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人民日報:從富士康事件看“職業倦怠”
更新時間:2010-7-8 8:19:41    來源:人民日報

朱慧卿繪

    富士康事件暴露出員工心理幹預機製不完善……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衝突引發了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達1600多萬,有心理障礙者數量更加龐大。最近,富士康事件讓全社會關注到心理健康問題。然而,解決心理問題光靠心理醫生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幹預機製。從本期開始,本版將陸續推出“關注心理健康”係列報道。 ——編者  

  “80後”員工抗挫折能力低

  “一個企業的員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麼頻繁地跳樓自殺,確實暴露了企業轉型中的員工心理危機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係主任、心理學教授孫紅說。

  她分析,從富士康企業本身來看,企業沒有真正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在單調的流水線上作業,很容易讓人產生職業倦怠,再加上高度的流程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模式,讓員工自我感覺就是一台工作的機器。”她認為,這樣的企業文化難以滿足“80後”、“90後”年輕員工的心理需求。

  逆商過低使新一代年輕工人陷入深深的絕望並尋求自殺以解脫。逆商(Adversity 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或叫挫折商,用以預測人的抗挫折能力。它是指人們麵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麵對挫折、擺脫困境和戰勝困難的能力。從農村到城市的落差、家庭到社會的落差、理想到現實的落差讓這些年輕人無所適從,在企業裏也無從宣泄,最終導致接連跳樓事件。

  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首席專家、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李保福認為,在社會轉型期,各種壓力深刻地影響著企業員工的心理與行為。富士康跳樓事件、佛山本田工人罷工等事件直接體現或折射社會衝突的現實壓力,不僅對當事者的情感、心理人格造成嚴重傷害和扭曲,而且還對社會大眾的心理與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甚至負麵誘導。

  抑鬱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北京某醫院急診科化驗室的護士小劉,有一次給一名患兒抽血,孩子因害怕大哭,其母親便開口大罵小劉,此後小劉在工作中鬱鬱寡歡。在幾個月後講述時,依然淚流不止。

  水利係統某單位對職工心理和諧狀況專門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顯示,33.85%的人認為自己經常處於鬱悶情緒之中,10.59%的人認為自己經常處於無聊情緒當中,7.49%的人認為自己常常處於煩躁情緒之中。

  李保福說,員工所承受的職場壓力、社會壓力和個體壓力比其他人群更大,從而長期處於疲勞、煩躁、壓抑的精神狀態中。

  養家糊口的壓力、工資報酬不合理的壓力、人際關係壓力、工作繁忙的壓力,以及因各種現場安全事故和隱患形成的安全壓力等等,都屬於職業壓力;來自家庭的壓力、個人價值觀的片麵性而產生的自我精神壓力等等,屬於個體壓力。加上社會壓力,三種壓力既互相區別又緊密聯係,交互作用於企業員工,可以引起一係列不良反應。

  首先是心理變化,最突出的是情緒、記憶思維方麵的變化,焦慮、煩躁、緊張、鬱悶、情緒低落、悲觀失望、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嚴重者出現抑鬱傾向最後發展成抑鬱症,或是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等。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職場員工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抑鬱傾向。

  其次是身體變化,可能出現頭痛、高血壓、心髒病、腸胃潰瘍、失眠、癌症等一係列心身疾病。來自美國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人類90%的健康問題與壓力狀況密切相關。

  最後是行為上的變化,表現為吸煙次數增多,喝酒解愁、無端地發脾氣、不關心子女和家人、工作效率低、離職、缺勤、遲到、曠工、總去衛生間、過食、吸毒、自殺等。

  孫紅說:“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的員工幾乎無一例外都能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一個人自己內心力量是否足夠強大、社會支持網絡是否良好,是判斷一個人逆商高低、會不會出現心理問題的關鍵。”

  員工心理問題可能影響企業效率和效益,企業管理層的心理問題可能導致決策失誤等嚴重後果,特殊行業員工的心理問題甚至還可能給社會和環境造成災難。

  職業倦怠成為心理健康死角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發現,有70%的被調查者出現工作倦怠;《中國員工心理健康》調查結果表明,有25.04%的被調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但是,在我國,員工的心理問題較少被關注。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執行主任王偉指出,員工以忠誠、遵從和努力作為條件來換取工作穩定性的情況已不複存在,一些員工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工作,開始出現職業倦怠、精神萎靡。這些心理健康的死角,卻被我們很多標榜“以人為本”、“員工第一”的企業忽略了。

  自從2007年開始,孫紅帶領團隊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石景山醫院、宣武醫院先後給醫護人員實施免費的員工援助計劃。但是孫紅發現,接受服務的多為護士、低年資醫生,管理者往往意識不到實施員工援助計劃的重要性。

  “這其中有文化觀念因素、也有經濟方麵的因素。”孫紅說。人們普遍認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另外,社會上一些提供員工援助計劃服務的組織要價很高,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事業單位不肯為此投入太多。實際上美國有調查顯示,企業為員工投入1美元,可節省運營成本5—16美元。

  近日,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是以國外的員工援助計劃為基礎,並結合我國國情而製定的一個關心員工心理健康的係統工程。工程心理學專家團隊將深入簽約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如今,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已有簽約心理機構600多個,簽約心理工作者數千人。近百家企業成為簽約客戶,主要涉及通訊、金融、銷售、IT、冶金等行業。

  上世紀80年代,國際公認的員工援助計劃由美國進入中國,從2001年起國內的一些企業開始重視心理培訓,但規模不大,也非常零散。孫紅認為,應加強領導層對員工心理危機問題的認識,糾正民眾對心理問題的錯誤認知,加大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參與力度,同時還要解決員工援助計劃的本土化問題。 (記者 李紅梅)

