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尊師重教30年:教師節設立以來教師政策的重要變革
更新時間:2014-9-9 9:1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每逢教師節,曾經是學生的我們,每個人都心存感動與崇敬。今年,在第三十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回顧30年來我國教師政策與製度的突破,喜看教師隊伍建設的巨大成就,我們真切感受到“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正在變為現實……

  從設立教師資格製度到推進教師職稱改革,從教師培訓製度的完善到教師標準化體係的搭建,教師隊伍建設日益製度化、法治化、科學化——30年來,一項項政策、製度的進步與完善,促進了一流教師隊伍建設,助推著我國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

  理念先行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國家意誌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有我們這樣龐大的教師隊伍。30年來,我國1600多萬名教師兢兢業業,教書育人,支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係,支撐著全民族的教育強國夢。而這,離不開國家將提高教師隊伍水平上升為國家意誌、從根本上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

  已經從教五十餘載的北京大學數學係教授、中科院院士薑伯駒說,“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教育都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舞台,教師都將是最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民族的職業。”

  是的,千千萬萬教師是中國教育的脊梁,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完善政策、製度,把1600多萬名教師打造成高素質高水平的生力軍,不僅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呼喚。

  30年來,將教師隊伍建設上升到國家高度,其關鍵舉措步履鏗鏘——

  1985年,我國設立“教師節”。這一時間比1994年國際社會設立國際教師節提前了9年。

  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規定“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對優秀教育工作者給予獎勵”。1993年,教師法頒布,第一次全麵地對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資格和任用、待遇、獎勵等方麵作出了法律規定。此後,《教師資格條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等相繼出台,從法律上保障了教師的合法權益和地位。1996年9月召開的第5次全國師範教育工作會議,確立了跨世紀師範教育改革發展的方針,要求優先發展師範教育。

  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義務教育法(修訂案),其中,將“教師”設為獨立一章,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2009年1月1日,我國又在義務教育學校率先實施績效工資。

  2012年9月,國務院召開全國教師工作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會前印發《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新中國召開的第一個全口徑全國教師工作會議,頒布了第一個全麵部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同年11月,教育部聯合相關部委分別出台了6個配套文件,著力解決各級各類教師隊伍存在的瓶頸問題和突出矛盾。這標誌著教師隊伍建設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項項重要政策、製度的出台,體現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教師工作和教師隊伍的特別關愛。一份份文件背後,體製機製障礙正在掃清,教師隊伍建設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立德樹人

  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師德是教師的靈魂。30年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提升教師隊伍“正能量”。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師德建設政策體係的全覆蓋,從而讓師德建設不僅成為一種道德的呼喚,更成為一種製度層麵的約束。

  30年來,我國曾先後4次頒布中小學職業道德規範,提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等規範要求。

  1997年、2005年,國家教育部門分別印發《關於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高度,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2013年和2014年的兩年間,《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製的意見》《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製的意見》等出台,關於師德檔案、考核、監督、獎懲等製度不斷完善,師德建設步入規範化、製度化、法製化軌道。

  越來越多的教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深刻內涵。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學女教師周玉蘭在路遇劫匪生命受到威脅之際,大聲喊出“什麼都給你,留下孩子們的高考準考證就行!”四川省安縣桑棗鎮桑棗中學校長葉誌平用行動告訴我們,“作為老師,保護學生的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用行動闡釋“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換回更多人的生命,這何嚐不是一次人生的鳳凰涅槃!”

