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開創法治中國新天地
——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述評
更新時間:2014-10-20 9:1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大幕將啟。“依法治國”,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曆史坐標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全黨作出的戰略抉擇,高揚法治精神、發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既是對我們黨法治思想、法治實踐的總結,更將掀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嶄新一頁。

  依法治國,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命題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全麵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麵推進依法治國。”

  法治,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艱辛探索。

  法治,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曆史的演進為中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開啟了時間窗口——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從“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理念”到“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從“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到“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一係列重大思想重要論斷,一係列關鍵部署核心舉措,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指明了方向,為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時的中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已進入倒計時,而經濟社會發展則麵臨許多新形勢新課題——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範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當下社會問題複雜性與應對方式簡單化之間的矛盾……

  “時代已經給出命題,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邁過前進道路上的溝溝坎坎,考驗著新一屆黨中央的智慧和魄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所所長李林說。

  黨的十八大之後不久,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高度,鮮明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要思想。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的基本準則;法治國家是主體,法治政府是重點,法治社會是基礎。”國務院法製辦副主任袁曙宏指出,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堅持”是建設法治中國的總布局。

  在這一總布局的架構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一係列理論闡述,不斷豐富和完善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必須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

  這些重要論述,既有對多年來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的一脈相承,又有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的創新發展,為新時期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國經濟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和權利意識日益增強,再像過去那樣運用權力思維、行政思維甚至人治思維來管理國家和社會已經不行了。”袁曙宏說。

  時代呼喚依法治國,群眾期盼依法治國。

  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直麵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麵部署——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係統性。”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堅決整治以權謀私、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問題,嚴禁侵犯群眾合法權益。”

  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誌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政策是國家法律的先導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據和執法司法的重要指導。”

  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全麵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建設,提高反腐敗法律製度執行力,讓法律製度剛性運行。”

  ……

  專家指出,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既有理論層麵的深邃思考,又有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麵的具體部署,展現出係統推進、重點突破的態勢。

  依法治國,中華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全麵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指引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向著製度化、法律化不斷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我們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不斷提高,良好的法治環境正在形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麵深化改革的號角。如何處理深化改革所必需的“破”與法律規定上“立”之間的關係,成為檢驗執政者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一個風向標。

  2014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海外媒體評價說,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誌,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界限,正如習近平所言,凡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形成以後,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總體上已經有法可依。“全麵深化改革,首先要求堅持依法辦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闞珂說。

  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立法機關集中開展對法律的“立改廢”工作,既釋放了依法治國的強烈信號,也為全麵深化改革能夠按照“施工圖”蹄疾步穩地向前推進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全麵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們黨要實現改革意圖,尤其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來指導立法工作,將黨內通過的改革舉措,通過國家製度的形式科學地固定下來,在程序化的環節中予以落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說。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讓權力在法治的框架內運行,嚴格依法行政,營造透明有序、公平正義的市場環境,是執政黨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抓住主要矛盾和重點問題,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行政體製改革。

  “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論斷,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決心和意誌。

  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到工商登記製度改革的全麵鋪開;從一份份“權力清單”的公布,到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少,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簡政放權不斷向縱深推進。

  “這背後是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理念的強大支撐。”中國行政體製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張占斌說。

  當前,我國正麵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廣大人民群眾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日益提高。

  近年來,佘祥林、趙作海等冤錯案的曝光,使公正司法問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加快推進司法體製改革,提上了黨和政府的議事日程。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司法製度,歸根到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評價一個國家的司法製度,關鍵看是否符合國情、能否解決本國實際問題。”陳衛東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司法體製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表明了中央對司法體製改革的高度重視。

  延續半個世紀的勞教製度退出曆史舞台,密集出台防範冤假錯案製度規定,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製度,全麵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嚴格規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製,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製、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係列司法體製機製改革舉措相繼推出,著眼全局謀劃、注重頂層設計、解決現實問題。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指針。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誌。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是執政黨的自覺擔當,更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強黨的建設、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思想。加強黨內法規製度建設,紮緊製度的籠子,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八大後,黨中央集中清理黨內法規,1978年以來製定的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近四成被廢止或宣布失效。去年5月,兩部黨內的“立法法”《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製定條例》及《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備案規定》公布。

