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三聚氰胺限量擴至所有食品 禁止人為添加
更新時間:2011-4-21 8:33:25    來源:新京報

  3月16日,濟源雙彙食品有限公司被查封的部分食品。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2008年9月13日,醫務人員為10個半月大的腎衰竭患兒換藥,該患兒因喝三鹿奶粉而患病。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本報訊 (記者吳鵬)衛生部等五部委日前下發公告,三聚氰胺限量值標準從乳製品擴展到整個食品中,我國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標準得到統一。規定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公告明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禁止人為添加。

 不得人為添加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毒性輕微,長期攝入會造成生殖、泌尿係統的損害,膀胱、腎部結石,並可進一步誘發膀胱癌。

 對在食品中人為添加三聚氰胺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但是公告稱,三聚氰胺作為化工原料,可用於塑料、塗料、粘合劑、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資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從環境、食品包裝材料等途徑進入食品,其含量很低。

 三鹿奶粉事件後,我國曾發布“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公告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液態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

 超限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公告延續了乳製品的相關數據,其中稱,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於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吳永寧說,此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已提出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標準一致,這次食品統一按照“1mg/kg和2.5mg/kg”的限量管理,比過去更加嚴格。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

 ●3月15日

 雙彙部分產品含“瘦肉精”被曝光。

 ●4月12日

 上海曝出“染色饅頭”事件。

 ●4月16日

 多地曝出“牛肉膏”事件,可將豬肉變成“牛肉”。

 ●昨日

 沈陽被曝查出40噸“毒豆芽”,含有多種禁用添加劑。

 【解讀】

 限量標準不影響人體健康

 1mg/kg與2.5mg/kg”的限量標準,能否保證不影響公眾健康?昨日,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專家表示,這一限量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是一致的,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曾以乳品為例,對此問題作了解答。

 假定成人、兒童和嬰幼兒的體重分別按照60、20和7公斤來計算,以國際通用的人群耐受攝入量為0.32mg/kg體重進行計算,那麼成人、兒童和嬰幼兒每人每天三聚氰胺的攝入量不超過19.2mg、6.4mg和2.24mg時,一般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如果嬰幼兒配方乳粉三聚氰胺含量為1mg/kg,假設一個7公斤的嬰兒每天食用150g的奶粉,那麼他的三聚氰胺的攝入量是0.15mg。僅為嬰幼兒每天安全攝入限量2.24mg的6.6%。

 假設一個20公斤的兒童每天飲用1000ml(4袋)液態奶,那麼他的三聚氰胺的攝入量是2.5mg,也低於其每人每天安全攝入6.4mg的限量。而成年人三聚氰胺的攝入量,也遠達不到其每人每天19.2mg的安全攝入量水平。

 ■ 聲音

 中國食品標準被指“內外有別”,一流產品用於出口,二流產品用於內銷。昨天,食品安全專家和衛生係統人士就此說法做出回應。

 “嬰幼兒配方粉中國標準最嚴”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吳永寧舉例說,嬰幼兒配方粉,中國的標準是最嚴格的。嬰兒配方粉國際上隻有鉛的限量標準,但在中國除了鉛之外,還有砷的限量標準。中國也正在領導製定國際上砷的限量值。

 “標準製定參考消費習慣”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認為,所有國家製定的食品安全標準,都是在保護自己公民的前提下製定的,都是和自己公民的膳食報告情況密切相關的,如果不了解這些情況,無法評定標準的好與壞。

 “食品標準與貿易保護有關”

 衛生係統人士表示,對於影響各國間標準的不同,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也是原因之一。比如歐盟是進口國,在同等情況下,標準製定得越嚴越好,這也有利於保護本國自己的產業,並不僅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 舉措

 全國整治“瘦肉精”一年

 從“瘦肉精”源頭到進出口七環節均有部門負責

 據新華社電 記者昨日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日前已印發《“瘦肉精”專項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以生豬、肉牛、肉羊為重點,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

 據介紹,此次專項整治將為期一年,重點從七個環節開展整治,一是深入開展“瘦肉精”源頭整治,對黑窩點、網上銷售渠道全麵排查;二是整治養殖環節,建立活畜出欄無“瘦肉精”承諾製度;三是整治收購販運環節,督促建立查驗製度和信息記錄製度;四是整治屠宰環節,督促屠宰企業嚴格執行肉品質量安全製度,嚴格檢查有關“瘦肉精”檢測合格記錄憑證;五是整治加工環節,嚴格執行原料采購查驗和出廠檢驗記錄製度;六是整治銷售、餐飲環節,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執行索證索票製度;七是整治進出口環節,對出口肉品相關備案養殖場、屠宰加工企業進行全麵清查。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說,“瘦肉精”源頭、養殖、收購販運、屠宰、加工、流通餐飲、進出口等七個環節,每一項任務措施都有負責的部門,並強調了各環節監管的銜接。

