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城鄉養老保險七月可銜接 農村城市互轉都不虧
更新時間:2014-6-17 9:33:2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原標題:城鄉養老保險七月可銜接 農村城市互轉都不虧

  從今年7月1日開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下稱“職保”)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下稱“城居保”)的參保者被允許在這兩種製度之間進行轉換。

  從2012年11月向公眾征求意見到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在《城鄉養老保險製度銜接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經曆的這一年半的政策準備期中,中國養老保險製度經曆了由“碎片化”向“雙軌製”的演變。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16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表示,《暫行辦法》實行之後,參保者“不管從城裏轉回農村,還是從農村轉回城裏兩頭都不吃虧”。

  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暫行辦法》的實施對於城居保和職保係統的信息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從繳費、支付到轉移都有統一的工作平台,這將有助於減少社保係統中存在的重複繳費以及漏保等問題。

  填補製度銜接空白

  今年2月,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而為一成為城居保,與職保並行為中國覆蓋麵最大的兩大養老保險製度。根據2013年的統計報告,全國參加養老保險總人數達到8.2億人,其中城鎮職工3.22億人,城鄉居民4.98億人。

  在3.22億職保參保人中有4895萬農民工。胡曉義說,《暫行辦法》針對的主要群體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和城鎮就業不穩定的人員。

  《暫行辦法》填補了製度間銜接政策的空白,解決了參保人員特別是農民工在職保和城居保之間的製度銜接問題。

  《暫行辦法》的第五條、第六條規定,參保人員從城居保轉入職保隻轉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但不累計繳費年限,從職保轉向城居保則轉全部個人賬戶儲存額並累計繳費年限,但不轉統籌基金。

  這與2010年實行的職保內部轉移政策不同,當時規定參保者在轉走個人賬戶資金的同時還轉移統籌基金的12%。胡曉義說,由於統籌基金用於現收現付,是否轉走統籌基金並不會影響到參保者的待遇。

  銜接時點對於有轉移需求的參保人來說非常重要,《暫行辦法》規定,參保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辦理銜接手續,在此之前的參保繳費期不需要進行銜接。

  《暫行辦法》要求,45個工作日辦妥轉移手續。廣東省社保局一位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現在各地辦理職工養老保險轉移時都必須經過人社部的轉移接續平台,這個平台附屬於金保工程之下。

  “部裏平台的問題就是一旦出現業務上的疑問,信息係統的主管部門就解決不了,一旦卡殼,我們底下的壓力就很大。”這位人士說。

  據人社部社保中心負責人推算,假定辦理製度銜接人數占當年辦理退休人數的5%,則涉及到轉移接續的參保人每年至少34.7萬人。

  “留不下”的農民工

  中國農民工已超過2.6億人,《暫行辦法》主要的受益群體就是這些農民工,這一政策保證他們在職保中繳納的個人賬戶資金不受損失。然而,低待遇的城居保顯然無法滿足他們在城鎮養老的要求,農民工回鄉養老也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以“人的城鎮化”為重要目標的中國城鎮化之路麵臨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此前就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暫行辦法》對於從職保向城居保這種待遇“從高到低”的轉換給予了充分的保障,但由城居保較低的養老待遇向較高待遇的職保轉換並沒有製度上的突破,參保者仍然必須繳費滿15年才能享受待遇。

  中國的養老保險製度一直對農民工有較為特別的政策。在2009年之前,隻有農民工可以“退保”,在東南沿海農民工較多的地區每年年末社保部門必須抽出專門的人力提供農民工退保服務。2009年職保轉移接續辦法出台之後,封上了農民工退保大門,此次暫行辦法明確提出達不到繳費15年的農民工權益可以轉回農村。

  通過社保轉移接續給農民工留一條“後路”也許是無奈之舉。常年研究農民工問題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章錚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按照農民工的當前收入水平,絕大部分農民工很難留在城市。

  根據他的研究,雖然近年農民工工資有了大幅上漲,但農民工的工資水平隻相當於城市職工工資水平的二分之一,農民工的人均消費支出水平大體隻相當於城市收入最低人口的5%~10%。

  轉回農村之後,農民工麵臨著養老之難。據人社部統計,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到81元,遠低於職保的待遇水平。

  城居保待遇不及低保一半,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中國平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352元、189元。

 

