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莫言:依然做“農民的兒子”
更新時間:2012-12-7 10:09: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2月6日電(記者 劉一楠 和苗)通訊:莫言:依然做“農民的兒子”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出席新聞發布會,“領獎之行”首次在正式場合亮相。

    麵對150多名媒體記者,莫言坦言,諾貝爾文學獎讓他成為“名人”,但他更盼望回歸平淡生活,繼續文學創作,依然做一個“農民的兒子”。

    “心如巨石,風吹不動”

    當地時間6日正午,莫言身著黑色西裝和灰色印花襯衣,係寶藍色領帶,從側門步入位於瑞典文學院二層大廳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一片相機快門聲中,莫言麵向記者合掌致謝,隨後落座。

    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近兩個月來成為媒體追逐焦點,圍繞他的話題不斷升溫。

    “對我個人來講,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過去我在北京街頭騎自行車,沒有人理睬我。前幾天我騎車在北京走,好幾個年輕姑娘追著我照相,”莫言說,“我一下子知道,我成名人了。”

    至於諾獎榮譽、名人效應帶來的心態變化,莫言的回答斬釘截鐵:“心如巨石,風吹不動。”

    “我父親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莫言是農民的兒子。當然,得獎前是農民的兒子,得獎後依然是農民的兒子。”莫言音調不高,但“依然”兩個字重音清晰可辨。 

    “希望回到書桌前”

    談及眼下最大願望,莫言說:“我最希望回到書桌前,坐下來寫小說。”

    “有人說,一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再也寫不出好的作品,但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家打破了這個‘魔咒’。我一定要努力爭取加入這個優秀作家的行列!”

    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莫言說,他最願意向歐美國家讀者推薦的作品是《生死疲勞》,“因為這部小說有想象力,有童話色彩,也有中國近代的曆史變遷”。

    除個人作品,莫言希望人們把對他個人的熱情轉移到對中國廣大作家身上,也希望人們由閱讀莫言一個人的作品,轉為閱讀更多中國作家的作品。

    莫言說:“我想我的獲獎會引起中國讀者對文學的熱情,我也希望,我的獲獎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保持謙虛本色”

    “領獎之行”是莫言第二次來到斯德哥爾摩

    莫言說,11年前,朋友帶他參觀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地點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本月10日,他將在那裏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我的朋友當時開玩笑說,你好好寫,將來也有可能站在這裏領獎,”莫言說,“我當時心裏也覺得,我要好好寫,一定要爭取站在這裏領獎。現在,我確實到這個地方來領諾貝爾文學獎了。”

    伴隨這段追憶引發的笑聲,莫言坦承,除喜悅之情,自己心中有“很深的慚愧”,“我覺得我自己寫的還是不夠好,還要繼續努力”。

    “我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莫言告訴媒體記者,“我今後還想繼續保持這種謙虛的本色。”

文章編輯:殷愛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莫言:依然做“農民的兒子”
2012-12-7 10:09: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2月6日電(記者 劉一楠 和苗)通訊:莫言:依然做“農民的兒子”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出席新聞發布會,“領獎之行”首次在正式場合亮相。

    麵對150多名媒體記者,莫言坦言,諾貝爾文學獎讓他成為“名人”,但他更盼望回歸平淡生活,繼續文學創作,依然做一個“農民的兒子”。

    “心如巨石,風吹不動”

    當地時間6日正午,莫言身著黑色西裝和灰色印花襯衣,係寶藍色領帶,從側門步入位於瑞典文學院二層大廳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一片相機快門聲中,莫言麵向記者合掌致謝,隨後落座。

    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近兩個月來成為媒體追逐焦點,圍繞他的話題不斷升溫。

    “對我個人來講,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過去我在北京街頭騎自行車,沒有人理睬我。前幾天我騎車在北京走,好幾個年輕姑娘追著我照相,”莫言說,“我一下子知道,我成名人了。”

    至於諾獎榮譽、名人效應帶來的心態變化,莫言的回答斬釘截鐵:“心如巨石,風吹不動。”

    “我父親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莫言是農民的兒子。當然,得獎前是農民的兒子,得獎後依然是農民的兒子。”莫言音調不高,但“依然”兩個字重音清晰可辨。 

    “希望回到書桌前”

    談及眼下最大願望,莫言說:“我最希望回到書桌前,坐下來寫小說。”

    “有人說,一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再也寫不出好的作品,但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家打破了這個‘魔咒’。我一定要努力爭取加入這個優秀作家的行列!”

    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莫言說,他最願意向歐美國家讀者推薦的作品是《生死疲勞》,“因為這部小說有想象力,有童話色彩,也有中國近代的曆史變遷”。

    除個人作品,莫言希望人們把對他個人的熱情轉移到對中國廣大作家身上,也希望人們由閱讀莫言一個人的作品,轉為閱讀更多中國作家的作品。

    莫言說:“我想我的獲獎會引起中國讀者對文學的熱情,我也希望,我的獲獎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保持謙虛本色”

    “領獎之行”是莫言第二次來到斯德哥爾摩

    莫言說,11年前,朋友帶他參觀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地點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本月10日,他將在那裏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我的朋友當時開玩笑說,你好好寫,將來也有可能站在這裏領獎,”莫言說,“我當時心裏也覺得,我要好好寫,一定要爭取站在這裏領獎。現在,我確實到這個地方來領諾貝爾文學獎了。”

    伴隨這段追憶引發的笑聲,莫言坦承,除喜悅之情,自己心中有“很深的慚愧”,“我覺得我自己寫的還是不夠好,還要繼續努力”。

    “我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莫言告訴媒體記者,“我今後還想繼續保持這種謙虛的本色。”

文章編輯:殷愛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