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中國通號集團總經理猝逝 公司稱與動車事故無關
更新時間:2011-8-24 8:45:27    來源:京華時報

馬騁。(圖片來自中國通號網)

    本報記者 張豔

    深陷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昨天曝出大新聞——集團總經理馬騁8月22日突發心髒病逝世。由於7·23事故即將進入責任認定的關鍵階段,因此馬騁的突然病逝立即引發各方關注。

    1

    暴病去世

    昨天,中國通號在其官網“中國通號網”上發布訃告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馬騁在深圳項目安全檢查期間突發心髒病,經搶救無效,於8月22日逝世,終年55歲。記者登錄“中國通號網”看到,網站首頁的顏色已變為黑白。

    “他是在深圳向檢查組彙報工作時發病去世的。”昨天,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通號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馬騁死於“突發心髒病,搶救無效”。不過,在網絡上,一位自稱熟悉馬騁的人士稱,馬騁原來並無心髒病史。

    記者了解到,馬騁發病時正在陪同“國務院高速鐵路安全大檢查”檢查組檢查廣深港客專鐵路,向檢查組彙報工作。對於馬騁為何突發心髒病,上述中國通號內部人士稱自己並不了解。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此次高鐵安全大檢查從12個部委抽調了286名工作人員,組成12個檢查組,在10個鐵路局對49個在建的高鐵項目進行全麵大檢查。據悉,檢查組已到過中國通號多次,“8月17日還曾到過總部”,上述人士稱。

    2

    眾矢之的

    7·23事故發生以後,中國通號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因為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7月28日公開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而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副組長、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更是透露,在全國鐵路中,和溫州南站使用同類型信號設備的有58個車站、18個中繼站。

    溫州南站信號設備的設計單位是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通號的子公司。“信號設計缺陷”的說法出來以後,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於7月28日當天便在官網貼出《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傷者及家屬的道歉信》,表示將“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鐵道部的事故調查工作,敢於承擔責任,接受應得的處罰”。一時間,中國通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對剛剛成立通號股份準備上市的中國通號來說,無疑壓力巨大。

    然而,從事態後續的發展來看,中國通號似乎充當了替罪羊的角色,分擔了鐵道部的壓力。事實上,早在7月28日,中國通號負責宣傳的人士便一再跟記者強調,被指存在設計缺陷的信號係統已交付鐵道部兩年了,其間沒有發生過傷亡事故。

    3

    壓力使然?

    在“中國通號網”上,沒有馬騁的簡曆。據悉,馬騁是恢複高考後第二屆大學生,在通號領域幹了近20年。“他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工作嚴謹,對下屬要求也很嚴格,我們都很尊敬他。”一位中國通號員工昨天在接受采訪時這樣描述馬騁。

    7·23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昨天告訴記者,自己對馬騁的去世感到震驚,“我知道,事情出來以後,他們(中國通號的領導及員工)覺得壓力特別大。”

    馬騁及其掌管的中國通號壓力大是無疑的。記者查閱“中國通號網”發現,7月28日到8月22日,即馬騁去世前這段時間,集團新聞幾乎都是安全檢查、安全自查、用戶培訓等內容。

    似乎是一個巧合,就在8月22日馬騁去世這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做客新華網時稱,7·23事故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可以避免和防範的責任事故。7·23動車事故調查組已掌握了對事故原因分析、責任認定的大量證據和信息,下一步就要進入事故責任的認定階段。

    王夢恕告訴記者,上述表態表明7·23事故已被明確為責任事故,而非技術事故,所以中國通號的壓力應該大減。信號係統的技術是成熟的,隻是個別產品存在問題,針對個別產品的問題可能會單獨立案調查。

    >>公司說法

    此事與7·23事故無關

    本報訊 (記者張劍)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豐台區豐體北路的中國通號總部,門衛拒絕記者進入。隨後,記者與該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取得聯係。該負責人稱,馬騁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但工作壓力較大。對馬騁的突然離世,公司很多人都覺得悲痛和意外,“但這件事和‘7·23’事故無關”。目前,公司很多領導員都在深圳處理善後事宜。馬騁逝世後,暫時還不能確定公司的領導層變化。

