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文化要繁榮、國家要強盛、民族要複興,都離不開讀書帶來的文化積澱和精神力量。
4月23日,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在雲南昆明開幕。紅土地書聲琅琅,彩雲南書香氤氳,人們盡享開卷之美、閱讀之樂。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致賀信,勉勵廣大黨員、幹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誌,增長才幹。
從梁家河到中南海,從躬耕基層到領航中國,對讀書的熱愛,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如一,要求領導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也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經曆。
善學者,須擇書。讀書多多益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書讀完。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大量書籍中,領導幹部應當圍繞提高思想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精神境界,選擇那些與所從事的工作關係密切、自己愛好和有興趣的書來讀,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他認為領導幹部普遍應當讀三個方麵的書:第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第二,做好領導工作必需的各種知識書籍。第三,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書籍。
研讀經典著作
讓理想信念成為心中的燈塔
“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信手拈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嫻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紮實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源於他多年孜孜不倦的閱讀。
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出版座談會上,作家曹穀溪提到習近平同誌在陝北插隊時的生活細節:“在土窯洞裏的煤油燈下,每天他都要讀書到深夜。據我所知,上大學前,他就三遍通讀《資本論》,寫了厚厚的18本讀書筆記!”
2018年5月,在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分享了當年的讀書心得:“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曆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讀馬克思主義原著要重視序、跋以及書頁下麵和書後附錄的注釋,還有馬克思、恩格斯之間有關《資本論》的通信內容”,“要反複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如果心裏覺得不踏實,就去鑽研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多看幾遍”……熟讀經典、手不釋卷,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多次分享讀書心得,他特別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不能采取淺嚐輒止、蜻蜓點水的態度。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有悖於科學精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領導幹部讀書學習,首要任務就是全麵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麵係統掌握這一思想的基本觀點、科學體係,把握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各項工作。同時,多讀、精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多讀、精讀一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篇章,真正讓理想信念成為自己心中的燈塔,凝聚精氣神的靈魂。
幹什麼學什麼
使自己成為行家裏手
領導工作綜合性、係統性強,需要多方麵知識積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政治、曆史、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麵的知識,領導幹部要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裏手、內行領導。”
在梁家河,習近平同誌“癡迷”在閱讀和學習之中,碰到喜歡看的書,就要把書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細研究透徹。他帶領群眾打淤地壩、建沼氣池、辦鐵業社和代銷店等,將讀書所學與實踐、與群眾的需求結合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正定,習近平同誌辦公室裏各式各樣的書不僅擺滿書架,還堆放在辦公桌和床上。《論語》《資治通鑒》《浮生六記》《林肯傳》《現代科學管理》《計算機程序設計》要讀,講棉花、小麥等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書要讀,《大趨勢》《決策學》,西方人眼裏的趨勢和決策方法也要研究。
在廈門,正值國務院剛剛批複廈門可逐步實行自由港某些政策後的關鍵時期。當時,自由港在全國都是個新事物,幾乎沒人搞得懂,習近平同誌決定先從學習研究入手。時任廈門市計委副主任的鄭金沐回憶,“他勤學好問愛鑽研,給我們留下很深印象”。
在寧德,習近平同誌曾在《福寧府誌》上了解到霞浦“因洋中有淡泉湧出而得名”,盛產大黃魚,民諺也有“官井洋、半年糧”的說法,便叮囑當地幹部“把以養殖業為代表的海上經濟帶動開發起來”。
在福州,當看到永泰縣城的主河流大樟溪時,習近平同誌說:“這裏景色很好。”接著引用《蘭亭集序》裏的句子,對當地縣委書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你這個地方隻能是因地製宜,做森林、竹子的文章”。
在浙江,一次在溫州市蒼南縣考察調研台風“桑美”災後重建工作時,習近平同誌特意調閱1997年7月出版的首部《蒼南縣誌》,並在座談會上重述誌書中有關曆代台風登陸蒼南的內容,告誡大家要以史為鑒,認清台風活動以及影響浙江的規律,科學決策,做好長期抗台的準備,不斷提高防風抗台和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能力。
……