文章編輯:張菊嬌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人民日報:從富士康事件看“職業倦怠”
2010-7-8 8:19:41    來源:人民日報

朱慧卿繪

    富士康事件暴露出員工心理幹預機製不完善……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衝突引發了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達1600多萬,有心理障礙者數量更加龐大。最近,富士康事件讓全社會關注到心理健康問題。然而,解決心理問題光靠心理醫生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幹預機製。從本期開始,本版將陸續推出“關注心理健康”係列報道。 ——編者  

  “80後”員工抗挫折能力低

  “一個企業的員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麼頻繁地跳樓自殺,確實暴露了企業轉型中的員工心理危機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係主任、心理學教授孫紅說。

  她分析,從富士康企業本身來看,企業沒有真正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在單調的流水線上作業,很容易讓人產生職業倦怠,再加上高度的流程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模式,讓員工自我感覺就是一台工作的機器。”她認為,這樣的企業文化難以滿足“80後”、“90後”年輕員工的心理需求。

  逆商過低使新一代年輕工人陷入深深的絕望並尋求自殺以解脫。逆商(Adversity 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或叫挫折商,用以預測人的抗挫折能力。它是指人們麵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麵對挫折、擺脫困境和戰勝困難的能力。從農村到城市的落差、家庭到社會的落差、理想到現實的落差讓這些年輕人無所適從,在企業裏也無從宣泄,最終導致接連跳樓事件。

  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首席專家、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李保福認為,在社會轉型期,各種壓力深刻地影響著企業員工的心理與行為。富士康跳樓事件、佛山本田工人罷工等事件直接體現或折射社會衝突的現實壓力,不僅對當事者的情感、心理人格造成嚴重傷害和扭曲,而且還對社會大眾的心理與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甚至負麵誘導。

  抑鬱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北京某醫院急診科化驗室的護士小劉,有一次給一名患兒抽血,孩子因害怕大哭,其母親便開口大罵小劉,此後小劉在工作中鬱鬱寡歡。在幾個月後講述時,依然淚流不止。

  水利係統某單位對職工心理和諧狀況專門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顯示,33.85%的人認為自己經常處於鬱悶情緒之中,10.59%的人認為自己經常處於無聊情緒當中,7.49%的人認為自己常常處於煩躁情緒之中。

  李保福說,員工所承受的職場壓力、社會壓力和個體壓力比其他人群更大,從而長期處於疲勞、煩躁、壓抑的精神狀態中。

  養家糊口的壓力、工資報酬不合理的壓力、人際關係壓力、工作繁忙的壓力,以及因各種現場安全事故和隱患形成的安全壓力等等,都屬於職業壓力;來自家庭的壓力、個人價值觀的片麵性而產生的自我精神壓力等等,屬於個體壓力。加上社會壓力,三種壓力既互相區別又緊密聯係,交互作用於企業員工,可以引起一係列不良反應。

  首先是心理變化,最突出的是情緒、記憶思維方麵的變化,焦慮、煩躁、緊張、鬱悶、情緒低落、悲觀失望、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嚴重者出現抑鬱傾向最後發展成抑鬱症,或是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等。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職場員工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抑鬱傾向。

  其次是身體變化,可能出現頭痛、高血壓、心髒病、腸胃潰瘍、失眠、癌症等一係列心身疾病。來自美國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人類90%的健康問題與壓力狀況密切相關。

  最後是行為上的變化,表現為吸煙次數增多,喝酒解愁、無端地發脾氣、不關心子女和家人、工作效率低、離職、缺勤、遲到、曠工、總去衛生間、過食、吸毒、自殺等。

  孫紅說:“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的員工幾乎無一例外都能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一個人自己內心力量是否足夠強大、社會支持網絡是否良好,是判斷一個人逆商高低、會不會出現心理問題的關鍵。”

  員工心理問題可能影響企業效率和效益,企業管理層的心理問題可能導致決策失誤等嚴重後果,特殊行業員工的心理問題甚至還可能給社會和環境造成災難。

  職業倦怠成為心理健康死角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發現,有70%的被調查者出現工作倦怠;《中國員工心理健康》調查結果表明,有25.04%的被調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但是,在我國,員工的心理問題較少被關注。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執行主任王偉指出,員工以忠誠、遵從和努力作為條件來換取工作穩定性的情況已不複存在,一些員工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工作,開始出現職業倦怠、精神萎靡。這些心理健康的死角,卻被我們很多標榜“以人為本”、“員工第一”的企業忽略了。

  自從2007年開始,孫紅帶領團隊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石景山醫院、宣武醫院先後給醫護人員實施免費的員工援助計劃。但是孫紅發現,接受服務的多為護士、低年資醫生,管理者往往意識不到實施員工援助計劃的重要性。

  “這其中有文化觀念因素、也有經濟方麵的因素。”孫紅說。人們普遍認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另外,社會上一些提供員工援助計劃服務的組織要價很高,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事業單位不肯為此投入太多。實際上美國有調查顯示,企業為員工投入1美元,可節省運營成本5—16美元。

  近日,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是以國外的員工援助計劃為基礎,並結合我國國情而製定的一個關心員工心理健康的係統工程。工程心理學專家團隊將深入簽約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如今,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已有簽約心理機構600多個,簽約心理工作者數千人。近百家企業成為簽約客戶,主要涉及通訊、金融、銷售、IT、冶金等行業。

  上世紀80年代,國際公認的員工援助計劃由美國進入中國,從2001年起國內的一些企業開始重視心理培訓,但規模不大,也非常零散。孫紅認為,應加強領導層對員工心理危機問題的認識,糾正民眾對心理問題的錯誤認知,加大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參與力度,同時還要解決員工援助計劃的本土化問題。 (記者 李紅梅)

文章編輯:張菊嬌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