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次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能力——從新時代發展實踐看中國特色期貨市場成長之路
更新時間:2023-12-2 9:20: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能力——從新時代發展實踐看中國特色期貨市場成長之路

  新華社記者劉開雄、陳雲富

  期貨市場,不為普通百姓所熟悉的“小眾市場”,卻因天然的商品交易屬性,成為實體企業管理生產經營風險的專業金融市場。

  我國現代期貨市場已有30多年的發展曆史。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事業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期貨市場以專業所長服務實體所需,以創新發展支持國家戰略,以特色監管守牢風險底線,在亞洲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也成為建設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真實寫照。

  緊緊圍繞實體經濟提供特色金融服務

  套期保值、價格發現、基差交易、倉單質押……普通百姓對這些期貨名詞可能比較陌生,但對很多實體企業乃至農業種植大戶來說卻是熟悉的內容。

  期貨市場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實體企業可以入市提前采購或銷售相關產品,鎖定成本或利潤。

  1990年,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成立,開啟了我國現代期貨市場發展之路。隨後,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相繼獲批成立。2021年4月,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至此,我國期貨市場形成5大期貨交易所並立的格局。

  從當初一個新生事物到如今影響力持續提升,中國期貨市場取得的成就可圈可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我國實體經濟對原材料購銷風險管理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我國期貨市場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步伐紮實穩健。

  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國共上市131個期貨期權品種,全麵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其中,有104個品種是在2012年之後上市的。

  2012年至今,全市場成交量翻兩番,持倉量翻三番,全市場資金量從2000億元增至1.5萬億元以上。按交易量統計,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化工、鋼材期貨市場,第二大農產品、有色金屬期貨市場和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

  堅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期貨市場有效服務我國居民“菜籃子”“果籃子”,上市了全球獨有的蘋果、紅棗、花生期貨和活體交割的生豬期貨;根據我國工業全產業鏈特點,工業品期貨品種涵蓋了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和終端產品,並在化工、鋼鐵行業初步構建起全球獨特的全產業鏈避險工具體係。

  用好“小眾市場”服務國民經濟“大市場”。在期貨市場,企業可以建立虛擬庫存,節約大量流動資金,同時實現產銷直通,降低庫存成本;采用基於期貨價格的點價貿易、基差交易等交易定價模式,大大節省企業現貨交易成本;通過倉單質押、風險管理公司合作套保等業務模式,可以擴大企業融資途徑、提升授信額度,降低融資成本……

  當前,如何利用好期貨市場已經成為我國很多企業現代化轉型的“必修課”。

  發揮專業所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2018年,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成為我國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引入境外交易者的特定品種。

  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是中國期貨市場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重要舉措,是中國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

  繼原油期貨之後,又有23個期貨期權品種相繼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更加國際化的期貨市場,提升了“中國價格”的含金量,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的話語權。

  原油期貨輻射亞太地區的價格基準已初現雛形;20號膠期貨價格已成為我國進口天然橡膠的重要貿易定價基準;白糖、棉花等品種期貨價格正在逐步成為國際貿易亞洲時區定價基準……“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正在加速形成。

  “走出去”和“引進來”並重。來自監管部門的消息,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未來還會有更多開放品種和開放渠道,不斷擴大期貨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能“出海”也能“下地”,要把專業能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八年提及“保險+期貨”。

  新時代以來,期貨行業圍繞國家戰略主動創新,以專業之長服務時代之需。“保險+期貨”就是通過價格險或收入險的方式,將農民對農產品價格風險的管理需求收集起來,由期貨公司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衝,為參保農民提供種植收入保障。

  “保險+期貨”為農業生產提供創新金融服務,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支農發展之路。

  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行業通過“保險+期貨”模式為脫貧地區花生、天然橡膠、玉米、大豆、蘋果、棉花、白糖等18個品種提供價格保障,累計承保貨值1346.04億元,農戶獲得賠付44.93億元。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如今,在經曆多年實踐檢驗後,圍繞農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期貨行業進一步創新發展出“保險+期貨+訂單農業”“保險+期貨+銀行”等新產品。我國期貨行業深耕農業農村市場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結合國情走中國特色金融監管之路

  2022年8月1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

  這部被譽為我國期貨和衍生品領域“基本法”的法律,是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30多年發展經驗和監管實踐的係統集成,它的施行標誌著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進入新的法治化軌道。

  期貨交易具有高杠杆、高風險等特點,期貨市場要為實體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有效發揮期貨市場的平台作用,其自身的市場風險監管能力必須經得起實踐檢驗。

  將期貨市場的普遍規律同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期貨市場監管體係。2006年設立中國期貨監控,充分發揮製度優勢,有效解決了保證金安全問題,在全球範圍具有獨創性。

  進入新時代,期貨市場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積極探索並形成了涵蓋中國期貨監控在內的“五位一體”協作監管機製。這套機製成功抵禦了多次全球性大宗商品劇烈波動、境外市場原油負油價、鎳期貨價格非理性暴漲等重大輸入性風險,並確保了中國期貨市場十幾年來沒有發生大的市場運行風險事件。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嚴格執法、敢於亮劍”。監管“長牙帶刺”不僅維護了期貨市場的平穩運行,更進一步推動法治意識、合規意識、規矩意識的不斷深入。

  完善規製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期貨從業人員行為的部門規章,強化持倉管理、大戶報告、“看穿式”監管等基礎製度,強化“五大監管”實踐……在積極為實體經濟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期貨市場自身的風險防控體係建設也在持續加強。

