭、拓展實在管用的思路,就能鞏固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更高目標。

  經濟發展是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工作是執政興國的中心工作。發展經濟是實打實的任務,來不得半點虛功。沒有“嚴”的要求、缺乏“實”的勁頭,想幹好經濟工作是不可能的。新常態下,新舊動力正處在轉換的關鍵時刻,舊動力日趨減弱,新動力尚未完全形成,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穩增長任務更加艱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任務更加緊迫。隻有認清發展大勢、把握規律走勢、振奮工作狀態、拿出有效對策,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在實幹中破解前進中的諸多難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所在,推動經濟發展關鍵在全麵深化改革。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啃硬骨頭、涉險灘,一靠信心二靠能力,歸結起來就是要緊緊圍繞“三嚴三實”這個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來轉作風、強本領,解開發展難題、攻克發展難關,用又“嚴”又“實”的作風保障改革力度不減、進度不慢、措施落地。

  作風是一種工作狀態,體現了形象,也代表著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領導幹部是否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個重要檢驗。”沒有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謀劃不實、做事漂浮,幹工作大而化之、浮皮潦草,抓落實雷聲大、雨點小,見難題繞道走、有矛盾躲著行,或為官不為、或為官亂為,搞“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的選擇性落實,隻會貽誤改革時機、遲滯改革進展,導致改革決策部署遭遇“中梗阻”、難以落地。堅決糾正工作中不“嚴”不“實”的突出問題,始終堅持“三嚴三實”的選人用人導向,讓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幹,就能激活一池春水,打開工作局麵。

  當前,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既麵臨真抓實幹、積極作為的新要求,也麵臨怎麼幹、如何為的新考驗。從以審批權為核心的事前管理舊模式,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事中事後監管服務為重點的新模式;從簡單依靠增加投資、擴大規模拉動經濟增長到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產業結構、釋放擴大內需來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從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長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等諸多方麵,經濟工作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宏觀調控方式和微觀監管服務模式也有很多創新,對轉變工作方式、工作作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總體看,過去抓經濟工作的老思路、老模式、老辦法越來越行不通了,越需要以“嚴”的要求校正幹部為人做事的基準,以“實”的標準打牢幹事創業的根基,在實踐中闖出改革發展的新路。廣大黨員幹部隻有在實實在在抓改革、抓落實、謀發展、謀創新中體現勇擔當、善作為的良好狀態,才能當好改革促進派,成為改革實幹家。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成就偉大事業,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和實幹。我們已經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處在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曆史階段。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不折不扣讓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加人民獲得感,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合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轉型升級的局麵,就一定能繼續書寫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新傳奇。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