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消除“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的不安全感
更新時間:2012-10-25 9:55: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蘭州10月25日電(記者 屠國璽)每到清晨上學和下午放學時間,在各個小學和幼兒園的門口,總會聚集著大量家長,將自家的孩子親手送進學校或是迎出校園,以實現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無縫對接”,這就是最新熱議的“中國式接送孩子”現象。

    “中國式接送孩子”帶來了許多問題。對孩子而言,過分的嗬護使孩子缺乏必要的鍛煉,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對家長而言,每天早晚的接送得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甚至占據一部分上班時間;而對於社會而言,每天家長接送孩子的各式交通工具,又加劇了學校所在路段的交通擁堵。

    實際這些問題幾乎每個家長都明白,但許多家長仍要“無奈”地將這種接送繼續下去,因為在“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是切切實實的“不安全感”。那麼,這種“不安全感”該如何消除呢?

    我們可以進行一次反向思考:清早,孩子獨自出了自家小區,他是否可以就近走到學校?一路走來人行道上是否沒有胡亂停放和行駛的小汽車,斑馬線上機動車會主動避讓,能容許他安全到達?要是學校離家遠一些,他是否一出門就可以坐上安全的校車,或是乘坐公交車輛也會有大家的幫助?

    實際情況並不如我們的想象,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並不能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能保障他們獨立出行的安全交通環境。所以,消除“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的不安全感,安全交通環境的創建方麵需要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其次,校園及周邊的環境安全也應得到更多關注。近年來,一些發生在校園周邊針對學生人身安全的暴力事件,使家長們心裏感覺不踏實,而校園周邊大量小攤販出售的“垃圾”食品又使家長不得不擔心起孩子的衛生和健康。

    當然,就家長而言,也應該學會“適當”放手,培育孩子主動的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讓孩子得到更多鍛煉和自我成長。

    所以,消除“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的不安全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應該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和重視,特別是要彌補在交通、治安、衛生等多方麵的社會公共政策缺失,才能為孩子的上下學之路築起安全“防火牆”。

文章編輯:殷愛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消除“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的不安全感
2012-10-25 9:55: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蘭州10月25日電(記者 屠國璽)每到清晨上學和下午放學時間,在各個小學和幼兒園的門口,總會聚集著大量家長,將自家的孩子親手送進學校或是迎出校園,以實現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無縫對接”,這就是最新熱議的“中國式接送孩子”現象。

    “中國式接送孩子”帶來了許多問題。對孩子而言,過分的嗬護使孩子缺乏必要的鍛煉,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對家長而言,每天早晚的接送得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甚至占據一部分上班時間;而對於社會而言,每天家長接送孩子的各式交通工具,又加劇了學校所在路段的交通擁堵。

    實際這些問題幾乎每個家長都明白,但許多家長仍要“無奈”地將這種接送繼續下去,因為在“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是切切實實的“不安全感”。那麼,這種“不安全感”該如何消除呢?

    我們可以進行一次反向思考:清早,孩子獨自出了自家小區,他是否可以就近走到學校?一路走來人行道上是否沒有胡亂停放和行駛的小汽車,斑馬線上機動車會主動避讓,能容許他安全到達?要是學校離家遠一些,他是否一出門就可以坐上安全的校車,或是乘坐公交車輛也會有大家的幫助?

    實際情況並不如我們的想象,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並不能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能保障他們獨立出行的安全交通環境。所以,消除“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的不安全感,安全交通環境的創建方麵需要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其次,校園及周邊的環境安全也應得到更多關注。近年來,一些發生在校園周邊針對學生人身安全的暴力事件,使家長們心裏感覺不踏實,而校園周邊大量小攤販出售的“垃圾”食品又使家長不得不擔心起孩子的衛生和健康。

    當然,就家長而言,也應該學會“適當”放手,培育孩子主動的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讓孩子得到更多鍛煉和自我成長。

    所以,消除“中國式接送孩子”背後的不安全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應該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和重視,特別是要彌補在交通、治安、衛生等多方麵的社會公共政策缺失,才能為孩子的上下學之路築起安全“防火牆”。

文章編輯:殷愛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