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3月30日,工作人員對裝載海豚的箱子外壁進行消毒。4隻日本海豚落戶長沙海底世界公園,抵達機場後接受核輻射檢測。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據新華社電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30日權威發布: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的最新信息分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情況趨於穩定,周圍環境放射性水平呈繼續下降趨勢。
3月30日,在我國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寧夏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於岩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相當於乘坐飛機飛行2千公裏所受的宇宙射線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綜合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不會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造成危害。
26日起共21省份測到放射物
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寧夏、黑龍江、江蘇、山東、北京、河南
■ 分析
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對28日在我國華東、華南部分地區監測到的極微量核放射性物質情況進行了研判,並分析表明,未來三天福島核電站釋放的核放射性物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無影響。
華東放射物由北方“空降”
經專家分析:華東部分地區出現的核汙染物很可能是沉降所致:25日至27日流經中國上空的氣流主要有3支,一支是經新疆到東部沿海的偏西氣流,另一支是經貝加爾湖到東部沿海的西北氣流,第三支是經庫頁島、俄羅斯東部回流到中國東北部的偏北氣流。
經過對低層大氣散度演變分析發現:25日08時和27日08時曾在上海等周邊附近出現過弱輻散,即有大氣下沉運動,其餘時間為弱輻合(上升運動)。來自北方的極微量核放射性物質可能從高空隨氣流下沉到底層空氣中,致使華東各省28日監測到了極微量的核放射性物質。
華南放射物從日本“直達”
華南部分地區出現的核汙染物可能是汙染物沿日本以南洋麵上底層偏東風氣流擴散至我國華南沿海所致:自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日本上空大氣環流方向一直是由西往東的強勁西風,主要的核放射性物質是向日本偏東太平洋區域擴散,前期氣象條件不利於核放射性物質從日本擴散至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3月26日,底層大氣環流發生一些變化,26日至28日,日本南部洋麵上大氣底層維持偏北風至東北風,我國台灣以東洋麵則以東北風為主。受其影響,前期福島核電站事故擴散至日本以南太平洋區域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沿偏東氣流擴散至我國東南沿海區域,但量級極微小。本報記者 林文龍
■ 部門動態
氣象局預測放射物擴散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昨日介紹說,氣象部門主要是監測大氣環流,也就是利用天氣的變化來判斷核輻射擴散的一個大概去向。而在我國,氣象部門隻是做擴散的研究預測,海洋局會對海洋的情況進行檢測,環保部會對大氣的情況進行檢測。
“風向、風力、降水等,是核汙染會向何方擴散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們的主要關注點。”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介紹,對於境外的天氣變化觀測,一般是兩種方式,一個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氣象資料交換,一個是自主監測,其手段主要是靠衛星。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11顆氣象衛星,6顆衛星在軌運行,成為國際上同時擁有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的少數國家和地區之一。 本報記者 林文龍
環保部編書解讀核輻射
記者昨天獲悉,為普及核與輻射安全相關知識,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第一時間組織編寫的《核與輻射應對防護99問》,已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發行。滿足公眾對核與輻射安全問題的知識需求。
出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核與輻射應對防護99問》是目前核與輻射安全方麵權威性的防護應對手冊書。核輻射事故發生時,需要如何采取個人防護措施?什麼情況下服用穩定性碘?這些問題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本報記者 馬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3月30日,工作人員對裝載海豚的箱子外壁進行消毒。4隻日本海豚落戶長沙海底世界公園,抵達機場後接受核輻射檢測。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據新華社電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30日權威發布: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的最新信息分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情況趨於穩定,周圍環境放射性水平呈繼續下降趨勢。
3月30日,在我國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寧夏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於岩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相當於乘坐飛機飛行2千公裏所受的宇宙射線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綜合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不會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造成危害。
26日起共21省份測到放射物
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寧夏、黑龍江、江蘇、山東、北京、河南
■ 分析
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對28日在我國華東、華南部分地區監測到的極微量核放射性物質情況進行了研判,並分析表明,未來三天福島核電站釋放的核放射性物質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無影響。
華東放射物由北方“空降”
經專家分析:華東部分地區出現的核汙染物很可能是沉降所致:25日至27日流經中國上空的氣流主要有3支,一支是經新疆到東部沿海的偏西氣流,另一支是經貝加爾湖到東部沿海的西北氣流,第三支是經庫頁島、俄羅斯東部回流到中國東北部的偏北氣流。
經過對低層大氣散度演變分析發現:25日08時和27日08時曾在上海等周邊附近出現過弱輻散,即有大氣下沉運動,其餘時間為弱輻合(上升運動)。來自北方的極微量核放射性物質可能從高空隨氣流下沉到底層空氣中,致使華東各省28日監測到了極微量的核放射性物質。
華南放射物從日本“直達”
華南部分地區出現的核汙染物可能是汙染物沿日本以南洋麵上底層偏東風氣流擴散至我國華南沿海所致:自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日本上空大氣環流方向一直是由西往東的強勁西風,主要的核放射性物質是向日本偏東太平洋區域擴散,前期氣象條件不利於核放射性物質從日本擴散至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3月26日,底層大氣環流發生一些變化,26日至28日,日本南部洋麵上大氣底層維持偏北風至東北風,我國台灣以東洋麵則以東北風為主。受其影響,前期福島核電站事故擴散至日本以南太平洋區域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沿偏東氣流擴散至我國東南沿海區域,但量級極微小。本報記者 林文龍
■ 部門動態
氣象局預測放射物擴散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昨日介紹說,氣象部門主要是監測大氣環流,也就是利用天氣的變化來判斷核輻射擴散的一個大概去向。而在我國,氣象部門隻是做擴散的研究預測,海洋局會對海洋的情況進行檢測,環保部會對大氣的情況進行檢測。
“風向、風力、降水等,是核汙染會向何方擴散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們的主要關注點。”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介紹,對於境外的天氣變化觀測,一般是兩種方式,一個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氣象資料交換,一個是自主監測,其手段主要是靠衛星。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11顆氣象衛星,6顆衛星在軌運行,成為國際上同時擁有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的少數國家和地區之一。 本報記者 林文龍
環保部編書解讀核輻射
記者昨天獲悉,為普及核與輻射安全相關知識,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第一時間組織編寫的《核與輻射應對防護99問》,已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發行。滿足公眾對核與輻射安全問題的知識需求。
出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核與輻射應對防護99問》是目前核與輻射安全方麵權威性的防護應對手冊書。核輻射事故發生時,需要如何采取個人防護措施?什麼情況下服用穩定性碘?這些問題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本報記者 馬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