 ■ 規定

 我國擬9月起禁售含雙酚A奶瓶

 衛生部擬從6月1日起禁止生產和進口含雙酚A嬰兒食品容器

 本報訊 (記者吳鵬)衛生部昨日發出征求意見稿,我國擬從今年6月1日起,禁止生產和進口含雙酚A的奶瓶等嬰兒食品容器,自9月1日起,禁止銷售。

 雙酚A全稱雙酚基丙烷(BPA),是聚碳酸酯PC的重要原料,嬰兒奶瓶、餐具、飲料瓶以及供水管道等都可能含有這一物質。

 衛生部征求意見稿表示,雙酚A可通過食品包裝材料及容器遷移至食品中,具有潛在食品安全風險。鑒於嬰幼兒屬於敏感人群,決定禁止雙酚A用於嬰幼兒食品容器。征求意見稿同時明確,其他食品包裝材料、容器和塗料,雙酚A遷移量應當符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限量。

 衛生部稱,近年來,部分國家和地區就雙酚A對人體的潛在健康影響進行了風險評估。

 ■ 調查

 老酸奶是炒作概念

 專家稱老酸奶營養成分可能比普通酸奶低

 本報訊 (記者廖愛玲 李靜)時下正風靡的老酸奶最近卷入添加劑風波,不少報道稱又濃又稠的老酸奶隻是“普通酸奶添加更多的增稠劑”。昨天,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表示,國家標準允許加入果膠、明膠等食品添加劑,老酸奶更多的隻是一種概念炒作,而從營養看與普通酸奶並無太大優勢。

 伊利、蒙牛等多個品牌都有“老酸奶”,售價從3.6元到5元不等,比普通酸奶要更貴一些。記者發現,老酸奶配料裏標明有食品添加劑,加入的品種各有不同,一般是明膠、果膠、瓊脂等。

 旗下有老酸奶銷售的完達山、伊利昨日表示,老酸奶的添加劑嚴格按照國家相應的標準來執行。“果膠本身並無營養,對人體也沒有危害,但是什麼東西都要掌握好量,果膠吃多了人體也接受不了。”乳業專家王丁棉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昨天說,老酸奶是傳統製作酸奶的概念,是一種凝固型酸奶,是將奶先灌裝到塑料杯容器內進行發酵製成。而普通的牛奶原料,加明膠、瓊脂等植物膠,就可以製成這種凝凍狀態。她說,市民應理智對待添加劑,國家標準允許加入明膠、果膠等食品添加劑。

 範誌紅表示,老酸奶的營養成分,可能比普通奶還低,其實是一種炒概念的產品。

文章編輯:張菊嬌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三聚氰胺限量擴至所有食品 禁止人為添加
2011-4-21 8:33:25    來源:新京報

  3月16日,濟源雙彙食品有限公司被查封的部分食品。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2008年9月13日,醫務人員為10個半月大的腎衰竭患兒換藥,該患兒因喝三鹿奶粉而患病。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本報訊 (記者吳鵬)衛生部等五部委日前下發公告,三聚氰胺限量值標準從乳製品擴展到整個食品中,我國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標準得到統一。規定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公告明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禁止人為添加。

 不得人為添加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毒性輕微,長期攝入會造成生殖、泌尿係統的損害,膀胱、腎部結石,並可進一步誘發膀胱癌。

 對在食品中人為添加三聚氰胺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但是公告稱,三聚氰胺作為化工原料,可用於塑料、塗料、粘合劑、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資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從環境、食品包裝材料等途徑進入食品,其含量很低。

 三鹿奶粉事件後,我國曾發布“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公告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液態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

 超限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公告延續了乳製品的相關數據,其中稱,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於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吳永寧說,此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已提出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標準一致,這次食品統一按照“1mg/kg和2.5mg/kg”的限量管理,比過去更加嚴格。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

 ●3月15日

 雙彙部分產品含“瘦肉精”被曝光。

 ●4月12日

 上海曝出“染色饅頭”事件。

 ●4月16日

 多地曝出“牛肉膏”事件,可將豬肉變成“牛肉”。

 ●昨日

 沈陽被曝查出40噸“毒豆芽”,含有多種禁用添加劑。

 【解讀】

 限量標準不影響人體健康

 1mg/kg與2.5mg/kg”的限量標準,能否保證不影響公眾健康?昨日,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專家表示,這一限量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是一致的,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曾以乳品為例,對此問題作了解答。

 假定成人、兒童和嬰幼兒的體重分別按照60、20和7公斤來計算,以國際通用的人群耐受攝入量為0.32mg/kg體重進行計算,那麼成人、兒童和嬰幼兒每人每天三聚氰胺的攝入量不超過19.2mg、6.4mg和2.24mg時,一般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如果嬰幼兒配方乳粉三聚氰胺含量為1mg/kg,假設一個7公斤的嬰兒每天食用150g的奶粉,那麼他的三聚氰胺的攝入量是0.15mg。僅為嬰幼兒每天安全攝入限量2.24mg的6.6%。