  立足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紮實築牢金融安全防線,中國期貨市場將不斷穩健前行,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能力——從新時代發展實踐看中國特色期貨市場成長之路
2023-12-2 9:20: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能力——從新時代發展實踐看中國特色期貨市場成長之路

  新華社記者劉開雄、陳雲富

  期貨市場,不為普通百姓所熟悉的“小眾市場”,卻因天然的商品交易屬性,成為實體企業管理生產經營風險的專業金融市場。

  我國現代期貨市場已有30多年的發展曆史。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事業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期貨市場以專業所長服務實體所需,以創新發展支持國家戰略,以特色監管守牢風險底線,在亞洲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也成為建設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真實寫照。

  緊緊圍繞實體經濟提供特色金融服務

  套期保值、價格發現、基差交易、倉單質押……普通百姓對這些期貨名詞可能比較陌生,但對很多實體企業乃至農業種植大戶來說卻是熟悉的內容。

  期貨市場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實體企業可以入市提前采購或銷售相關產品,鎖定成本或利潤。

  1990年,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成立,開啟了我國現代期貨市場發展之路。隨後,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相繼獲批成立。2021年4月,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至此,我國期貨市場形成5大期貨交易所並立的格局。

  從當初一個新生事物到如今影響力持續提升,中國期貨市場取得的成就可圈可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我國實體經濟對原材料購銷風險管理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我國期貨市場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步伐紮實穩健。

  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國共上市131個期貨期權品種,全麵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其中,有104個品種是在2012年之後上市的。

  2012年至今,全市場成交量翻兩番,持倉量翻三番,全市場資金量從2000億元增至1.5萬億元以上。按交易量統計,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化工、鋼材期貨市場,第二大農產品、有色金屬期貨市場和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

  堅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期貨市場有效服務我國居民“菜籃子”“果籃子”,上市了全球獨有的蘋果、紅棗、花生期貨和活體交割的生豬期貨;根據我國工業全產業鏈特點,工業品期貨品種涵蓋了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和終端產品,並在化工、鋼鐵行業初步構建起全球獨特的全產業鏈避險工具體係。

  用好“小眾市場”服務國民經濟“大市場”。在期貨市場,企業可以建立虛擬庫存,節約大量流動資金,同時實現產銷直通,降低庫存成本;采用基於期貨價格的點價貿易、基差交易等交易定價模式,大大節省企業現貨交易成本;通過倉單質押、風險管理公司合作套保等業務模式,可以擴大企業融資途徑、提升授信額度,降低融資成本……

  當前,如何利用好期貨市場已經成為我國很多企業現代化轉型的“必修課”。

  發揮專業所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2018年,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成為我國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引入境外交易者的特定品種。

  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是中國期貨市場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重要舉措,是中國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

  繼原油期貨之後,又有23個期貨期權品種相繼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更加國際化的期貨市場,提升了“中國價格”的含金量,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的話語權。

  原油期貨輻射亞太地區的價格基準已初現雛形;20號膠期貨價格已成為我國進口天然橡膠的重要貿易定價基準;白糖、棉花等品種期貨價格正在逐步成為國際貿易亞洲時區定價基準……“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正在加速形成。

  “走出去”和“引進來”並重。來自監管部門的消息,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未來還會有更多開放品種和開放渠道,不斷擴大期貨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能“出海”也能“下地”,要把專業能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八年提及“保險+期貨”。

  新時代以來,期貨行業圍繞國家戰略主動創新,以專業之長服務時代之需。“保險+期貨”就是通過價格險或收入險的方式,將農民對農產品價格風險的管理需求收集起來,由期貨公司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衝,為參保農民提供種植收入保障。

  “保險+期貨”為農業生產提供創新金融服務,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支農發展之路。

  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行業通過“保險+期貨”模式為脫貧地區花生、天然橡膠、玉米、大豆、蘋果、棉花、白糖等18個品種提供價格保障,累計承保貨值1346.04億元,農戶獲得賠付44.93億元。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如今,在經曆多年實踐檢驗後,圍繞農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期貨行業進一步創新發展出“保險+期貨+訂單農業”“保險+期貨+銀行”等新產品。我國期貨行業深耕農業農村市場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結合國情走中國特色金融監管之路

  2022年8月1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

  這部被譽為我國期貨和衍生品領域“基本法”的法律,是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30多年發展經驗和監管實踐的係統集成,它的施行標誌著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進入新的法治化軌道。

  期貨交易具有高杠杆、高風險等特點,期貨市場要為實體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有效發揮期貨市場的平台作用,其自身的市場風險監管能力必須經得起實踐檢驗。

  將期貨市場的普遍規律同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期貨市場監管體係。2006年設立中國期貨監控,充分發揮製度優勢,有效解決了保證金安全問題,在全球範圍具有獨創性。

  進入新時代,期貨市場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積極探索並形成了涵蓋中國期貨監控在內的“五位一體”協作監管機製。這套機製成功抵禦了多次全球性大宗商品劇烈波動、境外市場原油負油價、鎳期貨價格非理性暴漲等重大輸入性風險,並確保了中國期貨市場十幾年來沒有發生大的市場運行風險事件。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嚴格執法、敢於亮劍”。監管“長牙帶刺”不僅維護了期貨市場的平穩運行,更進一步推動法治意識、合規意識、規矩意識的不斷深入。

  完善規製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期貨從業人員行為的部門規章,強化持倉管理、大戶報告、“看穿式”監管等基礎製度,強化“五大監管”實踐……在積極為實體經濟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期貨市場自身的風險防控體係建設也在持續加強。

  立足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紮實築牢金融安全防線,中國期貨市場將不斷穩健前行,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