不管工作多繁忙,習近平總書記都堅持讀書學習。當前,我們所麵臨的很多考驗和挑戰是過去沒有經曆過的,領導幹部要勝任工作,不說外行話、不幹外行事,必須下大氣力完善知識結構、增長實踐才幹,不僅要讀專業書籍“煉就金剛鑽”,還要堅持社會實踐“讀好無字書”,總書記的讀書故事就是生動典範。
多讀古今中外經典之作
滋養學識、修養、格局
聆聽過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總書記貫通古今、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來,比喻妙趣橫生,許多優秀文化典籍蘊含的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經他引用而深入人心。這種學識,這種修養,這種格局,是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的結果——“我年輕時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涉獵了當時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不僅其中許多精彩章節、雋永文字至今記憶猶新,而且從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諦。”
在梁家河那段艱苦的日子裏,北京知青戴明記得,他和習近平同誌都看過範文瀾著的《中國通史簡編》,書名雖然是“簡編”,但實際是厚厚四大本。“對我而言,大概就是讀過了,了解了曆史,豐富了知識。而對於近平來說,他就會有思考、有借鑒、有批判。可以說,他的執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讀書生活中積澱下來的。”擺在梁家河那眼小窯洞炕上、窗台上、桌子上,被翻來翻去的,還有《史記選》《漢書選》《後漢書選》《三國誌》《夢溪筆談》《詩經》《古詩源》《三曹詩選》《李白詩選》《中國古代思想史》等等。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文化典籍蘊含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大道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是一種以一當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閱讀。領導幹部多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經常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和把握能力,正確處理義與利、己與他、權與民、物質享樂與精神享受等重要關係。”
貫通古今,還要融通中外。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文藝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因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在西雅圖,習近平總書記分享了自己與海明威的一段“文學情緣”。“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在倫敦,他講述當年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
在巴黎,他細數法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及諸多對他產生過影響的著作,“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裏哀、司湯達、巴爾紮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
在莫斯科,他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名句“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深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規律……
書海遊弋,翰墨留香。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做示範、當表率。在總書記大力倡導和親自推動下,全民閱讀持續深化,書香社會建設深入推進,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更加磅礴。
(策劃:王文婷 王旻輝)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文化要繁榮、國家要強盛、民族要複興,都離不開讀書帶來的文化積澱和精神力量。
4月23日,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在雲南昆明開幕。紅土地書聲琅琅,彩雲南書香氤氳,人們盡享開卷之美、閱讀之樂。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致賀信,勉勵廣大黨員、幹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誌,增長才幹。
從梁家河到中南海,從躬耕基層到領航中國,對讀書的熱愛,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如一,要求領導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也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經曆。
善學者,須擇書。讀書多多益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書讀完。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大量書籍中,領導幹部應當圍繞提高思想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精神境界,選擇那些與所從事的工作關係密切、自己愛好和有興趣的書來讀,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他認為領導幹部普遍應當讀三個方麵的書:第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第二,做好領導工作必需的各種知識書籍。第三,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書籍。
研讀經典著作
讓理想信念成為心中的燈塔
“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信手拈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嫻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紮實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源於他多年孜孜不倦的閱讀。
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出版座談會上,作家曹穀溪提到習近平同誌在陝北插隊時的生活細節:“在土窯洞裏的煤油燈下,每天他都要讀書到深夜。據我所知,上大學前,他就三遍通讀《資本論》,寫了厚厚的18本讀書筆記!”