  黨必須和善於通過法律來治國理政,以確保國家政權運行的製度化、規範化、有序化。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任鐵纓說,集中清理之後,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中吸納這些年黨建創新的成果,黨的法規製度將更加具有生命力,將為管黨治黨、執政治國提供更好的製度保障。

  依法治國,實現中國夢的康莊大道

  “我們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

  一年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決策,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

  今天,黨的中央全會將研究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以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已然清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前景呈現眼前。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是法治中國的根本遵循;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這是法治中國的製度基石;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是法治中國的實現路徑。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黨領導人民製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國家有關監督機關要擔負起憲法和法律監督職責,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健全監督機製和程序,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

  “憲法權威就是憲法得到全社會普遍的認同、自覺遵守、有效維護的一種理念、文化與力量,表現為憲法至上,所有的公權力、國家活動都要受憲法的約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說。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積極探索實踐、拿出真招實招——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複雜龐大的係統工程。依法治國需要在每一個具體目標的落實中得到檢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係和考核標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認為,建立這樣的體係和標準,可以使國家法治化進程得到“方向標”的引領和“觀察儀”“監測器”的評價,可以適時防止、預警、糾正破壞法治現象的發生,使法治成為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學習借鑒、發展繼承法治理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了“禮法合治,德主刑輔”這一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精髓要旨。

  “這是執政黨治國理政認識的重大提升,為科學汲取古人治國理政智慧提供了鏡鑒。”專家指出,“數千年來,‘禮’與‘德’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也必將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

  對一個國家而言,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與這個國家的曆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解決中國的問題隻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

  對國家的公民而言,對於法、禮、德等規則的遵守,就是要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行為規範,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道德的紅線不能觸碰,法律的義務不能棄、道德的責任不能丟。”李林指出。

  依法治國,貴在樹立法治理念,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義、尊重程序、保障人權的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精神,重在讓人們對法治形成信仰,使法治變成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切難題,隻有在改革中才能破解;一切願景,隻有在實幹中才能實現。

  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為新起點,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必將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法治中國更加光明的前景。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秦傑、霍小光、張曉鬆、陳菲、楊維漢、王宇、鄒偉)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0日 01 版)
文章編輯:李洋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開創法治中國新天地
——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述評
2014-10-20 9:1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大幕將啟。“依法治國”,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曆史坐標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全黨作出的戰略抉擇,高揚法治精神、發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既是對我們黨法治思想、法治實踐的總結,更將掀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嶄新一頁。

  依法治國,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命題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全麵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麵推進依法治國。”

  法治,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艱辛探索。

  法治,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曆史的演進為中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開啟了時間窗口——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從“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理念”到“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從“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到“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一係列重大思想重要論斷,一係列關鍵部署核心舉措,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指明了方向,為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時的中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已進入倒計時,而經濟社會發展則麵臨許多新形勢新課題——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範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當下社會問題複雜性與應對方式簡單化之間的矛盾……

  “時代已經給出命題,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邁過前進道路上的溝溝坎坎,考驗著新一屆黨中央的智慧和魄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所所長李林說。

  黨的十八大之後不久,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高度,鮮明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要思想。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的基本準則;法治國家是主體,法治政府是重點,法治社會是基礎。”國務院法製辦副主任袁曙宏指出,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堅持”是建設法治中國的總布局。

  在這一總布局的架構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一係列理論闡述,不斷豐富和完善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必須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

  這些重要論述,既有對多年來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的一脈相承,又有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的創新發展,為新時期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國經濟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和權利意識日益增強,再像過去那樣運用權力思維、行政思維甚至人治思維來管理國家和社會已經不行了。”袁曙宏說。

  時代呼喚依法治國,群眾期盼依法治國。

  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直麵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麵部署——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係統性。”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堅決整治以權謀私、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問題,嚴禁侵犯群眾合法權益。”

  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誌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政策是國家法律的先導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據和執法司法的重要指導。”

  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全麵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建設,提高反腐敗法律製度執行力,讓法律製度剛性運行。”

  ……

  專家指出,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既有理論層麵的深邃思考,又有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麵的具體部署,展現出係統推進、重點突破的態勢。

  依法治國,中華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全麵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指引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向著製度化、法律化不斷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我們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不斷提高,良好的法治環境正在形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麵深化改革的號角。如何處理深化改革所必需的“破”與法律規定上“立”之間的關係,成為檢驗執政者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一個風向標。