 假設一個20公斤的兒童每天飲用1000ml(4袋)液態奶,那麼他的三聚氰胺的攝入量是2.5mg,也低於其每人每天安全攝入6.4mg的限量。而成年人三聚氰胺的攝入量,也遠達不到其每人每天19.2mg的安全攝入量水平。

 ■ 聲音

 中國食品標準被指“內外有別”,一流產品用於出口,二流產品用於內銷。昨天,食品安全專家和衛生係統人士就此說法做出回應。

 “嬰幼兒配方粉中國標準最嚴”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吳永寧舉例說,嬰幼兒配方粉,中國的標準是最嚴格的。嬰兒配方粉國際上隻有鉛的限量標準,但在中國除了鉛之外,還有砷的限量標準。中國也正在領導製定國際上砷的限量值。

 “標準製定參考消費習慣”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認為,所有國家製定的食品安全標準,都是在保護自己公民的前提下製定的,都是和自己公民的膳食報告情況密切相關的,如果不了解這些情況,無法評定標準的好與壞。

 “食品標準與貿易保護有關”

 衛生係統人士表示,對於影響各國間標準的不同,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也是原因之一。比如歐盟是進口國,在同等情況下,標準製定得越嚴越好,這也有利於保護本國自己的產業,並不僅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 舉措

 全國整治“瘦肉精”一年

 從“瘦肉精”源頭到進出口七環節均有部門負責

 據新華社電 記者昨日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日前已印發《“瘦肉精”專項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以生豬、肉牛、肉羊為重點,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

 據介紹,此次專項整治將為期一年,重點從七個環節開展整治,一是深入開展“瘦肉精”源頭整治,對黑窩點、網上銷售渠道全麵排查;二是整治養殖環節,建立活畜出欄無“瘦肉精”承諾製度;三是整治收購販運環節,督促建立查驗製度和信息記錄製度;四是整治屠宰環節,督促屠宰企業嚴格執行肉品質量安全製度,嚴格檢查有關“瘦肉精”檢測合格記錄憑證;五是整治加工環節,嚴格執行原料采購查驗和出廠檢驗記錄製度;六是整治銷售、餐飲環節,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執行索證索票製度;七是整治進出口環節,對出口肉品相關備案養殖場、屠宰加工企業進行全麵清查。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說,“瘦肉精”源頭、養殖、收購販運、屠宰、加工、流通餐飲、進出口等七個環節,每一項任務措施都有負責的部門,並強調了各環節監管的銜接。

 ■ 規定

 我國擬9月起禁售含雙酚A奶瓶

 衛生部擬從6月1日起禁止生產和進口含雙酚A嬰兒食品容器

 本報訊 (記者吳鵬)衛生部昨日發出征求意見稿,我國擬從今年6月1日起,禁止生產和進口含雙酚A的奶瓶等嬰兒食品容器,自9月1日起,禁止銷售。

 雙酚A全稱雙酚基丙烷(BPA),是聚碳酸酯PC的重要原料,嬰兒奶瓶、餐具、飲料瓶以及供水管道等都可能含有這一物質。

 衛生部征求意見稿表示,雙酚A可通過食品包裝材料及容器遷移至食品中,具有潛在食品安全風險。鑒於嬰幼兒屬於敏感人群,決定禁止雙酚A用於嬰幼兒食品容器。征求意見稿同時明確,其他食品包裝材料、容器和塗料,雙酚A遷移量應當符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限量。

 衛生部稱,近年來,部分國家和地區就雙酚A對人體的潛在健康影響進行了風險評估。

 ■ 調查

 老酸奶是炒作概念

 專家稱老酸奶營養成分可能比普通酸奶低

 本報訊 (記者廖愛玲 李靜)時下正風靡的老酸奶最近卷入添加劑風波,不少報道稱又濃又稠的老酸奶隻是“普通酸奶添加更多的增稠劑”。昨天,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表示,國家標準允許加入果膠、明膠等食品添加劑,老酸奶更多的隻是一種概念炒作,而從營養看與普通酸奶並無太大優勢。

 伊利、蒙牛等多個品牌都有“老酸奶”,售價從3.6元到5元不等,比普通酸奶要更貴一些。記者發現,老酸奶配料裏標明有食品添加劑,加入的品種各有不同,一般是明膠、果膠、瓊脂等。

 旗下有老酸奶銷售的完達山、伊利昨日表示,老酸奶的添加劑嚴格按照國家相應的標準來執行。“果膠本身並無營養,對人體也沒有危害,但是什麼東西都要掌握好量,果膠吃多了人體也接受不了。”乳業專家王丁棉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昨天說,老酸奶是傳統製作酸奶的概念,是一種凝固型酸奶,是將奶先灌裝到塑料杯容器內進行發酵製成。而普通的牛奶原料,加明膠、瓊脂等植物膠,就可以製成這種凝凍狀態。她說,市民應理智對待添加劑,國家標準允許加入明膠、果膠等食品添加劑。

 範誌紅表示,老酸奶的營養成分,可能比普通奶還低,其實是一種炒概念的產品。

文章編輯:張菊嬌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