  在這些普通而又偉大的教師身上,彰顯了中國教師的美好形象,展現了新時期豐富的師德內涵。新時期教師群體的良好風貌,正是促進中國教育發展前行的“正能量”。

  加強管理

  構建中國特色教師隊伍標準體係

  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教師隊伍管理需要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需要向科學化、法製化和標準化邁進。

  一支現代化的教師隊伍離不開與之匹配的現代化的管理製度,離不開一整套完善的教師專業標準體係。這個標準體係應該明確各層次、各階段的教師應該達到的條件、具備的素質,並基於此建立一整套從準入、考核,到評價、培訓,晉升、退出的完整的教師職業生涯流程。這是國際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趨勢,更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一個偉大的構想達成共識並逐步付諸實踐,到2020年,構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係。

  2012年,教育部係統設計了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係,由84個標準和規範組成,包括教師專業素質、培養培訓、管理服務和保障監督等多個方麵。令人欣喜的是,一係列填補曆史空白的教師標準同時出台:頒布實施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等,一個完整、係統的中國教師隊伍標準體係逐步建立。

  “教師專業標準,明確了一名合格教師的道德坐標、知識坐標與能力坐標。對教師的基本素養進行了專業的規範,將有力保證我國教師的專業地位、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原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這樣評價。

  與此同時,教師的資格準入製度、培訓製度、職稱改革也在同步推進。《關於首次認定教師資格工作若幹問題的意見》2001年公布,這是新中國首次明確隻有依法取得教師資格證方能被聘任為教師。此後,我國先後在浙江、湖北等6個省份實施教師資格考試改革和定期注冊試點,在嚴把教師入口關、建立教師退出機製方麵邁出了堅實步伐。

  培訓製度旨在滿足教師自我成長的需要。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把發展師範教育和培訓在職教師作為發展教育的戰略措施”。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範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探索在有條件的綜合性高等學校中試辦師範學院。”此後,全國進行了師範教育結構調整,實現了從獨立設置的師範教育體係逐步向多元開放的教師教育體係的轉變。

  2010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啟動,重點培訓農村教師,已經培訓教師493萬人次,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提供了師資保障。同時,針對職業院校教師和普通高校教師的培訓也陸續開展。

  30年來,職稱改革的步伐未曾停歇:1986年,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中學、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首次將中小學教師納入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管理。2009年,國務院第32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製度改革試點,山東濰坊、吉林鬆原、陝西寶雞三個地區先行先試。2011年,國務院第170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擴大改革試點範圍,全國30個省份的109個地級市開展改革試點,截至2013年,試點地級市首次評出806名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的教師。

  從資格準入、到定期注冊,再到終生培訓、職稱晉升,我國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正在提升,一個與教育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現代化教師體係正在形成!

  攻堅克難

  用製度破解教師隊伍建設的棘手難題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待遇不高,讓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吸引力不強——這是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麵臨的難題。如何體現教師為本?如何讓教師生活工作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黨和國家曆來非常重視教師的工資待遇,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對保障教師工資水平都做出了明確規定,曆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製度改革,都對教師作了統籌考慮。1985年明確中小學教師加發教齡津貼,並將工資標準提高10%;1993年設立課時津貼;2006年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崗位績效工資製度。

  30年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穩步提高,增長了43倍,總體實現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國家公務員工資水平。

  為了破解農村師資短缺的“老大難”問題,教育主管部門緊緊抓住培養、培訓、補充、交流等環節,打出係列組合拳。其中,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效果顯著,2007—2013年,6所部屬師範大學共招收7.2萬名免費師範生;迄今,全國已有22個省份開展地方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每年約有3萬名師範生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同時,國家還通過實施特崗計劃,補充大批農村教師,部署教師交流輪崗,縮小城鄉師資差距,實施“國培計劃”,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綜合素質。2004年,國家還實施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采取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優秀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到貧困地區農村學校任教。

  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最樸素,也最動人。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霍健康說,得益於國家政策,貴州實現了多年來北師大畢業生回省就業的零突破。“我們農村教師的住房保障終於和城裏教師一樣了!”鄉村教師們說,“貸款買房,這回不再為月供發愁了。”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袁桂林說,當“農村學校教師”成為非常吸引人的崗位時,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發展就真的實現了。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師強則民族強。30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下,在一項項政策和製度的推動下,廣大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整體素質和專業化程度得以提升,精神麵貌和社會地位都發生了極大改變。

