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國灌區治理提供“焦作方案”
市引沁局領導班子在總幹渠隧洞清理渠道渣石。 |
黃河水畔,太行、王屋山間,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傳承,有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有改革創新的奔湧浪潮。
傳承與弘揚,溫柔與激蕩,在全國大型山嶺區引沁灌區完美合璧。
今年年初以來,曾創造激情歲月、無上榮光的引沁灌區,在全市開展的“學深杭、促創新”教育實踐活動中,高舉改革創新的“大旗”,勇爭先鋒,激越前行,在大型灌區管養用“1+2三位一體”治理體係,開灌區先河把基層黨支部建在渠上,全麵推行“河長製”,這些創舉均走在了全省、全國灌區前列,贏得了國家水利部、河南省水利廳的肯定和讚揚。
市引沁局局長祝遠峰說:“不改革沒出路,不創新無活路,不發展難持續。”
大型灌區管養用“1+2三位一體”治理體係
管好工程、用好水,有效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與灌區管、養、用能力不足的矛盾,是目前我國灌區亟待破解的難題。
市引沁灌區在全國首創的大型灌區管養用“1+2三位一體”治理體係,就是為破解這一難題而提供的“焦作方案”。
市引沁局黨委書記趙立偉說:“管養用‘1+2三位一體’治理體係,簡言之就是專業化管理、社會化養護、群眾性參與,從而實現工程效益、用水效益、社會效益三個最大化。”
引沁灌區是上世紀60年代建成的全國大型山嶺區灌區之一,自建成投入運行以來,為焦作、吉利、濟源三地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沁河來水持續減少,供水需求日益增長,管理人員不斷精簡,養護能力明顯不足,用水“短板”亟待補齊的問題凸顯出來,破解這些問題的唯一出路是改革創新,變傳統、較為粗放的管理模式為先進、集約、高效的管理體係。今年,該局堅持問題目標需求導向,瞄準管養用三大環節發力改革,開啟了構建管養用“1+2三位一體”治理體係的新探索。
專業化管理。有效整合9個管理處的優勢管理資源,突出管理和服務兩大主題,在管理處幹部職工兩個層麵,推行了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製、百米單元終身負責製,對總幹、幹支渠工程上的每一寸渠道、每一處建築物,都做到了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巡查到位和管理到位,確保了灌區水利工程的安全、暢通和高效運行。
社會化養護。向社會公開招聘養護公司,參與總幹、幹支渠和水利工程的養護工作。目前,有9家公司中標,按照水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養護標準,對全長102公裏的總幹渠、13公裏的幹支渠,分段包幹到公司,實行社會化養護,並建立了周巡查、月評比、季考核,年算賬的監督、問責和考評機製,保證了工程安全、輸水暢通。
群眾性參與。除工業、城市、生態供水外,在鬥農渠末梢,以村組為依托,組建了有用水區群眾推薦、民政部門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農民用水者協會,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打通了灌區用水的“最後一公裏”,把水資源精準、精細分配到用水戶,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解決了用水“跑冒滴漏”現象,降低了農民水費負擔,更好地服務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生產生活。
管養用“1+2三位一體”治理體係的建立,實現了工程管理、工程養護和社會效益最大化。今年,總幹、幹支渠工程完好率為100%,鬥農渠係完好率為94%。
把基層黨支部建在渠上
把基層黨支部建在渠上,是該局在全國灌區首創的黨建新模式。
引沁灌區沿渠共設9個管理處、1個供水黨支部。今年,該局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大膽改革創新,撤掉了設在機關的供水黨支部,增設了4個沿渠基層黨組織。
為了把建在渠上的黨支部建成堅強的戰鬥堡壘,該局從陣地建設入手,建立黨員之家,增添教學設備,製定黨內生活10項製度,發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讀本、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彙編、“四梁八柱”學習資料和十九大報告等,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和製度化。
為了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建立了黨建主體責任清單、反腐倡廉責任清單,落實“一崗雙責”責任製,設立“黨員示範崗”“黨員紅旗崗”,開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活動。
把基層黨支部建在渠上,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個小組一塊陣地,一名黨員一麵旗幟。在今年9月引沁幹渠停水搶修清淤清障大會戰中,雁門管理處黨支部帶領幹部職工,挑燈夜戰,率先完成了15公裏幹渠清障工作。龍台管理處黨支部,組織挖掘機日夜輪班奮戰,高標準完成了任務。全局經過9天奮戰,修複水毀工程9處,修複總幹渠水眼10處,治漏1000多米,清淤清障25920立方米,混凝土91立方米,漿砌石1137立方米。
全麵推行“河長製”
全麵推行“河長製”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解決我國複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是完善水治理體係、保障國家水安全的製度創新。
全麵推行“河長製”對市引沁灌區來說意義重大。為管理好“人工天河”,該局黨委書記、局長擔任總河長,管理處處長任分河長,職工按百米單元責任定崗,幹支鬥農渠係每一寸都有專人負責。使“一查”(安全檢查)、“二治”(治理險工、治理隱患)、“三清”(清潔渠道、清理堤防、清除汙染源)成為製度化、常態化。
為了打造水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引沁灌區,該局與地方密切協調,建立了有環保、水利、河務、國土、農業等部門參加的渠係保護體係,確保灌區安全、暢通、高效運行。
改革沒有停步,創新仍在繼續,一個活力十足、昂揚向上的美麗引沁,正向著躋身全國灌區“第一方陣”大步邁進。黃河水畔,太行、王屋山間,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傳承,有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有改革創新的奔湧浪潮。(記者 楊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