2018年5月,在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分享了當年的讀書心得:“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曆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讀馬克思主義原著要重視序、跋以及書頁下麵和書後附錄的注釋,還有馬克思、恩格斯之間有關《資本論》的通信內容”,“要反複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如果心裏覺得不踏實,就去鑽研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多看幾遍”……熟讀經典、手不釋卷,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多次分享讀書心得,他特別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不能采取淺嚐輒止、蜻蜓點水的態度。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有悖於科學精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領導幹部讀書學習,首要任務就是全麵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麵係統掌握這一思想的基本觀點、科學體係,把握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各項工作。同時,多讀、精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多讀、精讀一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篇章,真正讓理想信念成為自己心中的燈塔,凝聚精氣神的靈魂。
幹什麼學什麼
使自己成為行家裏手
領導工作綜合性、係統性強,需要多方麵知識積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政治、曆史、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麵的知識,領導幹部要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裏手、內行領導。”
在梁家河,習近平同誌“癡迷”在閱讀和學習之中,碰到喜歡看的書,就要把書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細研究透徹。他帶領群眾打淤地壩、建沼氣池、辦鐵業社和代銷店等,將讀書所學與實踐、與群眾的需求結合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正定,習近平同誌辦公室裏各式各樣的書不僅擺滿書架,還堆放在辦公桌和床上。《論語》《資治通鑒》《浮生六記》《林肯傳》《現代科學管理》《計算機程序設計》要讀,講棉花、小麥等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書要讀,《大趨勢》《決策學》,西方人眼裏的趨勢和決策方法也要研究。
在廈門,正值國務院剛剛批複廈門可逐步實行自由港某些政策後的關鍵時期。當時,自由港在全國都是個新事物,幾乎沒人搞得懂,習近平同誌決定先從學習研究入手。時任廈門市計委副主任的鄭金沐回憶,“他勤學好問愛鑽研,給我們留下很深印象”。
在寧德,習近平同誌曾在《福寧府誌》上了解到霞浦“因洋中有淡泉湧出而得名”,盛產大黃魚,民諺也有“官井洋、半年糧”的說法,便叮囑當地幹部“把以養殖業為代表的海上經濟帶動開發起來”。
在福州,當看到永泰縣城的主河流大樟溪時,習近平同誌說:“這裏景色很好。”接著引用《蘭亭集序》裏的句子,對當地縣委書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你這個地方隻能是因地製宜,做森林、竹子的文章”。
在浙江,一次在溫州市蒼南縣考察調研台風“桑美”災後重建工作時,習近平同誌特意調閱1997年7月出版的首部《蒼南縣誌》,並在座談會上重述誌書中有關曆代台風登陸蒼南的內容,告誡大家要以史為鑒,認清台風活動以及影響浙江的規律,科學決策,做好長期抗台的準備,不斷提高防風抗台和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能力。
……
不管工作多繁忙,習近平總書記都堅持讀書學習。當前,我們所麵臨的很多考驗和挑戰是過去沒有經曆過的,領導幹部要勝任工作,不說外行話、不幹外行事,必須下大氣力完善知識結構、增長實踐才幹,不僅要讀專業書籍“煉就金剛鑽”,還要堅持社會實踐“讀好無字書”,總書記的讀書故事就是生動典範。
多讀古今中外經典之作
滋養學識、修養、格局
聆聽過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總書記貫通古今、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來,比喻妙趣橫生,許多優秀文化典籍蘊含的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經他引用而深入人心。這種學識,這種修養,這種格局,是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的結果——“我年輕時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涉獵了當時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不僅其中許多精彩章節、雋永文字至今記憶猶新,而且從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諦。”
在梁家河那段艱苦的日子裏,北京知青戴明記得,他和習近平同誌都看過範文瀾著的《中國通史簡編》,書名雖然是“簡編”,但實際是厚厚四大本。“對我而言,大概就是讀過了,了解了曆史,豐富了知識。而對於近平來說,他就會有思考、有借鑒、有批判。可以說,他的執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讀書生活中積澱下來的。”擺在梁家河那眼小窯洞炕上、窗台上、桌子上,被翻來翻去的,還有《史記選》《漢書選》《後漢書選》《三國誌》《夢溪筆談》《詩經》《古詩源》《三曹詩選》《李白詩選》《中國古代思想史》等等。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文化典籍蘊含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大道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是一種以一當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閱讀。領導幹部多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經常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和把握能力,正確處理義與利、己與他、權與民、物質享樂與精神享受等重要關係。”
貫通古今,還要融通中外。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文藝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因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在西雅圖,習近平總書記分享了自己與海明威的一段“文學情緣”。“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在倫敦,他講述當年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
在巴黎,他細數法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及諸多對他產生過影響的著作,“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裏哀、司湯達、巴爾紮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
在莫斯科,他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名句“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深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規律……
書海遊弋,翰墨留香。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做示範、當表率。在總書記大力倡導和親自推動下,全民閱讀持續深化,書香社會建設深入推進,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更加磅礴。
(策劃:王文婷 王旻輝)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