  30年,理念更新,製度推進;30年,人民教師,為中國夢助力。

文章編輯:李洋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尊師重教30年:教師節設立以來教師政策的重要變革
2014-9-9 9:1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每逢教師節,曾經是學生的我們,每個人都心存感動與崇敬。今年,在第三十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回顧30年來我國教師政策與製度的突破,喜看教師隊伍建設的巨大成就,我們真切感受到“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正在變為現實……

  從設立教師資格製度到推進教師職稱改革,從教師培訓製度的完善到教師標準化體係的搭建,教師隊伍建設日益製度化、法治化、科學化——30年來,一項項政策、製度的進步與完善,促進了一流教師隊伍建設,助推著我國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

  理念先行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國家意誌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有我們這樣龐大的教師隊伍。30年來,我國1600多萬名教師兢兢業業,教書育人,支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係,支撐著全民族的教育強國夢。而這,離不開國家將提高教師隊伍水平上升為國家意誌、從根本上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

  已經從教五十餘載的北京大學數學係教授、中科院院士薑伯駒說,“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教育都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舞台,教師都將是最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民族的職業。”

  是的,千千萬萬教師是中國教育的脊梁,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完善政策、製度,把1600多萬名教師打造成高素質高水平的生力軍,不僅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呼喚。

  30年來,將教師隊伍建設上升到國家高度,其關鍵舉措步履鏗鏘——

  1985年,我國設立“教師節”。這一時間比1994年國際社會設立國際教師節提前了9年。

  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規定“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對優秀教育工作者給予獎勵”。1993年,教師法頒布,第一次全麵地對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資格和任用、待遇、獎勵等方麵作出了法律規定。此後,《教師資格條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等相繼出台,從法律上保障了教師的合法權益和地位。1996年9月召開的第5次全國師範教育工作會議,確立了跨世紀師範教育改革發展的方針,要求優先發展師範教育。

  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義務教育法(修訂案),其中,將“教師”設為獨立一章,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2009年1月1日,我國又在義務教育學校率先實施績效工資。

  2012年9月,國務院召開全國教師工作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會前印發《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新中國召開的第一個全口徑全國教師工作會議,頒布了第一個全麵部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同年11月,教育部聯合相關部委分別出台了6個配套文件,著力解決各級各類教師隊伍存在的瓶頸問題和突出矛盾。這標誌著教師隊伍建設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項項重要政策、製度的出台,體現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教師工作和教師隊伍的特別關愛。一份份文件背後,體製機製障礙正在掃清,教師隊伍建設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立德樹人

  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師德是教師的靈魂。30年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提升教師隊伍“正能量”。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師德建設政策體係的全覆蓋,從而讓師德建設不僅成為一種道德的呼喚,更成為一種製度層麵的約束。

  30年來,我國曾先後4次頒布中小學職業道德規範,提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等規範要求。

  1997年、2005年,國家教育部門分別印發《關於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高度,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2013年和2014年的兩年間,《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製的意見》《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製的意見》等出台,關於師德檔案、考核、監督、獎懲等製度不斷完善,師德建設步入規範化、製度化、法製化軌道。

  越來越多的教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深刻內涵。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學女教師周玉蘭在路遇劫匪生命受到威脅之際,大聲喊出“什麼都給你,留下孩子們的高考準考證就行!”四川省安縣桑棗鎮桑棗中學校長葉誌平用行動告訴我們,“作為老師,保護學生的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用行動闡釋“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換回更多人的生命,這何嚐不是一次人生的鳳凰涅槃!”

