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三缸之困”:古越紹興“老樹發新枝”
| ||
| ||
| ||
| ||
|
核心提示 作為工業大市、紡織之都、活力之城,紹興工業經濟從“染缸、酒缸、醬缸”起步,逐步形成了以紡織產業為主導,機械電子、醫藥化工、食品飲料等特色產業為支撐,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興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特別是近年來,紹興市通過科技、人才、地域融合等一係列創新舉措,補短板、調結構,堅持走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相結合之路,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動能轉換取得了一定成就。 沈園的蠟梅、吼山的桃花、會稽山的鬱金香、上虞杭州灣的“海上花田”,爭奇鬥豔; 書法、古箏、越劇等紹興傳統特色文化節目,異彩紛呈…… 當遊客沉醉在十裏飄香的花海之中時,精明的紹興人通過舉辦各種花卉節日,大力發展花卉經濟,一係列“花卉+”產業孕育而生。 花卉經濟隻是紹興市補短板、促轉型的一個縮影。曆史上,紹興有“三缸”之稱,即染缸、酒缸、醬缸。但是,隨著近年來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大力推行低碳經濟、綠色產業,紹興的傳統產業也受到了很大衝擊。作為浙江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大戶”,紹興市壯士斷腕,努力卸下落後產能的包袱。在經濟新常態下,紹興通過在“去”中“轉”、在“轉”中“升”,發力構建“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現代產業體係。 一組數據勾勒出2017年紹興經濟發展的良好開局:1至2月份,紹興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8.5%,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近1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9.6%,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10.1個百分點;全市267個工業重點項目近八成開工…… 集聚新動能,科技創新補短板 紹興市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比重失衡,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質量效益不佳、智慧化水平低、資源消耗多,文化、山水等資源尚未轉化為明顯的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長期無法摘掉“三缸”的帽子。 近年來,經濟新常態倒逼紹興破解“三缸之困”,盡快走出一條經濟轉型升級之路。 印染行業在紹興市有上百年的曆史,是該市傳統支柱產業。據統計,該市有336家印染企業,產能占全國的近四成。轉型升級,紹興為印染行業製定了“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發展目標。 2016年,紹興市拉開了印染產業改造的大幕,四分之一的印染企業停產整治,九成以上的印染企業麵臨改造提升。“出台最嚴標準,就是倒逼印染企業轉型升級。”紹興市工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說。 科技創新,讓企業重獲新生。從整治印染業開始,紹興市堅持把科技創新與企業發展融合集聚,使企業煥發新的生命力。去年,紹興市出台《加快推進“四創兩化”全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行動計劃》,實施路徑為“四創兩化”,即全麵創新“平台、產業、主體、人才”四個方麵,充分發揮“成果轉化、改革深化”兩大動力,努力把紹興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科技創新中心。 去年,紹興市深入開展“製造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全麵推進上虞e遊小鎮、諸暨智造小鎮等智慧建設,培育了智能化製造試點,舉辦了浙江紹興·美國麻州機器人產業投資合作高峰論壇,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研發製造和推廣應用。 市域大融合,協同發展補短板 推進全市域協同發展、大市區融合發展,是紹興市實施“大城市戰略”的嶄新裏程碑。 紹興人堅信,要打造具有“集約高效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生態空間”特質的高品質大城市,實施“大城市戰略”是唯一選擇。為此,該市打破思維定式,用改革創新解決發展問題,探索出一條大城市共建共享共贏的新路。 2013年11月,紹興市對所轄縣(市)區進行了整合。如今,紹興正承載著“三區兩市一縣”,乘風破浪向高科技領域進軍。越城區加快推進黃酒特色小鎮建設,柯橋區大力推進印染產業集聚升級,上虞區正計劃實現規模以上企業“機器換人”全覆蓋…… 全市域協同發展,讓紹興市上下對未來充滿信心。諸暨市將按照“一心兩群三帶五區”的都市圈空間總體布局框架,加快形成“一主一副五組團”空間布局,深入推進中心城市、中心鎮、中心村“三中聯動”,持續推進美麗縣城、美麗集鎮、美麗鄉村“三級聯創”,積極打造“1+X”特色小鎮,充分發揮店口小城市試點的示範作用,持續增強諸暨城鎮組群在紹興全市域的集聚輻射能力。越城區將重點補齊服務業不強的短板,實施“三產強區”戰略,大力推動轉型升級,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補齊平台缺失的短板,著力打造越城商貿產業園、科教創新產業區和城市核心功能區。柯橋區以實施輕紡城、科技城、智慧城、生態城、健康城為載體,力爭實現“率先完成經濟轉型升級、率先建成美麗鄉村、率先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三大目標,加快打造時尚柯橋、印象柯橋、幸福柯橋。 營造好環境,產業發展補短板 占地303畝、總投資15億元的柯橋經濟開發區精工綠色集成建築科技產業園區一期項目,以前辦理類似的審批手續可能要花費半年甚至一年時間。但令人驚喜的是,項目方拿到土地後,園區很快就破土動工了。 如今,柯橋區已成為浙江省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高效的地方。截至目前,已有288個項目完成了“100天高效審批”,101個項目進入不再審批試點流程。“在紹興,‘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熱情服務企業’可不是光在嘴上說說而已,而要實實在在地體現在行動中。”紹興市發改委一位工作人員說。 為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紹興市於今年2月份開始在全市開啟了“最多跑一次”政府服務模式改革,通過優化審批流程、整合政務資源等方式,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要求的辦理事項,確保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深化簡政放權,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了市場活力的“加法”。截至目前,該市39個市級部門共公布權力事項3622項,2個市直開發區和4個代管鄉鎮,分別公布權力事項269項和414項,實現了全市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全覆蓋。 如何實現“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標?相關資料顯示,紹興市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讓“數據跑腿”代替“群眾跑腿”,通過“網上受理+現場辦結”“現場受理+快遞送達”等模式,全麵推進“即辦化”辦公。 “最多跑一次+資金支持”也使眾多小微企業充滿發展活力。 記者從該市國稅局了解到,經初步測算,該市今年將為1500餘家小微企業減免所得稅8780萬元,戶均減稅達5.85萬元。 走進紹興大地,處處都能感受到濃鬱的文化氣息,看到該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鏗鏘腳步。 紹興是工業大市、紡織之都、活力之城。紹興印染業有百年曆史,全市有336家印染企業,產能占全國近四成。但由於曆史原因,紹興印染企業分布較散,一些“低小散”印染企業汙染環境,群眾對此多有怨言。傳統支柱產業如何實現轉型?紹興市毫不猶豫地對印染企業開展整頓,76家印染企業停產,接受整治。但是,紹興市並不是把傳統企業“一棍子打死”,而是通過吸引高科技人才、與大專院校合作、邀請專家指導等方式,助力企業轉型升級,賦予傳統印染企業新的發展動能,使其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紹興市還開啟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相關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營造宜商環境,減少審批程序,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企業落戶該市。 反觀我市,傳統產業也曾紅紅火火,但由於市場形勢、企業改製等原因,很多傳統產業逐漸勢微,甚至銷聲匿跡,著實令人扼腕歎息。雖然我市正大力推行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但離改革目標尚有一定距離,相關企業還沒有充分享受到政策紅利。聽紹興故事,想自己心事。走好經濟轉型升級之路,紹興經驗可為我們樹立發展的燈塔。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紹興日報友情提供) |