文章編輯:wxj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城鄉養老保險七月可銜接 農村城市互轉都不虧
2014-6-17 9:33:2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原標題:城鄉養老保險七月可銜接 農村城市互轉都不虧

  從今年7月1日開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下稱“職保”)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下稱“城居保”)的參保者被允許在這兩種製度之間進行轉換。

  從2012年11月向公眾征求意見到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在《城鄉養老保險製度銜接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經曆的這一年半的政策準備期中,中國養老保險製度經曆了由“碎片化”向“雙軌製”的演變。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16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表示,《暫行辦法》實行之後,參保者“不管從城裏轉回農村,還是從農村轉回城裏兩頭都不吃虧”。

  清華大學就業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暫行辦法》的實施對於城居保和職保係統的信息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從繳費、支付到轉移都有統一的工作平台,這將有助於減少社保係統中存在的重複繳費以及漏保等問題。

  填補製度銜接空白

  今年2月,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而為一成為城居保,與職保並行為中國覆蓋麵最大的兩大養老保險製度。根據2013年的統計報告,全國參加養老保險總人數達到8.2億人,其中城鎮職工3.22億人,城鄉居民4.98億人。

  在3.22億職保參保人中有4895萬農民工。胡曉義說,《暫行辦法》針對的主要群體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和城鎮就業不穩定的人員。

  《暫行辦法》填補了製度間銜接政策的空白,解決了參保人員特別是農民工在職保和城居保之間的製度銜接問題。

  《暫行辦法》的第五條、第六條規定,參保人員從城居保轉入職保隻轉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但不累計繳費年限,從職保轉向城居保則轉全部個人賬戶儲存額並累計繳費年限,但不轉統籌基金。

  這與2010年實行的職保內部轉移政策不同,當時規定參保者在轉走個人賬戶資金的同時還轉移統籌基金的12%。胡曉義說,由於統籌基金用於現收現付,是否轉走統籌基金並不會影響到參保者的待遇。

  銜接時點對於有轉移需求的參保人來說非常重要,《暫行辦法》規定,參保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辦理銜接手續,在此之前的參保繳費期不需要進行銜接。

  《暫行辦法》要求,45個工作日辦妥轉移手續。廣東省社保局一位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現在各地辦理職工養老保險轉移時都必須經過人社部的轉移接續平台,這個平台附屬於金保工程之下。

  “部裏平台的問題就是一旦出現業務上的疑問,信息係統的主管部門就解決不了,一旦卡殼,我們底下的壓力就很大。”這位人士說。

  據人社部社保中心負責人推算,假定辦理製度銜接人數占當年辦理退休人數的5%,則涉及到轉移接續的參保人每年至少34.7萬人。

  “留不下”的農民工

  中國農民工已超過2.6億人,《暫行辦法》主要的受益群體就是這些農民工,這一政策保證他們在職保中繳納的個人賬戶資金不受損失。然而,低待遇的城居保顯然無法滿足他們在城鎮養老的要求,農民工回鄉養老也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以“人的城鎮化”為重要目標的中國城鎮化之路麵臨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此前就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暫行辦法》對於從職保向城居保這種待遇“從高到低”的轉換給予了充分的保障,但由城居保較低的養老待遇向較高待遇的職保轉換並沒有製度上的突破,參保者仍然必須繳費滿15年才能享受待遇。

  中國的養老保險製度一直對農民工有較為特別的政策。在2009年之前,隻有農民工可以“退保”,在東南沿海農民工較多的地區每年年末社保部門必須抽出專門的人力提供農民工退保服務。2009年職保轉移接續辦法出台之後,封上了農民工退保大門,此次暫行辦法明確提出達不到繳費15年的農民工權益可以轉回農村。

  通過社保轉移接續給農民工留一條“後路”也許是無奈之舉。常年研究農民工問題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章錚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按照農民工的當前收入水平,絕大部分農民工很難留在城市。

  根據他的研究,雖然近年農民工工資有了大幅上漲,但農民工的工資水平隻相當於城市職工工資水平的二分之一,農民工的人均消費支出水平大體隻相當於城市收入最低人口的5%~10%。

  轉回農村之後,農民工麵臨著養老之難。據人社部統計,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到81元,遠低於職保的待遇水平。

  城居保待遇不及低保一半,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中國平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352元、189元。

 

文章編輯:wxj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