  在這些普通而又偉大的教師身上,彰顯了中國教師的美好形象,展現了新時期豐富的師德內涵。新時期教師群體的良好風貌,正是促進中國教育發展前行的“正能量”。

  加強管理

  構建中國特色教師隊伍標準體係

  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教師隊伍管理需要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需要向科學化、法製化和標準化邁進。

  一支現代化的教師隊伍離不開與之匹配的現代化的管理製度,離不開一整套完善的教師專業標準體係。這個標準體係應該明確各層次、各階段的教師應該達到的條件、具備的素質,並基於此建立一整套從準入、考核,到評價、培訓,晉升、退出的完整的教師職業生涯流程。這是國際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趨勢,更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一個偉大的構想達成共識並逐步付諸實踐,到2020年,構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係。

  2012年,教育部係統設計了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係,由84個標準和規範組成,包括教師專業素質、培養培訓、管理服務和保障監督等多個方麵。令人欣喜的是,一係列填補曆史空白的教師標準同時出台:頒布實施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等,一個完整、係統的中國教師隊伍標準體係逐步建立。

  “教師專業標準,明確了一名合格教師的道德坐標、知識坐標與能力坐標。對教師的基本素養進行了專業的規範,將有力保證我國教師的專業地位、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原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這樣評價。

  與此同時,教師的資格準入製度、培訓製度、職稱改革也在同步推進。《關於首次認定教師資格工作若幹問題的意見》2001年公布,這是新中國首次明確隻有依法取得教師資格證方能被聘任為教師。此後,我國先後在浙江、湖北等6個省份實施教師資格考試改革和定期注冊試點,在嚴把教師入口關、建立教師退出機製方麵邁出了堅實步伐。

  培訓製度旨在滿足教師自我成長的需要。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把發展師範教育和培訓在職教師作為發展教育的戰略措施”。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範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探索在有條件的綜合性高等學校中試辦師範學院。”此後,全國進行了師範教育結構調整,實現了從獨立設置的師範教育體係逐步向多元開放的教師教育體係的轉變。

  2010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啟動,重點培訓農村教師,已經培訓教師493萬人次,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提供了師資保障。同時,針對職業院校教師和普通高校教師的培訓也陸續開展。

  30年來,職稱改革的步伐未曾停歇:1986年,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中學、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首次將中小學教師納入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管理。2009年,國務院第32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製度改革試點,山東濰坊、吉林鬆原、陝西寶雞三個地區先行先試。2011年,國務院第170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擴大改革試點範圍,全國30個省份的109個地級市開展改革試點,截至2013年,試點地級市首次評出806名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的教師。

  從資格準入、到定期注冊,再到終生培訓、職稱晉升,我國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正在提升,一個與教育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現代化教師體係正在形成!

  攻堅克難

  用製度破解教師隊伍建設的棘手難題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待遇不高,讓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吸引力不強——這是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麵臨的難題。如何體現教師為本?如何讓教師生活工作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黨和國家曆來非常重視教師的工資待遇,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對保障教師工資水平都做出了明確規定,曆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製度改革,都對教師作了統籌考慮。1985年明確中小學教師加發教齡津貼,並將工資標準提高10%;1993年設立課時津貼;2006年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崗位績效工資製度。

  30年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穩步提高,增長了43倍,總體實現了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國家公務員工資水平。

  為了破解農村師資短缺的“老大難”問題,教育主管部門緊緊抓住培養、培訓、補充、交流等環節,打出係列組合拳。其中,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效果顯著,2007—2013年,6所部屬師範大學共招收7.2萬名免費師範生;迄今,全國已有22個省份開展地方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每年約有3萬名師範生和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同時,國家還通過實施特崗計劃,補充大批農村教師,部署教師交流輪崗,縮小城鄉師資差距,實施“國培計劃”,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綜合素質。2004年,國家還實施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采取推薦免試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優秀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到貧困地區農村學校任教。

  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最樸素,也最動人。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霍健康說,得益於國家政策,貴州實現了多年來北師大畢業生回省就業的零突破。“我們農村教師的住房保障終於和城裏教師一樣了!”鄉村教師們說,“貸款買房,這回不再為月供發愁了。”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袁桂林說,當“農村學校教師”成為非常吸引人的崗位時,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發展就真的實現了。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師強則民族強。30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下,在一項項政策和製度的推動下,廣大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整體素質和專業化程度得以提升,精神麵貌和社會地位都發生了極大改變。

  30年,理念更新,製度推進;30年,人民教師,為中國夢助力。

文章編輯:李洋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