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圖為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總工程師徐有棟。
誠信體係建設是我國近期市場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誠信已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一個具象化的數字,已經成為投標成功與否的關鍵。
為進一步響應落實國家和廣東省關於社會信用體係建設規劃有關精神,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用體係建設,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國家試點提出的要求為目標,積極探索創新信用評價方式,在全國率先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體係,為廣東乃至全國健全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信用體係提供了有益借鑒。
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評價對象覆蓋招標人、投標人、招標代理和評標專家四大市場主體,評價方包括行政監督部門、市場主體和第三方機構,評價指標貫穿交易全流程。指標體係設計采取“隻減分不加分”的方式,經過數學建模分析和專家充分論證,充分體現科學性和公平性;市場主體信用數據采集於政府職能部門和交易中心,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同時,評價指標吸納了跨行業、跨區域信用數據,客觀反映了市場主體在不同行業和區域的綜合信用狀況。
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總工程師徐有棟說,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的建立實現了招標前、招標中、招標後全鏈條信用評價,解決了過去對招標後履約行為難以約束、難以評價的尷尬問題。
徐有棟告訴記者,在一個招標項目中,誠信分占比在5%~20%之間,具有決定性作用。
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指數體係是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創舉。根據《廣州市信用體係建設規劃》的戰略部署,該中心將信用體係從工程建設企業逐步拓展到政府采購供應商,實現了“場外”和“場內”聯動。
在政府采購領域信用評價體係建立方麵,該中心建立供應商信用檔案,實現與相關主管部門的數據對接,以真實準確的量化指標為誠信評價標準。將評價結果直接應用於采購過程,由此改善了政府采購合同執行不到位、采購結果不盡如人意的問題。
據了解,廣州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誠信體係目前已納入廣州市誠信體係建設總體規劃中,並在完善珠三角地區信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積極與國內一些大城市的同行開展信用互認,發揮廣州的輻射效應,培育良好的市場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