  2014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海外媒體評價說,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誌,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界限,正如習近平所言,凡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形成以後,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總體上已經有法可依。“全麵深化改革,首先要求堅持依法辦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闞珂說。

  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立法機關集中開展對法律的“立改廢”工作,既釋放了依法治國的強烈信號,也為全麵深化改革能夠按照“施工圖”蹄疾步穩地向前推進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全麵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們黨要實現改革意圖,尤其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來指導立法工作,將黨內通過的改革舉措,通過國家製度的形式科學地固定下來,在程序化的環節中予以落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說。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讓權力在法治的框架內運行,嚴格依法行政,營造透明有序、公平正義的市場環境,是執政黨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抓住主要矛盾和重點問題,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行政體製改革。

  “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論斷,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決心和意誌。

  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到工商登記製度改革的全麵鋪開;從一份份“權力清單”的公布,到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少,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簡政放權不斷向縱深推進。

  “這背後是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理念的強大支撐。”中國行政體製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張占斌說。

  當前,我國正麵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廣大人民群眾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日益提高。

  近年來,佘祥林、趙作海等冤錯案的曝光,使公正司法問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加快推進司法體製改革,提上了黨和政府的議事日程。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司法製度,歸根到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評價一個國家的司法製度,關鍵看是否符合國情、能否解決本國實際問題。”陳衛東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司法體製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表明了中央對司法體製改革的高度重視。

  延續半個世紀的勞教製度退出曆史舞台,密集出台防範冤假錯案製度規定,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製度,全麵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嚴格規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製,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製、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係列司法體製機製改革舉措相繼推出,著眼全局謀劃、注重頂層設計、解決現實問題。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指針。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誌。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是執政黨的自覺擔當,更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強黨的建設、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思想。加強黨內法規製度建設,紮緊製度的籠子,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八大後,黨中央集中清理黨內法規,1978年以來製定的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近四成被廢止或宣布失效。去年5月,兩部黨內的“立法法”《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製定條例》及《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備案規定》公布。

  黨必須和善於通過法律來治國理政,以確保國家政權運行的製度化、規範化、有序化。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任鐵纓說,集中清理之後,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中吸納這些年黨建創新的成果,黨的法規製度將更加具有生命力,將為管黨治黨、執政治國提供更好的製度保障。

  依法治國,實現中國夢的康莊大道

  “我們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

  一年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決策,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

  今天,黨的中央全會將研究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以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已然清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前景呈現眼前。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是法治中國的根本遵循;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係、嚴密的法治監督體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係,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這是法治中國的製度基石;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是法治中國的實現路徑。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黨領導人民製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國家有關監督機關要擔負起憲法和法律監督職責,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健全監督機製和程序,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

  “憲法權威就是憲法得到全社會普遍的認同、自覺遵守、有效維護的一種理念、文化與力量,表現為憲法至上,所有的公權力、國家活動都要受憲法的約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說。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積極探索實踐、拿出真招實招——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複雜龐大的係統工程。依法治國需要在每一個具體目標的落實中得到檢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係和考核標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認為,建立這樣的體係和標準,可以使國家法治化進程得到“方向標”的引領和“觀察儀”“監測器”的評價,可以適時防止、預警、糾正破壞法治現象的發生,使法治成為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學習借鑒、發展繼承法治理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了“禮法合治,德主刑輔”這一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精髓要旨。

  “這是執政黨治國理政認識的重大提升,為科學汲取古人治國理政智慧提供了鏡鑒。”專家指出,“數千年來,‘禮’與‘德’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也必將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

  對一個國家而言,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與這個國家的曆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解決中國的問題隻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

  對國家的公民而言,對於法、禮、德等規則的遵守,就是要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行為規範,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道德的紅線不能觸碰,法律的義務不能棄、道德的責任不能丟。”李林指出。

  依法治國,貴在樹立法治理念,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義、尊重程序、保障人權的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精神,重在讓人們對法治形成信仰,使法治變成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切難題,隻有在改革中才能破解;一切願景,隻有在實幹中才能實現。

  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為新起點,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必將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法治中國更加光明的前景。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秦傑、霍小光、張曉鬆、陳菲、楊維漢、王宇、鄒偉)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0日 01 版)

文章編輯:李洋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