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強化免疫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所有麻疹疫苗均產自國內——衛生部回應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熱點問題
更新時間:2010-9-7 8:14:4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記者周婷玉)今年9月11日起,我國將對適齡兒童開展大規模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為何要強化免疫?疫苗是否安全?接種後是否有危害?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衛生部6日在其官方網站一一給予回應和解答。

    這次強化免疫對兒童家長不收取任何費用,疫苗及注射器費用均由國家財政負擔。

    關於疫苗質量,衛生部表示,本次全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所使用的疫苗,是由各省按規定向國內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招標采購的國產疫苗,所有疫苗均經中國生物製品檢定所每批檢測合格。

    衛生部指出,這次之所以實施強化免疫,主要目的一方麵是為既往未接種過疫苗的兒童、或因個體差異等其他原因免疫不成功的兒童提供一次補種的機會,從而使兒童產生有效的免疫力;另一方麵在短時間內對特定人群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斷麻疹病毒傳播。

    麻疹疫苗接種後,一般情況下個體可以得到有效保護。但也因人而異,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的情況稱為免疫不成功,這部分人在周圍有麻疹流行的情況下有可能被感染。

    據介紹,通常情況下,麻疹疫苗在孩子8月齡接種首劑成功率為85%,在18月齡複種時血清抗體陽轉率約為95%。完成2劑次接種的,血清抗體陽轉率可能達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導致麻疹局部暴發。

    衛生部指出,對於人群來講,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體才可以產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對於個體而言,通過強化免疫再次接種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種麻疹疫苗或接種後免疫無應答的孩子增加產生抗體的機會,降低感染麻疹的風險。而且,即使個體沒有產生抗體,通過強化免疫建立起來的人群免疫屏障也會對孩子們產生保護作用。

    衛生部表示,強化免疫為各種原因導致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了一次補種的機會,特別是對於免疫史不詳或未完成2劑次免疫的人群尤為必要,因此國際上在開展強化免疫時,通常不考慮目標人群既往的麻疹疫苗免疫史,都接種1劑麻疹疫苗,以便建立起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因此,除具有接種禁忌證的人群外,其他目標人群都應在強化免疫期間接種麻疹疫苗。

    衛生部同時強調指出,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多次接種麻疹疫苗不會增大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

    此次全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在充分考慮個體及群體疾病控製效果的基礎上為解決公共衛生問題采取的舉措。家長有權利讓自己的孩子得到預防麻疹的機會,同時也有義務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保護我國兒童不受麻疹疾病的侵擾作出貢獻。

    疫苗接種需要家長知情同意,如有發熱等身體不適、禁忌證等情況可緩種或不接種麻疹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將強化免疫定為消除麻疹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世界各國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比如,美洲對泛美衛生組織報告麻疹發病情況的41個國家中的39個於1989年至1995年期間進行了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和每4 年進行1次後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2002年11月以來,美洲區未發現有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日本從2008年開始針對13歲至18歲兒童分年齡組分別開展強化免疫,持續5年。2009年麻疹發病數較2008年下降了93%,目前麻疹發病維持在較低水平。

    2004年至2009年,我國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的省份在強化免疫後麻疹疫情均顯著下降。如貴州、新疆、海南等省在強化免疫後麻疹疫情較強化免疫前降幅均在90%以上。貴州發病率由2004年的23.3/10萬下降到2005年的0.7/10萬。

    2009年我國麻疹發病率為3.9/10萬,為有麻疹監測數據以來最低水平,其中開展過強化免疫活動的省份和未開展過強化免疫活動的省份在發病情況方麵差異顯著: 2009年開展強化免疫的省份較2008年下降44%,而未曾開展強化免疫的4個省份僅下降1.6%。

文章編輯:張菊嬌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強化免疫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所有麻疹疫苗均產自國內——衛生部回應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熱點問題
2010-9-7 8:14:4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6日電(記者周婷玉)今年9月11日起,我國將對適齡兒童開展大規模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為何要強化免疫?疫苗是否安全?接種後是否有危害?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衛生部6日在其官方網站一一給予回應和解答。

    這次強化免疫對兒童家長不收取任何費用,疫苗及注射器費用均由國家財政負擔。

    關於疫苗質量,衛生部表示,本次全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所使用的疫苗,是由各省按規定向國內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招標采購的國產疫苗,所有疫苗均經中國生物製品檢定所每批檢測合格。

    衛生部指出,這次之所以實施強化免疫,主要目的一方麵是為既往未接種過疫苗的兒童、或因個體差異等其他原因免疫不成功的兒童提供一次補種的機會,從而使兒童產生有效的免疫力;另一方麵在短時間內對特定人群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斷麻疹病毒傳播。

    麻疹疫苗接種後,一般情況下個體可以得到有效保護。但也因人而異,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的情況稱為免疫不成功,這部分人在周圍有麻疹流行的情況下有可能被感染。

    據介紹,通常情況下,麻疹疫苗在孩子8月齡接種首劑成功率為85%,在18月齡複種時血清抗體陽轉率約為95%。完成2劑次接種的,血清抗體陽轉率可能達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導致麻疹局部暴發。

    衛生部指出,對於人群來講,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體才可以產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對於個體而言,通過強化免疫再次接種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種麻疹疫苗或接種後免疫無應答的孩子增加產生抗體的機會,降低感染麻疹的風險。而且,即使個體沒有產生抗體,通過強化免疫建立起來的人群免疫屏障也會對孩子們產生保護作用。

    衛生部表示,強化免疫為各種原因導致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了一次補種的機會,特別是對於免疫史不詳或未完成2劑次免疫的人群尤為必要,因此國際上在開展強化免疫時,通常不考慮目標人群既往的麻疹疫苗免疫史,都接種1劑麻疹疫苗,以便建立起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因此,除具有接種禁忌證的人群外,其他目標人群都應在強化免疫期間接種麻疹疫苗。

    衛生部同時強調指出,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多次接種麻疹疫苗不會增大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

    此次全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在充分考慮個體及群體疾病控製效果的基礎上為解決公共衛生問題采取的舉措。家長有權利讓自己的孩子得到預防麻疹的機會,同時也有義務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保護我國兒童不受麻疹疾病的侵擾作出貢獻。

    疫苗接種需要家長知情同意,如有發熱等身體不適、禁忌證等情況可緩種或不接種麻疹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將強化免疫定為消除麻疹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世界各國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比如,美洲對泛美衛生組織報告麻疹發病情況的41個國家中的39個於1989年至1995年期間進行了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和每4 年進行1次後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2002年11月以來,美洲區未發現有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日本從2008年開始針對13歲至18歲兒童分年齡組分別開展強化免疫,持續5年。2009年麻疹發病數較2008年下降了93%,目前麻疹發病維持在較低水平。

    2004年至2009年,我國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的省份在強化免疫後麻疹疫情均顯著下降。如貴州、新疆、海南等省在強化免疫後麻疹疫情較強化免疫前降幅均在90%以上。貴州發病率由2004年的23.3/10萬下降到2005年的0.7/10萬。

    2009年我國麻疹發病率為3.9/10萬,為有麻疹監測數據以來最低水平,其中開展過強化免疫活動的省份和未開展過強化免疫活動的省份在發病情況方麵差異顯著: 2009年開展強化免疫的省份較2008年下降44%,而未曾開展強化免疫的4個省份僅下降1.6%。

文章編輯:張菊嬌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