文章編輯:張菊嬌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中國通號集團總經理猝逝 公司稱與動車事故無關
2011-8-24 8:45:27    來源:京華時報

馬騁。(圖片來自中國通號網)

    本報記者 張豔

    深陷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通號)昨天曝出大新聞——集團總經理馬騁8月22日突發心髒病逝世。由於7·23事故即將進入責任認定的關鍵階段,因此馬騁的突然病逝立即引發各方關注。

    1

    暴病去世

    昨天,中國通號在其官網“中國通號網”上發布訃告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馬騁在深圳項目安全檢查期間突發心髒病,經搶救無效,於8月22日逝世,終年55歲。記者登錄“中國通號網”看到,網站首頁的顏色已變為黑白。

    “他是在深圳向檢查組彙報工作時發病去世的。”昨天,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通號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馬騁死於“突發心髒病,搶救無效”。不過,在網絡上,一位自稱熟悉馬騁的人士稱,馬騁原來並無心髒病史。

    記者了解到,馬騁發病時正在陪同“國務院高速鐵路安全大檢查”檢查組檢查廣深港客專鐵路,向檢查組彙報工作。對於馬騁為何突發心髒病,上述中國通號內部人士稱自己並不了解。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此次高鐵安全大檢查從12個部委抽調了286名工作人員,組成12個檢查組,在10個鐵路局對49個在建的高鐵項目進行全麵大檢查。據悉,檢查組已到過中國通號多次,“8月17日還曾到過總部”,上述人士稱。

    2

    眾矢之的

    7·23事故發生以後,中國通號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因為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7月28日公開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而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副組長、鐵道部副部長彭開宙更是透露,在全國鐵路中,和溫州南站使用同類型信號設備的有58個車站、18個中繼站。

    溫州南站信號設備的設計單位是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通號的子公司。“信號設計缺陷”的說法出來以後,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於7月28日當天便在官網貼出《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傷者及家屬的道歉信》,表示將“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鐵道部的事故調查工作,敢於承擔責任,接受應得的處罰”。一時間,中國通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對剛剛成立通號股份準備上市的中國通號來說,無疑壓力巨大。

    然而,從事態後續的發展來看,中國通號似乎充當了替罪羊的角色,分擔了鐵道部的壓力。事實上,早在7月28日,中國通號負責宣傳的人士便一再跟記者強調,被指存在設計缺陷的信號係統已交付鐵道部兩年了,其間沒有發生過傷亡事故。

    3

    壓力使然?

    在“中國通號網”上,沒有馬騁的簡曆。據悉,馬騁是恢複高考後第二屆大學生,在通號領域幹了近20年。“他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工作嚴謹,對下屬要求也很嚴格,我們都很尊敬他。”一位中國通號員工昨天在接受采訪時這樣描述馬騁。

    7·23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昨天告訴記者,自己對馬騁的去世感到震驚,“我知道,事情出來以後,他們(中國通號的領導及員工)覺得壓力特別大。”

    馬騁及其掌管的中國通號壓力大是無疑的。記者查閱“中國通號網”發現,7月28日到8月22日,即馬騁去世前這段時間,集團新聞幾乎都是安全檢查、安全自查、用戶培訓等內容。

    似乎是一個巧合,就在8月22日馬騁去世這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做客新華網時稱,7·23事故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可以避免和防範的責任事故。7·23動車事故調查組已掌握了對事故原因分析、責任認定的大量證據和信息,下一步就要進入事故責任的認定階段。

    王夢恕告訴記者,上述表態表明7·23事故已被明確為責任事故,而非技術事故,所以中國通號的壓力應該大減。信號係統的技術是成熟的,隻是個別產品存在問題,針對個別產品的問題可能會單獨立案調查。

    >>公司說法

    此事與7·23事故無關

    本報訊 (記者張劍)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豐台區豐體北路的中國通號總部,門衛拒絕記者進入。隨後,記者與該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取得聯係。該負責人稱,馬騁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但工作壓力較大。對馬騁的突然離世,公司很多人都覺得悲痛和意外,“但這件事和‘7·23’事故無關”。目前,公司很多領導員都在深圳處理善後事宜。馬騁逝世後,暫時還不能確定公司的領導層變化。

文章編輯:張菊嬌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